血管性头痛是门诊头痛病人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由脑血管收缩功能障碍所致,好发于青中年女性人群,头痛多为偏侧,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身体健康[1]。目前,药物治疗是血管性头痛主要的治疗方法,如尼莫地平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但其单药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如何有效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而丹珍头痛胶囊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成药,具有平肝熄风、散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效,已逐渐被应用于头痛治疗中,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3]。本研究采用丹珍头痛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头痛,探头其对病人脑血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血管性头痛病人100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头颅影像学等检查为原发性血管性头痛[4];②无精神病病史、无沟通障碍;③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年龄>18岁,发作频率≥3次/月,持续时间>4 h,病程≥3个月。排除标准:①有脑外伤、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卒中、脑血管炎等脑部病变或有心、肝、肾等严重性疾病;②拒绝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有恶性肿瘤者;④就诊前1个月有免疫、抗凝、激素等药物治疗史。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男17例,女33例;年龄20岁~64岁(41.22岁±10.87岁);体重指数(BMI)19.21 kg/m2~31.22 kg/m2(25.57 kg/m2±4.27 kg/m2);有头痛先兆18例,无头痛先兆32例;病程3个月~25个月(10.68个月±4.07个月)。观察组50例,男19例,女31例;年龄22岁~65岁(40.82岁±10.82岁);BMI 19.16 kg/m2~31.57 kg/m2(25.62 kg/m2±4.31 kg/m2);有头痛先兆20例,无头痛先兆30例;病程3个月~24个月(10.49个月±4.02个月)。本次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两组病人性别、年龄、BMI值、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湖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026)每次60 mg,每日2次口服,共30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珍头痛胶囊(青海益欣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871)每次1.5 g,每日3次口服,共30 d。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通过电话、复诊等方式随访3个月,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 d于平静状态下通过购自深圳德力品有限公司的 EMS-9A 型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液分析仪(探头频率2 MHz)测定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各测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头痛程度。VAS评分法[5]:画一条10 cm直线,一端为10分(最痛),另一端为0分(无痛),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Cronbach’s α系数为0.891,效度系数为0.842。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嗜睡、体重增加等。
2.1 两组MCA、ACA、PCA的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MCA、ACA、PCA的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CA、ACA、PCA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MCA 、ACA 、PCA的血流速度比较(±s) cm/s
2.2 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比较 两组治疗前头痛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头痛发作频率比较(±s) 次/月
2.3 两组头痛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头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头痛持续时间比较(±s) h
2.4 两组头痛程度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头痛程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头痛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VAS评分比较(±s) 分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并经休息或治疗后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发作主要与颅内血管收缩、痉挛、颅外血管扩张等异常相关,有时无先兆症状,可导致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常伴发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但临床上可用的药物较多且不同药物间的药理药效存在差异,故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7]。
尼莫地平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钙离子(Ca2+)通道阻滞剂,通过有效地阻止Ca2+进入细胞内,可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而起到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的作用,且具有很高的嗜脂性特点,易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常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性头痛等治疗中,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8]。多数研究显示,尼莫地平等钙离子拮抗剂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血液供应,但是其单药应用的疗效不显著,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易出现耐药性,从而易导致部分病人疗效欠佳[9-10]。
血管性头痛属于中医“头风、脑风”等范畴,由气血逆乱、经络受阻,使脑血行不畅而失濡养,久病入络则气滞血瘀,乃至闭塞,不通则痛,对症需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可治愈[11-12]。丹珍头痛胶囊是一种具有平肝熄风、散瘀通络、解痉止痛之功效的中药,其适应证之一为瘀血阻络所致头痛,已逐渐被应用于头痛治疗中,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疗效[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MCA、ACA、PCA的血流速度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尼莫地平联合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可有效改善病人脑血流状态,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疗效。尼莫地平透过血脑屏障并有效抑制Ca2+进入脑血管细胞内[15-16],可有效抑制脑血管的收缩和痉挛,从而改善脑血供而发挥治疗作用,但可能由于个体差异,且部分病人出现耐药性,导致药效欠佳,从而未能有效改善病人的头痛症状。丹珍头痛胶囊由高原丹参、川芎、当归、钩藤、夏枯草、熟地黄、珍珠母、鸡血藤、白芍、菊花、细辛等组成。珍珠母、钩藤等具有平息肝火、疏肝解郁、安神静心之功效;高原丹参、川芎、当归、鸡血藤等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散风、舒经活络之功效;熟地黄、夏枯草、菊花、细辛等具有清热泻火、散寒止痛之功效[17-18]。丹珍头痛胶囊可有效疏通脑部瘀塞之脉络、通行脑部阻滞之气血,并祛除脑部风寒邪气,使血气重新濡养脑腑,通则不痛,从而提高疗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当归、鸡血藤等具有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作用,高原丹参、川芎等,可有效提高体内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负荷,并可降低血液黏度,细辛、白芍、钩藤等具有调节免疫、镇痛抗炎的作用[19-20]。丹珍头痛胶囊可改善病人脑部的血管状态,有效抑制脑血管收缩和痉挛,使脑血流增加而有效营养脑内组织,进一步缓解病人头痛症状。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与单用尼莫地平比较,加用丹珍头痛胶囊可有效改善血管性头痛病人脑血流状态,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