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分析

2018-12-12 11:12陈伟义许斌许国松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

陈伟义 许斌 许国松

【摘要】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治疗及效果。方法:回顾9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非手术治疗组进行非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治疗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治疗效果;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手术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加速骨折愈合和韧带损伤恢复,降低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内固定手术; 治疗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1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2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发生率较高,其生物力学和解剖学复杂,治疗难度比较大,目前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一般采用内固定或非固定方法治疗[1]。本研究回顾9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分析了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治疗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9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脛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资料,并根据手术方法分组。纳入标准:符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诊断标准,无手术禁忌,自愿接受本次手术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疾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血常规异常和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手术治疗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24~61岁,平均(41.43±4.28)岁;受伤原因:扭伤20例,摔伤12例,交通事故10例,砸伤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7 h~15 d,平均(6.24±2.12)d。非手术治疗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4~63岁,平均(41.41±4.12)岁;受伤原因:扭伤20例,摔伤11例,交通事故11例,砸伤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7 h~15 d,平均(6.21±2.0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非手术治疗组进行非手术方法治疗,仅给予手法复位促进解剖关系恢复,并给予石膏托外固定。

手术治疗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实施切开复位恢复解剖关系,并用钢板螺丝固定,主要是对内外踝钢板螺丝固定,并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术中将嵌入肌腱等软组织拨开,将嵌入关节间隙的韧带松解,消除韧带扭伤,用两条不吸收缝线穿过骨孔和韧带,再进行内踝、后踝和腓骨固定,最后收紧缝线打结。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术后常规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术后给予踝关节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并逐渐过渡到限制负重、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治疗效果;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从发生损伤到影像学检查显示愈合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踝关节功能状况(采用Kofoe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踝关节功能越高)[2]、生存质量水平(用QOL-100量表进行评价,分值为0~100分,得分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3];并发症。显效,症状消失,骨折愈合,行走无疼痛和跛行,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骨折基本愈合,行走出现轻微疼痛和跛行,活动功能有一定程度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显效+有效[4]。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手术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比较

手术治疗组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二次手术发生率比较

手术治疗组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下胫腓联合以胫骨下端的内侧面为主要构成,其解剖特点是胫骨腓切迹在胫骨远段前后结节之间,可有效维持下胫腓联合内在稳定,并由下胫腓韧带维持其外在稳定[5-6]。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尤其是外旋暴力作用下容易出现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伤情复杂且严重,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方法主要为恢复解剖关系和内固定[7-8]。研究显示,踝关节骨折一般合并下胫腓损伤,若无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可给予内外侧骨性结构固定。若在进行下胫腓损伤处理过程需先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估,若稳定性较低需先处理断裂韧带,后可进行内固定,并给予缝合固定。另外,在内踝、外踝、后踝处理过程需确保牢固固定,以有效恢复三角韧带功能[9-12]。

本研究中,非手术治疗组进行非手术方法治疗,手术治疗组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踝关节骨折愈合时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修复时间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组踝关节功能状况、生存质量水平均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发生率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加速骨折愈合和韧带损伤恢复,降低并发症和二次手术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克锋,吴继昆,郭英,等.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术后其间隙增宽的治疗及病因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35-36.

[2] Hunter A M,Bowlin C.Posterior Tibial Tendon Entrapment Within an Intact Ankle Mortise: A Case Report[J].The Journal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15,54(1):116-119.

[3]翁科捷,钟志刚,张育锋,等.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5):641-642.

[4]周振东.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6):70,151.

[5]王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疗装备,2016,29(6):126-127.

[6] Wedmore I,Young S,Franklin J,et al.Emergency Department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t and Ankle Pain[J].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5,33(2):363-396.

[7]顾旻,姬健.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115-116.

[8]梁华辉,王康振,宋伟毅,等.三种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91-92.

[9] Hinds R M,Garner M R,Lazaro L E,et al.Ankle Fracture Spur Sign Is Pathognomonic for a Variant Ankle Fracture[J].Foot and Ankle International,2015,36(2):159-164.

[10]葉中良.浅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价值[J].临床研究,2016,24(7):197.

[11]王朝亮,黄素芳,朱涛,等.三柱理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3):236-241.

[12] Garner M R,Fabricant P D,Schottel P C,et al.Standard Perioperative Imaging Modalities Are Unreliable in Assessing Articular Congruity of Ankle Fractures[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5,29(4):161-165.

(收稿日期:2018-03-30)

猜你喜欢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的护理要点分析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评估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研究
保守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可吸收螺钉与空心钉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对比
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16例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