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常青
平常的日子里,如果在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泡茶,必然是极为放松的品茗时刻。花博园各种花卉五彩斑斓,你轻易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安静与美好,远离市区嘈杂,俗世之身,冲泡俯仰之间,能够更多感知天地间美好的自然产物。若是农博会·花博会举办的盛典时期,找茶展厅或者茶摊位,与专业茶人泡茶说茶,则趣味更不相同,别有一番谈笑间决战茶几、帷幄千里的商场激情。说说花博园,说说漳州茶,是我心痒痒的一个话题。
2018年农博会·花博会举办时间还没有到,我却寻找机会遇见漳州茶之序有限公司的黄亚平总经理。我们其实六年前就认识,那时我第一次开茶店,他在漳州茶市场开办茶配套中心,我算是他的客户,去过他的铭诚工贸有限公司进货茶叶包装袋、茶礼盒直至茶叶包装机。秋雨飘飘的下午茶时间,我们聊起漳州茶,黄总给我一篇省社科院文化发展蓝皮书茶业专论,《探索紧扣时代脉搏的茶企发展之路》,其中介绍到,近年来福建的茶叶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产品远销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茶业是漳州大特色产业之一,漳州茶园面积、年产量、产值占福建全省重要比重。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南靖铁观音和丹桂、诏安八仙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我们俩一致看好漳州茶,觉得大有可为。
黄亚平回忆起自己走过的茶之路,从角美茶叶店到漳州铭诚工贸再到漳州茶之序有限公司,多年来他扎根茶产业,借助漳州农博会的舞台“唱戏”,成为农博会的极大受益者。他说,农博会的茶展厅,让百姓有现场感官体验。每年几十万的人流量,对企业品牌建设、媒介认识很有帮助,是漳州茶文化传播平台,展会很有意义。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展会相当于政府给安排的“业务员”,收获订单之外还可以有后续营销发展。从社会层面来说,通过农博会认识专家、学者,以及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也非常有价值。我笑笑问黄总,对会展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他说“展会一定要有亮点,要有特色”。
一边泡茶,我们一边回顾了黄总及他的茶之序公司变化最大、轉型奋进的近四年的历程。2018年6月8日,第十届海峡论坛、第五届海峡(漳州)茶会在东南花都花博园开幕,黄亚平参与策划、布置的“语堂与茶文化展区”,成为漳州茶文化新亮点。那次茶会,茶科技、茶文创、茶旅游、茶生态等,是花博园平台最新最有力的关键词。早在阳春三月,闽南师范大学与漳州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漳州茶之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海峡两岸(漳州)茶文化课堂举行揭牌仪式,我觉得黄总把握住了茶与文化共发展的主线索。他说:“通过媒介、平台,间接把漳州茶带出去。整个网络都在报道语堂茶文化,一举双得,推介林语堂也就推介了漳州茶。”黄总对2016年农博会印象最深,那届“台湾味”展区的茶文化生活馆,设置了O2O电子商务平台,将商业实体展示与线上销售相结合,入驻的两岸青年创业者,通过展会平台宣传产品,打响品牌。黄总介绍了很多台湾朋友、客户来参加那届“台湾味”展览,也认识了更多台湾朋友。黄总说,2016年、2017年都是创新发展年,利用农博会·花博会会展盛事,提高用户参与互动的活跃度,引入最先进的VR(虚拟现实)技术,将线下实体文化生活馆全面转化为3D实景视频,链接官网和公众号,用户足不出户,就能立体感受整个场馆的结构和陈列,配合VR眼镜,犹如身临其境。黄总的茶之序公司倾情打造了茶之序海峡两岸文化生活馆,创立茶文化产品展示厅、茶文化配套商品展示厅、香文化品鉴区、书法交流区、漳州本地非物质文化展厅、茶艺、茶餐厅,将茶之序海峡两岸茶文化生活馆整理形成一套茶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提供各种现场DIY活动,游客还可以亲自体验茶制作的全套工艺。
我听了很感慨。这些年,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实体低迷,电商风起云涌,外来茶品种气势汹汹,本地茶压力很大。平和白芽奇兰茶有比较明显的独特性,诏安八仙茶有老品牌知名度,华安铁观音几年前曾突飞猛进,目前它们都是当地茶业主力军,但是都还没有真正成长为市场消费主流产品,还需要结合市场的需求变化,拥抱互联网,加强自身茶企文化与茶道“雅性”文化的融合,突出现代人的追求,满足需求,线上线下都敢于创新、开拓。就这些话题展开,我们聊到漳州华壶茶叶有限公司,都很欣赏华壶的赖文渊,他是我们共同认识的80后年轻人,互联网电商经营理念好,转型快,善于抓住网上茶叶消费主流市场需求要点,企业越做越大。我们也聊到诸如漳州“幽篁里”等新型的茶文化公司,认为都市茶文化走“茶吧”“茶会所”,提高茶企文化独有性、产品附加值,研发茶文创产品,应该是未来企业要走的一种方向。想起华安铁观音的企业哈龙峰,哈龙峰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大力发展茶旅游,有广阔的前景。说着茶文化,我们重新泡了一壶茶,喝了,仿佛更有共鸣,目前漳州茶文创产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软实力”的提升,将更加彰显茶叶魅力与价值。这几届农博会里,茶艺、茶道、茶文化,占比逐步加大,就是一种启示。
当我问黄总如何看待农博会茶展的“评茶”活动时,他笑了,也没回避难题,他认为漳州市是农业大市,茶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茶展进行成果展示,促进茶文化形成,特别是当下对茶企提振信心的阶段,评茶活动挺有作用。获奖的茶企,不仅仅得到奖金,还提高市场知名度,竞争力也得到提升。2017年的农博会·花博会期间,举办漳州市“水仙花杯”茶王赛,从527个茶样中评选了清香
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白芽奇兰、八仙茶、红茶等五个系列的茶王5个,金奖11个,优质奖36个并进行现场颁奖,专门设置茶王展区展示推介获奖产品,进一步扩大漳州茶品牌的影响力。据说,平和“九鲤茶”茶企,参评的白芽奇兰茶获得评茶金奖后,在厦门市场影响力大大飙升,销量扩增明显。农博会的茶展,确实是漳州茶企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平台。
这不禁让我想起多年前,第一次在花博园茶展会上喝漳州茶,好像是2014年那一届的农博会·花博会。那时去的是白芽奇兰茶企业平和天醇的展位。那年农博会重点主打“茶文章”,专门举办茶业展,以“漳州茶,香天下”为主题,重点推介白芽奇兰等漳州特色茶品牌。除平和白芽奇兰外,华安铁观音、南靖丹桂、诏安八仙以及漳州老茶等本地“三品一标”茶品集中亮相;还有30多家台湾茶企带来了阿里山茶、高山茶、红水乌龙等台湾茶叶名品;周边地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广东凤凰单枞以及云南普洱、湖南安化黑茶等国内知名茶叶竞相展销。游客不仅能品茶,还能参观茶业展,茶叶、茶食品、茶机具等全产业链产品将一一展示。展会期间还举办一系列配套活动,比如现场茶艺表演,“茶产业发展研讨会”“茶叶推介订货会”“海峡两岸茶王赛”等,帮茶农找“出路”、帮茶企找“销路”,游客在赏花、品茶之余,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感受到浓浓的茶文化气息。展会上还组织“十大茶叶专业村和十强茶叶企业评选活动”,由漳州市政府给予表彰和颁奖。记得当时漳州茶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又一个春天来了,平和白芽奇兰茶异军突起的好势头,更让身为平和人的我振奋不已。细想来,我开茶叶店开始,居然在十年间,恰好遇见漳州茶的激情四射的发展、转型,正值农博会助力漳州茶的高速時间点、发展创新期。我很遗憾自己没有胆力、魄力,让我曾经的茶叶小店,去参加农博会,去大市场闯。
农博会·花博会举办至今二十年。1999年首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 2004年花博会升格为国家级花事经贸盛会,到2010年首届海峡两岸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展览会,展示的农机具涵盖大陆和台湾地区丘陵山区先进、实用的动力机械、耕整地机械、茶叶加工机械设备、农业装备机械等12大类中小型农业机械,近400种产品。印象中就是这一年开始,茶叶机械制造科技成果开始整体亮相市场,漳州茶企业也开始大量进驻农博会·花博会的茶展。应该说,黄亚平研发的“鑫天宏”茶叶加工机械设备正是漳州有特色代表的一家,在漳州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畅销泉州等省内重要产茶区,我相信2010年这一届正是他获利大、思考多的一年。也是这一年参与农博会,让他非常认可博览会期间的新闻媒体的采访、介入,对漳州茶的推进,对漳州茶企的宣传,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平台大功效作用。比如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福建新闻联播》等重点栏目,以及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网、中国网等中央级新闻媒体网站,福建电视台、漳州电视台、东南网和漳州新闻网等众多省内主要媒体,包括香港卫视、香港商报等媒体,都通过视频、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报道盛会,宣传历届博览会的特色、亮点、成效。漳州城市知名度在提升,漳州茶的整体品牌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通过农博会·花博会的大平台,“漳州茶”香飘四海。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我和黄亚平总在秋雨中泡茶聊天,不知不觉,竟然让一个下午茶的时间完全“虚度”了。好像说了很多,好像意犹未尽。暮色沉降,我们对漳州茶与农博会的未来展望却好像要重新开始。漳州凭借海峡两岸的地缘优势,有了农博会·花博会的大平台,漳州茶之中的白芽奇兰茶、八仙茶、华安清香型铁观音等“独有”三泡茶,让我们俩遐想翩翩。黄总说,要经历,要坚持,才能了解、才能体悟漳州茶行业,才能在成败之间找到平衡点。他把农博会当做学习平台、交流平台,而不仅仅是卖产品多少,或者发广告多少,这份认知的心态让我觉得,漳州茶同仁们“有样看样”,应该会走得更高远。
带有花香的茶,总是顶级的好茶。如此,东南花都可真值得年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