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和军
摘 要 作为新闻工作者,身处这个新时代,一定要心中有读者、心中有人民,要抓住“初心”和“创新”两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要牢记使命,要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深入人民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践,不断创新报道实践,满足受众新需求,唱响自主创新主旋律。
关键词 新闻工作者;新闻作品;热点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3-001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是基于对新形势下传播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是对新闻媒体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媒体改革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
《泉州晚报》的新闻作品《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获评2017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在2017年11月30日,福建省举办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新闻传播创新工作研讨培训班分组讨论时,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记协原主席陈逸清专门对这件获奖作品进行点评。他说,这篇报道选题很准,具有很大的时代背景,题材非常好,小切口、高站位,是有故事性、有实践借鉴意义的样板,能引人入胜,增长知识,振奋人心,得到启迪。
这是一篇2?500字的经济类通讯,报道以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切入,从企业产品创新透视整个行业集体创新,放大到制造业探索“工匠精神”,寻找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出路,可以说这是一篇科技和传播跨界的新闻佳作。
该作品能获得中国新闻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当然,其必然性更值得分析。这种必然性,要从两层面来讲:一个是报社层面,一个是主创人员个人层面。
具体来说,离不开报社营造打造新闻精品工程的创新环境。泉州晚报社创刊33年来,这已经是第九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获奖数量排在全省地市报前列。之所以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是因为报社多年来在打造新闻精品工程方面的坚持与努力。特别是近年来,报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做好“四向四做”要求,始终坚持创新创优,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进一步完善“新闻精品工程”方案,以鼓励报社出更多优秀新闻作品,营造创新争优浓厚氛围。平均3年左右,泉州晚报社就能拿到一个中国新闻奖。
当然,报社每年精品这么多,为什么2016年度是《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这篇报道获奖,作为该文主创作者之一,笔者从个人层面分析,主要得益于3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深入、深入再深入。随着新闻媒体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到人民群众一线,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推出一批批鲜活的报道,成效显著。《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这篇作品,就是泉州晚报社“走转改”活动中,由报社副总编辑带队,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产业进行调查推出的报道。报道从单家企业一组专利数据小处切入,以小见大,揭示民营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倡导“工匠精神”,寻求创新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全文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数据论证有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借鉴意义。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行业的深入,得益于长期对这个行业的观察和思考。
笔者从2005年参加工作,就开始关注南安水暖厨卫产业。12年来,采访过的南安水暖厨卫企业大大小小的超过40家;采访的水暖厨卫行业人士近百位;这12年来,笔者写的水暖厨卫行业稿件超过100篇。因为长期扎根这个行业,看得多,思考得多,不仅积累了很多素材,也对行业发展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因此,《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这篇经济类长篇通讯,视野比较开阔,一气呵成,配发的评论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思辨性、启发性。
第二,记者要有责任感,要有情怀。身处新时代,作为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党媒的一员,要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获奖揭晓的那天,笔者发了一条朋友圈,是这样写的:除了本社,最应该感谢的是以九牧、中宇、辉煌、申鹭达等企业为代表的南安水暖厨卫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格局中的持续探索,创新路上的苦与甜,为我们媒体提供鲜活的新闻素材。
确实,要感谢这个产业。记忆中,笔者至少有三次为之热泪盈眶。
第一次是2010年正月初八,泉州市政府领导带队到上年度一家纳税排第一的建材集团调研春节后开工。座谈时,董事长谈到因企业过度扩张、改制上市大额度补交税收、银行抽贷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导致企业2009年底资金紧张,工人因没及时拿到工作而上街堵路。年过60的董事长心情无比沉重,用近乎呜咽地声音说“创业三十年来,九死一生,却从来没有这么困难过。”当时,笔者是一阵苦楚顿时涌上心头。
第二次,就是2016年3月去南安调研采访水暖厨卫产业。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会上,辉煌水暖集团董事长王建业回顾了创业艰辛历程,也直面深陷债务漩涡。他那悲壮语气至今难以忘怀,他说:“纵使出让我企业全部股权,我只做一个职业经理人,也要确保100多人的研发团队一个都不能少,也绝不会让‘辉煌水暖这枚中国名牌趴下。”泉州民营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对品牌、对创新的感情,他们这股不服输的劲,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包括笔者在内的现场所有人。那一刻,笔者真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第三次是2017年10月,看到媒体公布南安欠税企业名单,里面竟然有20多家水暖厨卫企业,一个区域产业集体坠入欠税深渊,其中不乏曾经一度占据南安纳税排行榜首的企业。作为观察这个行业十多年的媒体人来说,看到那份名单,笔者的内心真的很痛苦。在深感民营企业家创业真不容易的同时,笔者更多地是在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南安水暖厨卫产业从无到有,发展成为全国三大产业集群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逆势飘红,甚至一度成为全国发展的标杆,一大批像中宇、申鹭达、辉煌这样的企业,从默默无闻到行业巅峰,再到深陷低谷,跌宕起伏,为什么会这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推动笔者去思考,促使笔者用自己的笔去记录当下、思考未來,或许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就出来了。
第三,就是要善于抓住点。打造新闻作品的精品,文字、框架方面的打磨固然很重要,但是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抓住点。《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是如何抓住点的呢?2017年5月9日,福建省委宣传部召开的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推荐作品论证会上,专家认为,这篇报道紧扣社会热点,从单个企业小处切入,立足行业,揭示民营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倡导“工匠精神”,寻求创新发展取得的明显成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简单地说,这篇报道就是抓住了点,从而得到专家的肯定。
首先是要抢抓热点。2016年3月6日上午,在全国人大会议福建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为九牧的马桶盖“做广告”。得知消息后,笔者第一时间实地走访多家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部门,迅速成稿,并于3月10日在《泉州晚报》第8版头条刊发《一个智能马桶就有35项国家专利》的报道,同时配发评论,成为最早解读尤权书记点赞九牧的深度报道。
抓住点,还体现在抓住重点,抓住重大題材。2015年,中国游客在日本抢购马桶盖成为热点新闻,引发?“中国制造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社会话题。当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接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016年定位为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该篇报道从九牧智能马桶有35项国家专利切入,通篇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匠精神、“互联网+”思维、智能制造这几个关键词,可以说抓住了创新这个当下的重大题材。
该篇报道在泉州晚报社全媒体矩阵推出当天,新华网、东南网、和讯网等重要网络媒体纷纷转载。紧接着,福建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重要媒体先后跟进采访报道。3月23日,时任福建省委尤权书记专程考察九牧生产基地,并提出希望九牧把握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努力加强产品创新研发,始终走在智能卫浴行业前端。因为抓住了点,该篇报道引起广泛关注,社会效果好。
获得中国新闻奖,是一种肯定,同时也激励在今后的新闻舆论工作道路上有更大的作为。
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作为新闻工作者,身处这个新时代,一定要心中有读者、心中有人民,要抓住“初心”和“创新”两个重要方面。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觉肩负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和战略规划,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对此,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践行“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反映群众呼声。二要不断创新,开拓前行。实践没有止境,新闻工作者要针对新传播形势,研究互联网传播规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创新报道实践,推动融媒体发展,满足受众新需求,唱响主旋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民族复兴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