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零关税”,影响力有限

2018-12-12 08:35黄耀鹏
中国汽车界 2018年8期
关键词:零关税新能源贸易

黄耀鹏

特朗普每天都在欣赏他缔造的新世界——日本和欧盟放下5年来的争执,缔结一份“全面”的贸易协定,双方互相免除99%商品的关税。作为双方关注的焦点,日本将大多数欧盟农产品的关税降至零,除了大米。而欧盟则向日本汽车敞开了大门,不过需要花8年时间过渡。

汽车和大米

在协议中,欧盟对自身汽车产品的竞争力是有认识的。欧盟认为,日本汽车的技术优势集中在新能源方面。混动和电动领域,日本企业界几乎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取得了领先,其中电池和整车这一头一尾都具有比较优势。归结到产品上,日本新能源产品具备的成本和技术竞争力,对欧洲企业构成了碾压的优势。而氢燃料领域,虽然商业前景不明确,日本和欧洲之间更是无法比较,是有和没有的问题。

欧盟在传统汽车的零部件领域和市场开发上,略微领先于日本,基本上双方各擅胜场。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当口,骤然完全开放市场,将对欧盟非常不利。之所以将过渡时间定为8年,意味着欧盟打算在8年内填平双方在新能源产业链和研发上的巨大劣势。

作为日本认可漫长过渡期的回报,欧盟排除了大米零关税。实际上日本更担心印度和东盟中泰国、越南的大米倾销。这就是日本总是对16+1、16+3机制不大积极的原因。日本人对大米有着奇怪的痴迷,甚至为了大米抵挡住汽车出口快速扩张的诱惑,其逻辑令人很难理解。

眼下,欧盟中的德国正在与中国合作,在新能源的投资上追赶日本企业的脚步。中国在新能源产业链投资上正在与日本并驾齐驱,且将在规模上取得决定性优势。与中国在汽车产业上深度捆绑,符合欧盟的利益。这一切,建立在2012年东亚FTA胎死腹中的前提下。

也就是说,东亚经济一体化不利于欧盟的经济安全。这一点上,欧美利益一致。当前的情势下,欧盟与美国产生利益分野,这是日欧协定诞生的政治基础。

“姨太太自强联盟”

日本和欧盟同为发达经济体,优势产业互补性不强。美国贸易保守主义的大棒威胁下,日欧缔结的协定颇有因应的味道。虽然两者都严重依赖对美国的贸易,日欧都亟须做出维护世界贸易体系的姿态。

需要指出的是,日欧缔结的,并非单纯的FTA(白贸协定),而是EPA(经济合作协定)。理論上,后者比前者更全面、更深入,更接近于一体化的区域贸易体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显然,日欧EPA和NAFTA(北美白贸协定)、欧盟、俄白哈关税同盟存在一个关键区别:日欧在地理上并不接壤,物流成本较高。和中国可以通过欧亚大陆桥进行陆路运输不同,日本只能依赖海运。苏伊士运河、北印度洋、马六甲海峡,都存在一定物流风险。

而且,日本的进口市场实际上与其经济规模不相称。

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但只是欧盟第六大贸易伙伴,排在前面的是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土耳其。可以看到,排在日本之前的,除了中美以外,都是与欧盟接壤的国家,对于彼此的重要性排位相当靠后。去年,双边贸易额达1294亿欧元。欧盟商品出口额为604亿欧元。日本出口商品为688亿欧元。据欧盟委员会数据,欧盟向日本}H口的服务金额约280亿欧元。这一数据还不如NAFTA内的汽车贸易数额。

相比而言,NAFTA中美墨贸易额5860亿美元,中国一东盟贸易额1.2万亿美元。因此,直接将双方经济体量相加,声称形成了世界上最大区域白贸市场的论断是完全错误的。双方都以中国、美国为最大的贸易伙伴。有人讽刺说,日欧联合是“姨太太自强联盟”,虽然刻薄,但至少说明日欧EPA的政治姿态,多于实质性内容。

签约之后,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称:“我们正在发出一个明确的信息:你可以指望我们。我们是可预测的。”这显然在指责美国的贸易政策乖张且难以捉摸。

全球贸易一体化趋势被保护主义遏制之后,日欧试图进行反遏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90年代,美国还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当时日欧是配角,如今也是,而且中国在多边贸易体系崛起后,日欧对彼此的重要性再次后移。

当前全球多边贸易关系非常复杂,用非此即彼的敌友形态是难以解读的。有人指出,日欧的关税同盟,有遏制中国影响力的想法。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美国正在滑向贸易单边主义,鉴于美国的影响力,全球贸易秩序有解体的危险。日欧为避免这一可怕的前景做了一点努力,但远远不够。

猜你喜欢
零关税新能源贸易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8000余种进口产品享受零关税
商务部:我国已有8000余种进口产品享受零关税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