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美群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西 贵港 537100)
留置胃管及鼻饲管是ICU在治疗患者的常用操作,能够对危急重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药物口服治疗以及胃肠道内容物的引流通路[1]。本次研究探讨分析喉镜直视下气管导管指引经口插胃管在ICU难置性胃管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6例ICU难置性胃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包括了28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年龄均为18-80岁,平均年龄为(56.19 2.94)岁。深昏迷患者30例,浅昏迷患者1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34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12例。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患者,其年龄、性别、体重、神志、带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患者例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1.2 方法
方法:将4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3例。
1.2.1 实验组23例,首先需要置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除按胃管置入的常规用物准备外,根据患者的体型选择适合型号的鼻胃管1根,7.5或8.0#型号的气管导管1根,成人喉镜1套。术前检查可视喉镜是否完好备用,患者取平卧位,若患者的喉部暴露不佳,可以在患者的肩颈部垫一软枕,使患者的头部后仰,充分清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用石蜡油充分润滑气管导管及胃管后,将胃管套入到气管导管内备用。操作者位于患者的头部,将患者的下唇及下颌往下推开,将喉镜插入患者的口腔,喉镜直视下充分暴露咽喉部看到患者声门,在声门下方一扁形的孔洞,即为食道的开口部位,将涂有石蜡油的气管导管插入食道口后如无阻力,即可把胃管从气管导管内送入,经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慢慢退出导管,然后把胃管固定在牙垫、气管导管或口咽通气管上。
1.2.2 对照组23例,按常规评估病人,准备好用物,润滑胃管前端,清洁一侧鼻腔后慢慢插入胃管,经后鼻腔及口咽到达咽喉腔盲探插入,将胃管前端反复在咽喉部试插胃管,若无阻力继续向前推送胃管,如果推送胃管过程中感觉受阻,可能胃管盘曲在口咽部、食道或误入气管,应迅速拔出胃管重插。当插胃管置入45-55cm时,回抽胃管有胃液及胃内物,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胃管。
1.2.3 观察指标:(1)1次置胃管成功率:1次插入胃管回抽有胃液,过程顺利,无重复。(2)置胃管1次成功耗时:润滑好胃管后开始记时,固定好胃管结束。(3)置管后并发症:误插入气管、粘膜损伤出血、呕吐、喉头水肿、呛咳。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数数据均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运用流行病学统计程序Epidata2.0版及EPINFO2000版统计软件包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实验组采用喉镜直视下气管导管指引经口对患者进行插胃管,出现2例患者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并且躁动不安,在予以患者咪达唑仑注射液或丙泊酚镇静剂后均在可视条件下胃管经气管导管成功置入胃内,所需时间少,成功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情况
2.2 实验组采用喉镜直视下气管导管指引经口对患者进行插胃管,胃管对准食道开口置入胃内,误插入气管少,避免了反复多次插管,对咽喉部粘膜损伤较小,因插胃管导致患者恶心、呕吐、呛咳症状也少,而对照组由于盲探,反复尝试插胃管,误人气管中发生率高,粘膜损伤出血、呕吐、喉头水肿、呛咳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损伤情况
ICU患者通常留置有气管导管,且多数存在意识障碍,导致吞咽功能减退或丧失,或由于患者本身的吞咽反射过于迟缓,在置管过程中无法配合吞咽;或由于气管插管气囊所形成的压迫,使食道开口变形,即使胃管进入食道也较易在食管内弯折,无法成功置入胃管内部[2]。本次研究中通过对ICU难置性胃管患者,行喉镜直视下气管导管指引经口置入,具备如下优点:(1)喉镜能将咽喉部位的视野充分暴露,将患者的食管入口清晰可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反复插管及刺激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2)能够在可视暴露情况下,将口腔的分泌物及时清除,有效的防止误吸。(3)此方法取材容易,可以在临床各个科室开展,在使用过程中较为安全有效可行。本次研究结果表明46例ICU难置性胃管患者,喉镜直视下气管导管一次插管成功率高达91.3%。且在胃管置入之后未出现使用喉镜及插胃管的有关严重并发症。
结果表明,喉镜直视下气管导管指引经口插胃管方法应用于ICU难置性胃管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3],耗时少,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插管时病人血流动力学参数平稳,减少病人置管时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