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绿色食品办公室,甘肃 武威 73300;2.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农业产业化研究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设施番茄采收间隔期一般3至5d,灰霉病常在采果期发生,在绿色食品生产中化学农药易超标。为此,在绿色食品茄果类生产基地上,选用4种生物制剂农药进行了筛选试验,验证不同类型生物农药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凉州区绿色食品番茄生产预防番茄灰霉病提供依据。
供试药剂:5%香芹酚水剂(兰州世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 000亿芽孢 /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 000亿个/克荧光假单有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山东海利莱化工科技有限公司);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美国拜沃股份有限公司);400g/L嘧霉胺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供试作物:品种为“粉禧”。
试验设在凉州区四坝镇四坝村示范园区杨万争温室内,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试验地前茬为小乳瓜,定植前结合整地基施充分腐熟农家肥6t/666.7m2、N 15kg/666.7m2、P2O526.3kg/666.7m2、K2O 7.5kg/666.7m2。11月13日起垄,垄宽70cm,垄高18cm,垄沟宽50cm,在垄上按株距38cm定植,亩保苗2 600株/666.7m2。试验药剂剂量以推荐剂量为准,共设5个处理:处理1:5%香芹酚水剂110ml/666.7m2;处理2: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g/666.7m2;处理3:1000亿个/克荧光假单有胞杆菌可湿性粉剂80g/666.7m2;处理4: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 500g/666.7m2;处理5(对照药剂):400g/L嘧霉胺悬浮剂80ml/666.7m2;处理6(CK):喷清水。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5m2,4次重复。于3月1日(番茄霉病发病初期)用工农-16型手动喷雾器分小区均匀喷雾。施药期间温室内气温23.8℃,相对湿度65%。
1.调查时间。分别于施药前及施药后7、14d,共调查3次。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株全部叶片和果实,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2.番茄灰霉病分级标准。
叶片分级标准:
2)采用埋入式双排桩支护后,该边坡X、Y方向的最大位移大小与发生位移较大的区域均有大幅度减小,采用埋入式双排桩的治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该坡体的位移变形破坏.
0级为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番茄果实分级标准:
0级无病班;
1级残留花瓣发病或柱头发病;
3级萼片腐烂可柱头病斑蔓延到果脐部;
5级果脐部发病浸润状病斑无霉层;
7级果脐部发病,有霉层但未扩展到果实其它部位;
9级霉层扩展到果实其它部位。
病叶(果)率(%)=(病叶数/总叶或花果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或果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或果数×9)]×100
防治效果(%)=[1-(CK0×PT1)/(CK1×PT0)]×100
上式中的CK0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PT0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的病情指数,PT1处理区施药后的病情指数。
统计方法: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以表1数据为基础,进行不同的施药处理,通过7d以及14d后,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的防效情况,其中清水处理为对照。
通过表2可以看出,相比较清水对照(CK),不同施药处理在7d后,绿色食品设施番茄表现出不同的感病情况,其防效情况也出现差异。其中就病叶率来看,1 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增幅最大,增加了6.25%,相对清水对照(CK)增加75%;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增幅最小,增加了2.50%,相对增加30%。病果率在7d后,除了400g/L嘧霉胺悬浮剂外其他施药处理均表现为降低,以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降低最多,降低了2.31%。就平均病率来说,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增幅最小,增加了0.09%。7d后的叶病指以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增幅为最大,增加了23.47%,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增幅最小,增加了11.80%;但就果病指来看,以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的增幅为最小,增加了2.92%;对于平均病指来说,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表现为最小,达到9.63%。通过对比计算,由病叶防效可以看出,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400g/L嘧霉胺悬浮剂的病叶防效效果表现较好,分别达到61.94%、65.29%;而就病果防效来说,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效果较好,达到95.36%;总体来说∶7d之后,各施药处理的平均防效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为最高,效果最好,达到78.65%,防效高于对照化学农药400g/L嘧霉胺悬浮剂13.36%。
表1 施药前不同处理的病害表现情况
表2 施药7d后不同处理的防效情况
表3 施药14d后不同处理的防效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施药14d之后,病叶率相对施药之前,除了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外其他农药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以1 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增加最多,增加了5.83%;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5%香芹酚水剂增加最少,增加0.42%;但相比较7d后的病叶率均有所降低,说明施药14d之后叶子发病率均出现减缓的趋势,其中以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降低最多,降低了5.42%。但就病果率来看,14d之后相对7d之后,各处理均表现出发病率明显增加的趋势,以400g/L嘧霉胺悬浮剂增加最多,增加了12.73%;所以平均发病率,14d之后均大于7d之后,仍以400g/L嘧霉胺悬浮剂表现最为明显,增加了6.16%。叶病指、果病指以及平均病指,14d之后各处理均大于施药之前,但相对7d之后来说,全表现为降低趋势;其中叶病指以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降低最多,降低了22.41%;果病指以1 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降低最多,降低了6.16%;平均病指以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表现最为明显,平均降低12.13%。通过14d之后的调查分析,5%香芹酚水剂、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的病叶防效均大于60%,其中以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处理最高,达到69.64%;病果防效除5%香芹酚水剂外均表现较好,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为最高,达到89.74%。综合分析14d之后的平均仿效,以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表现最好,达到76.45%。可见,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 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香芹酚水剂防效均高于对照化学农药400g/L嘧霉胺悬浮剂19.59%、11.08%、10.86%、5.94%,而且参试生物农药防治后期防果更好,可以替代化学农药。
从试验结果看,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无论是速效性还是长效性表现最好,能极显著提高防效,1 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香芹酚水剂长效防治效果好,均高于对照化学农药400g/L嘧霉胺悬浮剂防效,也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防效,可轮换施用降低病害抗药性来提高防效,参试生物农药均有高效、低毒、安全且属于绿色食品允许施用植保产品,在绿色食品茄果类生产中可以优先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