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用书本丈量

2018-12-11 11:33李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江岸区丛书识字

李力

2017年秋季,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启动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语文主题学习”倡导通过课内大量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那么,“语文主题学习”的课堂教什么?怎么教?一年多来,我们立足于学情、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从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本的大量阅读入手,通过研究课、师范课、论坛等形式,推动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有效开展和课堂落地。一年来,学生渐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阅读能力有明显提升。

培训篇:通识培训,了解“语文主题学习”

2017年秋季,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初始年级开始使用统编教材。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高度重视,站在新课程、新高考的角度,思考统编教材的有效使用。2017年7月,区教育局组织了“武汉市江岸区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培训会”,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全体语文教师、学校分管领导、中小学语文教研员参加了持续两天的培训活动。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培训会由专家报告、名师课堂、实验介绍、研讨交流等形式组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阐释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理念内涵和操作方法。现场1000多名教师近距离与专家交流,在学习中收获,在交流中解惑,人人收获颇丰。

2017年9月,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为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免费提供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并制定《“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丛书循环使用制度》,保证规范地使用与管理丛书。与大量的课外书相比,丛书与统编教材的编写主线一致,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借鉴、指导阅读。有书读是好事,有好書读是善事,教师们拿到书开始思考:如何用好丛书?如何将丛书与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2017年10月,江岸区小学教研室邀请了山东省寿光市的张丽老师来执教了一节统编教材一年级的课文《秋天》,可谓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典型课。张丽老师以《秋天》为例,详细地分析了该课语用点“一”的变调,对课文中的叠词、数量词进行拓展认识。张老师还以《秋天》所在单元为例,解读了丛书与教材的关系,分享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感悟。会场上学习气氛活跃,在互动问答中,老师们初步掌握了课内拓展阅读的基本方法。

一系列从理论到实践、由整体到个别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江岸区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推进了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

研学篇:教研活动,让“语文主题学习”在课堂真正落实

培训后,老师们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中,骨干教师团队分别开始进行“低年级识字课”“阅读课”“和大人一起读”“语文园地”这四个不同课型的“语文主题学习”研究。

在识字课的研究中,大家认为教材上的字理识字、韵文识字、儿歌识字、蒙学识字等各种方法,在初学汉字的时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识记汉字更加轻松。但随着识字量的增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自主识字能力?教材“语文园地”里的“识字加油站”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在多次教学研讨中,育才汉口小学的李华老师结合汉字多为形声字的特点,提出了“版块识字”的方法,即把同一类的字统为一个“版块”,既利用了汉字的系统化特点,提高学生识字量,又遵循了心理学的记忆规律,提高科学识字的能力。

如“木”,首先从意思上进行组块,就是跟树有关,如松、柳、杨、枫;还可以是果,如桃、杏、果、梨、李;也可以是用木材做的东西,如桌子、椅子、栏杆。另外,还可以根据“木”在字的不同位置进行学习:木在左边是松、柳;在上边是杏、李、杰;在下边是果、梨、呆;在右边则是休、沐。

按照课标对识字教学“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生字复现率比较高的短文,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进一步巩固认字效果。如在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的教学中,当堂拓展实验丛书里的《时间》一文。《时间》在内容上跟课文相似,“钟”这个字在全文里出现了9次,文中带有“钟”的词语有:路钟、圆钟、半个钟头、二十分钟、十分钟、每一分钟、两点钟。学生把这篇文章读完后,“钟”字已经看了9次,有关“钟”字的词组已经看了7次,这样的阅读真是既识字又扩词。

经过多次试教,将低年级阅读课的授课模式调整为“1+X”。这里的“1”既可以指教材中的课文,也可以指丛书中与课文结构、主题、语用点相近的短文,“X”则是根据教材选择的阅读材料,既可以是丛书上的,也可以是教师补充的。根据教学需要,“X”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多篇。选择的阅读材料要以学生感兴趣的为主,篇幅不宜过长,短文内容新鲜有趣,尽量弥补学生缺失的知识。还要考虑作者观察的角度的不同,写作方式与课文的异同。经过多次的研讨实践,阅读课《明天要远足》《冬》在全区展示,《棉花姑娘》《端午粽》《咕咚》在各学区展示,给全区教师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为进一步深入进行“语文主题学习”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通过网络与专家联系,进行探讨咨询,再通过课堂实践落实检验,逐步形成了低年级“语文主题学习”课堂“语用点与学生兴趣增长点并重”的教学思路,初步构建了“1+X”课堂教学模式。

分享篇:评价总结,再出发

2018年5月,低年级阶段“1+X”阅读探究课在全市展示。会上,江岸区骨干教师团队从“识字课”“阅读课”“和大人一起读”“绘本阅读”几个方面展示在“语文主题学习”上的研究成果,受到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老师们纷纷说:“课标提出的课外阅读课程化,老师们都知道,但不知道在教学中如何做,这次活动帮助大家提供了思路,解决了这个问题,且这种方法容易操作。”武汉市教研员张凤英老师指出:“江岸区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学习,并进行系列研究,起点定位准确,过程路径明晰,结果成效显著。围绕教材这个根本,从读词读句开始,到阅读整本书,在阅读时间上界定清晰,阅读推荐有明确目标,阅读方法上丰富多样。”

学期末,一年级学生品尝了学习的甜头,体验学习的乐趣。2018年6月下旬,一场场充满童趣的“语文乐考嘉年华”在江岸区各小学隆重举行。“语文乐考嘉年华”是江岸区小学教研室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专为一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情景式”期末测评,它将知识还原于情景,重视学生的实际获得,是幼小衔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与学润物无声的有效结合。我们期望用评价撬动改革,在情景中体验,回归教育初心,真真正正地落实低年级学习目标——“读好书、写好字”。

在期末“情景式”测评中,有一个专门的项目“小小朗读者”,让学生抽取丛书中的短文进行朗读,既检查学生平时阅读的情况,又测查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各校根据校情设计了不同的场景,如“拔萝卜”“掰玉米”“最美动画”等游戏活动,把学习和生活联系在一起,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

“情景式”期末测评与“语文主题学习”的相遇和完美结合,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德国教育局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江岸区小学的老师们将灵活创新,潜心钻研,努力在新的征程中让“语文主题学习”之花更加绚丽地绽放.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

猜你喜欢
江岸区丛书识字
“人梯书库”丛书
中小衔接阶段少先队员组织适应调查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小学与二十一中学试点项目为例
艺术创想丛书
艺术创想丛书
识字
识字儿歌
得了近视眼的小兔
武汉市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调查研究
识字谜语
《社会组织培训教材丛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