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程维度看2018年语文高考全国卷

2018-12-11 11:33杨友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文本

杨友生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三套试题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在进一步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新探索,更好地彰显和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其命题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基本吻合,指明了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具体如下:

体现“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的价值引导

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命题立足于时代特征,着力于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其中;明确传达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

2018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如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既选取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又选取“2020”“2035”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充分发挥作文题的积极导向功能。通过“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样饱含启迪、指明方向的引导语,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引导考生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身与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使考生更切实地感受到“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宝宝”。2018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从这个特殊机缘切入,精心选材设题,直接面向考生发声,直接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直接激发他们的青春梦想与奋斗豪情,引导考生深刻思考他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共同际遇与机缘,把追梦、圆梦的时代主潮落到实处。全国卷III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三条标语口号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浓缩了改革开放不平凡的40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变迁。分开来看,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喊出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最强音;合而观之,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40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可以帮助考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全力以赴走好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聚焦“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目标追求

2018年高考语文加大对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行了全面测查,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是深化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全国卷Ⅱ作文“幸存者偏差”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学会主动思考,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水平。材料直观、饶有趣味,但又耐人寻思;叙述严谨,又有一定的“留白”;含意明确,又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立论方面,学生可以紧扣“幸存者偏差”这一概念展开论述,还可以聚焦思维方式来立论;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进行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隐藏在表面背后的事实。学生在写作时也可涉及一些其他观点,如敢于质疑、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细节决定成败等。另外,“幸存者偏差”注意的是关键少数、容易被忽略的方面,但不能将其推到极端进而否定一切合乎情境的理性推理,这一角度的立论能体现出更强的思辨色彩。试题体现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展水平的考查,引导学生培养探究意识,提升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二是聚焦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重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方式呈现美,考查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如全国卷Ⅱ文学类文本试题选择老舍的《有声电影》,对小说丰富的内涵、生动的形象、幽默的语言等进行了考查;全国卷I的作文题也特别加强了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8高考语文试题重视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文学类文本,引导考生针对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如全国卷II第6题要求考生体会并简析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全国卷III第6题“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古代诗歌赏析艺术特色,都着眼于考查“鉴赏”这一关键能力。论述类文本,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论证结构和手法的基础上,洞悉立论背后的动机与目的,最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判断。如全国卷I第2题讨论“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要求考生基于文本内容,对文本的论证前提、论证手法、论证逻辑和论证内容的关系形成认识。实用类文本,需要准确解读材料,筛选整合信息,还要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社会价值和影响”。如全国卷多个文本材料相互呼应,附以一组题的设计,循序渐进,各有侧重,对实用文本的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进行全面考查,也赋予“实用”以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凸显“任务群核心,情境应用”的测评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祖国语文的特点和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设计着眼于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能力,以语文课程所包含的古今“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为阅读素材,以学习任务所涉及的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语文实践的话题与情境、语体与文体等为测评方向,涵盖了学习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重要认知能力,同时包括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充分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鼓励考生主动思考,试图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学习能力与创新兴趣,以此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把学生从标准答案中解放出来。

从近年的试题考查设计来看,情境化默写题目、任务驱动作文题和相当一部分的主观题设计中,都给学生一个情境化的问题和任务,要求学生展示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这些设计都是语文试题情境应用的探索,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此基础上,2018年全国卷对语言文字应用试题进行了情境化的设计。将具体的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置于特定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启事与书信的命题设计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这种自然语境的设计,在考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融会贯通。如全国卷I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创设历史具体情境,让考生关注文本中现实对历史的追问、历史的现场叙事、史料的还原,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在感动与思考中自然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识。

纵观今年三套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我们有一种強烈的感受就是高考命题专家已经开始了从传统课程向新课程命题的转变,勇敢地承担起以高考为新课程领航的使命,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往往体现的是语文教育目的的变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关注语文教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式,以适应这种变化。就目前语文教育的主流认识来说,主要是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建构及运用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等素养。

(作者单位: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 孙爱蓉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文本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