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探析

2018-12-11 09:55刘铁宁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1期
关键词:双一流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刘铁宁

摘要:校训是学校办学历史与校园文化的突出代表。大学校训因大学对人才的培育与文化的更新作用,具有较之其他类型学校的校训更显著的作用和意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寓农业院校校训精神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能够凝聚师生的学术自信,推动我国农业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作为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梳理其校训“诚朴勇毅”的制定、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双一流”建设中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的培育与发挥。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大学校训;“诚朴勇毅”;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72-03

校訓既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其办学历史与特色的突出代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大学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大学的校训,在对内凝聚师生员工教学、求学、助学工作的精神与信念,对外培育社会风气、提高公民文化素养,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坚守学术引领、坚定文化自信、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等方面,具有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学校前身是1934年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后来相继在陕西杨凌建立的科教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已发展成为我国农林水学科最为齐备、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大学。考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的制定、内涵及其教育、教学功能,可以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的内涵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诚朴勇毅”的制定及其内涵

1938年6月,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全国公私各级学校各制定特有校训及校歌。正在合并筹建中的国立西北农学院遂开始校训及校歌制定工作;学校最初拟用“勤朴勇毅”四字作为校训,经审核最终确定校训为“诚朴勇毅”。

2004年9月,在广泛征求师生员工意见的基础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决定恢复使用国立西北农学院时期的校训“诚朴勇毅”,并对校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诚者,信也,真实无妄之谓,为人处事,须以诚为本。朴:朴者,质也,少私厚道之谓,博学经世,须以朴修身。勇:勇者,气也,刚心锐志之谓,创新创业,须以勇求进。毅:毅者,力也,不达不止之谓,任重道远,须以毅建功。”

为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使学校各项办学活动有章可循,我国高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等法律和规章,制定各自章程。据2014年正式发布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训为“诚、朴、勇、毅”,“取诚实有信、纯朴厚德、勇于进取、坚毅不屈之意,表现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敢为人先和顽强不息的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朴勇毅”四字校训,以“诚”字起首并以之为核心,结合学校“农”的特色,同时又有追求科学、追求真理、向往光明、勇往直前的精神。建校80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心怀社稷,情系苍生,承远古农神后稷之志,行当代“教民稼穑”之为,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新时代“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的新发展与校训传承

一直以来,提起“农业”,存在不少人对其只按字面意思理解的现象。而社会上对欠发达地区高校,尤其是农业院校及相关专业也存有不少偏见。这些偏见的存在,对农业院校的招生、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就业、教师招聘等各方面,都带来很多挑战。

究其原因,一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农业的传统认知,容易延伸到农学专业、农业院校及农业科技。二是在漫长农业社会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学而优则仕”“君子远稼穑”等传统人才观念根深蒂固。三是在信息化、城市化、网路化时代,很多人不了解现代农业,更不了解现代农业院校的发展。四是农业院校的工作尚有差距,未能将自身的新面貌新情况新机遇有效展现出来,未能及时消除社会对农业院校的误解和偏见。

现代农业科学是以农业科学为基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学科,它建立在生物科学、现代信息学、遗传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而现代高等教育尤其是其中的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也正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实现着在师资来源、科学研究、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突破性变革。事实上,在科研育人传统传承中,在校训校风精神激励下,新时代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及农林科学技术,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学科和院校的发展日新月异,今非昔比。

首先,从农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包括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农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办学规模、社会功能等,早已突破发展早期院系设置单调的局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经过80多年的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和师资力量都得到很大提升,学校设有25个学院(系、所、部)和研究生院。目前,学校农业科学特色和优势农业科学居US.NEWS学科排名全球第18位;农业科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6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之列。如今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尤其是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农业院校,早已成长为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需要、适应专业与人才成长规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学规律的突出代表。

其次,进入“互联网+”时代,在遗传育种等重要的传统农林专业外,生物产业、生命科学等新兴领域日益成为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高校尤其是入选“双一流”建设的农业院校的农学、林学、生物学、食品、遗传育种、植物保护等传统优势学科,对推动环境资源的开发、保护及永续利用,对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障食品安全、生物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具有重要综合效应和广阔发展空间。例如,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动发挥自身的科研、学科、区位等方面优势,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倡议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了沿线12个国家5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

总体看来,参加“双一流”建设的农业院校及相关学科领域,已成长为既具鲜明特色与优势,更有巨大潜力的高等教育力量。与此相应,这些院校在其悠久的办学历史与辉煌的办学成就基础上,形成了历久弥新而又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在其中,校训即为既有历史性又具标识性的突出代表。“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的校训,鲜明地体现了追求真理、陶冶品性、培育人才、奉献社会的多种面向,既具有与其他综合大学相近的学术取向,又独具“泥土味”“草气息”一般的朴实、诚恳、坦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诚朴勇毅”四字校训外,如“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中国农业大学校训)、“博学笃行,明德亲民”(东北农业大学校训)、“诚朴勤仁”(南京农业大学校训)、“勤读力耕,立己达人”(华中农业大学校训)、“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四川农业大学校训)等,无不如此。

三、“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校训教育功能的培育

在“双一流”建设中,农业院校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各自校训所承载的学校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办学精神及优良作风,发挥自身独具的文化特色,尤其是校训作为“观念性隐性课程”之核心地位的作用,对推动专业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乃至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具有重要价值和无限潜能。在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的育人、科研、社会服务基础上,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挖掘、培育、发挥校训在其教育教学上的功能。

第一,将校训文化内涵的阐释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全过程,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学生的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学校生活、生涯规划、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开设有关校史、校园文化、校训精神及农业文明、农村发展、社会沿革等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和文化讲座,将以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精神融入全部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史馆、博物馆、文体馆、校友会、基金会、校庆日、重要节庆、学生社团等校内外资源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时刻沉浸、铭记、践行校训精神,感受、传承、弘扬学校的文化与特质,使其增强对学校、学院、专业、学科的认知和认同。

第二,注重对校庆日、院庆日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培育和引导,充分发挥校领导及教职员工在学校文化传承、学校精神塑造、学风校风营造、教育科研服务上的模范作用,促进全体员工对校训精神和校园文化的感知和感悟。教师尤其是正处于迅速成长中的青年教师,要注重将以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的全过程;要以身作则,扎实践行学校校训的独特而丰富的意蕴,继承老一辈学者甘于奉献、培养栋梁的初心,既勇于开拓科研工作的新局面,又善于乐于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以实际行动破解高校思政工作和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构建和谐校园和良好师生关系。

第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针对农业院校思政课及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低、理论思辨力薄弱、理论研究力不足、认知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以及青年教师教学负担重而教学经验欠缺、教师科研任务多而人文素养薄弱、学生专业好感不足而学业自信不强、学校通识教育资源有限而作用发挥欠佳的现状,学校相关部门应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加强交流合作,借鉴成功经验,充分挖掘校训蕴含的丰富历史意义和永恒价值;注重将以校训为代表的学校文化与精神标准化、标识化,积极开发形象生动、深入人心的文化创意产品,大力营建洋溢校训校风韵味的校园隐性课程资源,为着力构建富有本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创造活泼宽松、进步稳定的氛围。

四、结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办学的所在地,在1949年以前是张家岗村,在改革开放前是武功县的杨陵公社、杨陵镇,现在是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总体来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直在乡村小镇办学。建校几十年来,学校的一批老科学家,以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关懷、对科学的追求精神,一直扎根杨凌小镇默默奉献,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在这其中,以“诚朴勇毅”校训代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文化、办学精神和科学追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不断得到传承、更新和锻造、升华。

以校训为典型代表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是在其长期办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与其所担负的时代使命及整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密不可分。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并重、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立德树人与社会服务并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现代大学自身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重视大学校训的历史梳理、尊重大学校训的历史积淀、阐释大学校训的精神意蕴及营造校训文化的全员传承及拓展机制,应成为我国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农业院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学科研、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杨恒,王文慧.民国时期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开放办学实践——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及国立西北农学院为例[J].兰台世界,2016,(14):134-138.

[2]颜冰.高校校训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关系及转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3]李杰.“诚朴勇毅”校训承载西北农大办学精神[N].三秦都市报.2014-08-19(A24).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公开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章程[EB/OL].

http://xxgk.nwsuaf.edu.cn/xxgkml2015/jbxx2015/xxzc2015/

48418.htm,2018-02-23.

[5]孙竞.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扎根西部 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EB/OL].

http://edu.people.com.cn/GB/n1/2018/0319/c367001-29875

411.html,2018-05-10.

猜你喜欢
双一流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