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几点措施

2018-12-11 09:55王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5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

摘要:本文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组织专业创意竞赛等方面论述了在学科评估中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几点措施,其结果对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科评估;师资队伍;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51-0170-02

东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办学的定位是为冶金行业和相关制造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基于此定位的办学模式,同时,为适应教学评估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积极为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平台。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上主要立足于如下几方面建设。

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012年,本专业招收的学生由四个班增至六个班。专业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计划中增加了认识实习。2015年,专业在2012级学生中组建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越班”)。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有的企业暂停接待本专业学生实习,有的减少了具体的实习地点。在此背景下,学院和专业积极组织教师利用各种资源,为本科生创建新的实践教学基地。

2015年,材料与冶金学院积极与鞍钢鲅鱼圈分公司联系,建设了校外实习基地,解决了本专业2012级学生认识实习的问题。为拓展专业在有色金属加工方面的实习基地,本专业教师利用与中铝瑞闽铝业有限公司科研合作的条件,在该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为“卓越班”的实习创造了条件。2016年,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到无锡张家港地区调研,与四家企业洽谈,联系实习事宜,得到了企业和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专业教师还与大连中车联系,使本专业的两个班的本科生有机会到该企业实习。由于学院的支持和本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使专业6个班的认识实习和6个班及“卓越班”的生产实习工作全部得到了落实,为本科生的校外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专业还与山钢集团、魏桥铝业公司和宁波兴业铜业公司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接触,这些企业都非常欢迎本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

二、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贯彻落实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2011年,东北大学首次申请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有7个专业获得批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其中之一。专业在2012级和2013级组建了“卓越班”,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学生中遴选一个班参加“卓越班”的学习。

“卓越班”在大三下学期组建,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卓越班”的遴选条件为二年级之前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成绩为良或以上或有参加过实践创新活动的证明。实行导师制,双向选择。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9—10位教师参加“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和学生指导,每人负责指导3—4名學生。学生大三下学期参加专业讲座,大四上学期有四门课程单独成班上课。组织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到航空、汽车、机械等企业参观实习,拓展他们的视野。

在单独开课的几门课程中,任课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加强教与学的互动。专业组织授课教师进行研讨,使课程内容更加结合实际应用。为了“卓越班”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专业分别组织联系了中航沈飞民机、华晨汽车研究院、中铝沈加、华龙新能源和沈阳东方钛业等企业。这些企业对“卓越班”的实习十分重视,安排多名技术人员接待,有的企业还由总经理协同各车间主管技术负责人一起与学生召开座谈会,介绍企业的现状与发展。

“卓越班”在大四年级参加拓展的“材料成形工艺课程设计”和拓展的“毕业设计(论文)”。在经过安全教育和文献综述环节后,大四上学期即可进入实验室参加实验,做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专业为“卓越班”的学生组织文献综述陈述、课程设计答辩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等环节,学生受到了更多地锻炼。

学生的反馈情况表明,参加“卓越班”确实收获很大。在第一届“卓越班”毕业之时,专业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召开了研讨会,对第一届“卓越班”的经验和不足做了研讨和总结。在第二届“卓越班”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三、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东北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兼有钢铁加工和有色金属成形,涉及轧制、挤压、拉拔、锻造、冲压、铸造等多个成形过程,如能建立虚拟实践教学系统,将营造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本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014年,专业组织教师成功申请辽宁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东北大学“材料成形类专业互动式实践教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在实施该项目的过程中,成立了由教师和本科生组成的“互动式实践教学软件”开发团队,并与软件公司合作,共同进行教学软件的开发。共组织了三个学生团队,参加的学生有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的几十名学生。考虑到梯队的接续性,年级包括大二至大四三个年级。采用动态退出机制,保证学生时间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凭情趣、毅力、个人志向、自我约束能力及职业规划方向来自我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工明确,教师引导专业知识、图纸解析;企业辅导软件学习,制作细节、制作技巧及链接工作指导。学生制作负责具体模型制作、知识库建立、脚本撰写。按照进度计划的时间节点,教师、企业人员及学生进行会面协商,解决一些积累的问题,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布置下一期工作。工作开展得行之有效,平稳有序。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是教学项目课题组一个新的尝试,学生也体会到了企业的管理理念,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从2014年开始组建团队至今,课题组已设立了四个子课题。已完成“轧制设备拆装仿真模拟”软件的开发子课题,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教学工具。开发的软件具有学习模式和组装模式双重功能,学生可以在学习模式中看到设备的组装过程,在组装模式中可以自己动手选择零件进行组装,从中理解设备零件的组成和结构。软件的投入使用会极大地方便教师授课时的讲解,方便本科生的模拟实践。该软件在“材料成形机械设备”课程中部分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计划中将设单独的学时为学生所用。基于教师的科研工作,课题组还完成了“冷轧工艺实践教学辅助软件开发”和“热轧带肋钢筋连铸连轧生产线工艺过程互动学习系统”两个子课题。目前,正在进行“挤压工艺流程及工模具互动式教学软件”子课题的开发。

四、组织专业创意竞赛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本专业在2015年首次创办了“材料成形工艺创意竞赛”,旨在为本科生搭建展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平台。2016年,专业联系了东北大学创新与创业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了“东北大学第二届材料成形工艺创意竞赛暨沈阳市大学生材料成形工艺创意邀请赛”。竞赛由东北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承办。

第一次竞赛的题目为“轻质合金轮毂制备”,本专业有9支代表队参赛。专业邀请了资深的教师参加竞赛的决赛答辩,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了评委会的好评。第二次竞赛的题目为“新型手机壳体的设计及制备”,竞赛吸引了几十支代表队报名,其中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辽宁科技大学的代表队5支。参赛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壳体的外观和结构、选用材料及制备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有特点的创意方案。线上评审,共有13支代表队进入决赛。由校内和校外评委组成的专家组为决赛队伍组织了答辩,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给评审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们一致认为此类竞赛有新意、有难度,确实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很有帮助,建议继续办好此类竞赛。

参考文献:

[1]邓萍,管静.浅议我国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J].科教文汇,2009,(12):45.

[2]王平.理工科大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7):91-92.

[3]刘静.大学生培养过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科学,2017,5(15):254.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对广西高等艺术教育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
三元互动办学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高职机械类专业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