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晗
站在古齐国缔造的千年商都、通商大邑的土地上,即墨区服装市场协会会长、国际商贸城总商会党总支书记徐延华感慨道,即墨商道文化传承流远,千百年来形成了开放兼容、经商进取的务实秉性。受惠于40年的改革开放,当地商贸业的承载体——即墨商贸市场走过的创新实践之路,为一方水土和一方百姓带来改天换颜的改变命运之机。
年逾70的徐延华评价自己的过往,原话是“一生成功,没走弯路”。这个生于即墨温泉镇的农家子弟,年轻时把勤奋刻苦的体力、精力与耐力,全部用在抓取上世纪时代造就的区域创富机会上。仰仗着即墨服装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座昔日的“江北商贸名城”帮他养活家人、致富乡里,一生活得美满且成功。
徐延华也成为当之无愧的开放的先行者,改革的受益人。
市场里走出商贸城
即墨县域素来商蕴深厚。
春秋齐国时已是人众物阜的通商大邑;清末民初,城内大集繁盛;改革开放之前,发源于即墨大集的服装市口,已具备江北最大市场群的雏形。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到即墨,当地一些身怀服装裁制技术的巧匠,抓天时借地利,从制售服装、鞋帽开始,点燃了即墨市场兴盛繁荣的星星之火。
1980年,即墨大集的服装市口应需而生。首批个体服装经营户仅区区60家,年底登记办证即突破千家。1984年夏,即墨当地第一家专业市场——服装批发市场在墨水河河滩建成运营,即墨服装市场完成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建设。
徐延华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正式进入这个市场是在1987年,“是这个市场的后来者”。那年,即墨服装市场由河滩市场迁至鹤山路商贸区,完成了第二次建设和第一次搬迁。也就是基于当时规范化的雏形,1992年乘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东风,即墨市委、市政府提出“商贸兴市、以市兴城”的发展决策,后来的“江北第一大服装批发市场”肇始于此。
1984年到1993年,是即墨市场加速规模扩张和品质提升的10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服装市场的发展壮大,即墨镇青年装、留村镇针织品、大信镇童装三大服装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服装经营户迅速增多,市场日趋繁荣。
1994年到2006年的十余年间,即墨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向全社会敞开市场投资大门,累计投入资金约12亿元,新建专业市场29处,新增市场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江北最大市场群”享誉全国。
1994年,楼宇式、现代化的新服装市场建成运营,实现了即墨市场的第三次建设、第二次搬迁。1999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即墨市设立市场发展局,主要负责全市市场的资产经营和市场建设的规划论证。随之,服装市场衍生出的小商品、针织、皮鞋、布匹、辅料等市场相继建成运营,电器、灯具、木材、生猪、副食品等市场遍地开花,产销一体、品牌代理、厂家直销等新型经营模式走进市场,形成了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产销相依的市场体系。
2007年到2011年,面对全国各地市场迅猛发展带来的激烈竞争和严峻挑战,即墨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推动市场发展进入经营转型、内涵提升阶段。 2007年10月27日,作为全市市场群龙头和二三产业孵化器的服装市场,即墨市场完成了第四次建设、第三次搬迁。新市场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7000余商铺各有所属、兴旺繁盛,现代化设施配套齐全,多元化经营模式互为补充,来自大江南北的商贾汇聚市场,省外商户、省内商户、本地商户“三分天下”。即墨服装市场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十大服装市场三甲,带动市场商贸中心由日益拥挤的城区中部成功转移到空间广阔的城区西部,全面拓展了商贸发展的战略纵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政府深入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特色精品城市建设,在城区西部聚力打造即墨国际商贸城。2014年1月,《关于加快国际商贸城建设重振江北商贸名城雄风的议案》,被列为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一号议案”。是年,即墨国际商贸城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即墨市场商贸业迎来了展宏图、创大业的新纪元。
即墨国际商贸城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预计到2020年,建成市场总面积200万平方米,实现市场交易额1000亿元,形成江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带动作用最强的商贸物流聚集区。短短几年间,服装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完成提档升级;家居博览中心、即墨童装城建成运营;中国市场大会、童装节等国家级展会成功举办;国际商贸城总商会及党总支先后成立。即墨国际商贸城的发展目標愈加清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代市场人同舟共济,即墨市场由服装市口的一叶小舟发展成为市场群,着力构建中国品牌商贸的资源高地和成本洼地,打造中国江北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商贸名城。
历经多个发展阶段和时代变迁,集市的扩张与当地产业的壮大并向前行。
从农贸市场的一个服装市口,历经四次迁建,发展成为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现代化大型专业服装市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多年来居全国十大服装市场之列,即墨市场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市场自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创新创业、为民聚富的推动者。
童装遇上互联网
时至近些年,即墨商贸城形成了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节点:2015年,荣获“中国纺织服装创新示范基地”、“省级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2017年,作为“五个产业高地”之一,商贸物流集散地提出了打造国家级商贸物流产业示范聚集区的目标;2018年,围绕市场商贸业转型升级总目标,家居博览中心招商、错位经营的“工厂店”模式创立、中国即墨童装节举办、学商网上线运营……以服装市场、小商品城等专业市场为载体,围绕服装及周边产业,即墨的大商贸和大流通呈现走入纵深、精细发展的态势。
虎头鞋、虎头帽流传于大沽河畔的移风店镇,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当地人视之为即墨童装的最早标志性物件。上世纪80年代,即墨镇农民抓住机会开始从事家庭服装加工,服装加工业户迅速扩大到即墨城区及周边的留村乡(今龙山街道)、大信村乡(今大信镇)等6个乡镇,有167个村成为依托服装批发市场生产经营服装的专业村。这才是即墨市场几十年来连续壮大背后真正的产业动能所系。
产业配套和集群力量,使得服装生产群体迅速形成,且各具特色。按上市商品划分,即墨服装产业大致归为成衣、童装、针织品、小百货4个主营门类,以大信村乡童装、即墨镇青年装、留村乡针织品为主体的三大生产基地。在大信童装基地,以村联村、户联户的形式,童装生产辐射带动全镇17个村庄,形成1000余户、5000多人从事童装生产经营的规模。所以,童装产业在即墨既有先天之因,又有后天之基。
即墨,是“中国童装名城”、“中国第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中國服装行业‘十三五创新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童装品牌创建示范基地”,童装企业年产值260余亿元。
新时代的即墨童装产业,就是嫁接互联网新工具、传统实体市场优势和区域产业端生产能力共同打造的具有地域特色优势的网络产业品牌。
为全面提升即墨童装的行业地位,2015年以来,即墨市以千亿级市场商贸业产业集群为依托,积极推进阿里巴巴“中国质造”平台、“即墨童装馆”特色产业带建设。淘宝网启动的“中国质造”战略项目,核心是建立品质国货平台,旨在引导创新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需求的集聚和对接,促进传统制造企业依靠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首届“中国质造”产业带创新峰会上,山东即墨童装产业带与其他地区的22个产业带获得大会隆重推荐,入选阿里巴巴“中国质造”产业带。以淘宝店为主的电商卖家驱动了互联网与线下实体店的融合,即墨童装电商网上当年销售居全国县级市第一,支撑起青岛电商产业的半壁江山。当年9月,即墨童装在淘宝“中国质造——即墨童装专场活动”中,总访客量超过1亿人次,销售量达50余万件,销售金额2200余万元。
通过2015年那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端产业爆款制造计划,“童装产业看即墨”打开了即墨童装的全球知名度,外贸客户、内贸商户、网上买家慕名而来。
2018年7月末的最后几天,力求成为中国童装行业的潮流风向标及中国童装产业交流合作承接平台的“2018即墨国际童装节”在青岛开幕。10月,全球首支IP产业基金成立,将优先选择投资对即墨童装产业发展具有推动和促进作用的项目,进一步增强即墨童装产业的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即墨童装产业努力适应新常态、创新发展新模式、提升产业新价值、构建产业新体系,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发展驱动转变,确立了“即墨童装为世界儿童智造‘安全、品质、时尚的衣服,打造国际童装采购基地”的发展目标,树立“中国童装看即墨”的行业新标杆。
破痛点强未来
闻名全国的服装专业市场、强大的针织服装产业基础、新晋快速发展的童装产业,三大优势蓬勃发展,青岛即墨扮演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和优秀产业名城领军者的角色。
数据显示,这些年即墨区累计培育起各类纺织服装企业2800余家、2017年实现产值1228亿元,专业市场28处、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交易额达700亿元。
“如果以综合利润为考量,即墨童装依然没有摆脱低质量发展的现状。”位于中纺童装城D区一楼的童装运动品牌经营商户单清杰向记者举例,“以这一季的一条2岁男孩的棉麻长裤为例,甲方下单后给我们版样,订货价只有10元左右,而握有网络营销资源的甲方单条售价为39元,推成爆款童裤,淘宝上这一季卖了上亿条。”
生产方和消费者手中的价格利差、网络爆款令人咋舌的销售量、生产方和销售方的利润配比之大,以及双方在产业端上的话语地位之不平衡……繁荣背后的真实,让人震惊。
单清杰也明确指出:“单一公司养不住专业的互联网营销团队,我连下单客户是谁都不知道,但是他的单条利润就是我的三倍。而且他能把一条质量不错的10元钱的童裤推成销量过亿条的爆款,这个网络营销能力我肯定没有。”
即墨童装最近几年跻身全国童装集群前三名的最大的原因,非电商兴起莫属。正是因为即墨人在前几年敏锐地发现了线上商机,并做到了真正的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才有了今天“全国童装看即墨”的业内共识。
即墨拥有纺织服装企业2800余家,发展起以针织服装为主体的国际商贸城,商贸城周边又集聚了8000余家电商,这些中小电商一方面依托商贸城的丰富货源,及时上传最新的服装款式吸引客户;另一方面网上接单后将订单落实到周边的生产企业,通过“按照客户要求定向设计、反馈生产企业定制生产”,充分满足个性化、小批量等多元化消费需求。
电商创客与生产企业之间通过互动对接,构建起共同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生产供应链,形成了一种共兴共荣的“共生”关系,核心就是“原创、原产、原价”的“货品资源+分享、组团、共赢”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下,中小电商和服装生产企业效益普遍实现倍增,2017年国际商贸城服装商品交易额同比增长9%,其中网上交易额增长60%。
看起来一切繁荣,但单清杰冷静的自我认知,也是即墨童装产业想要拿到更多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和真正的大额利润,必须突破的行业发展瓶颈。
一句话,在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网络营销世界,生产能力是极易被替代的,而新营销需要策划眼光、渠道整合、资源嫁接能力。
再或者说,商业想象力和利用新工具的能力,共同限制了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前行速度。
不久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主办,即墨国际商贸城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联盟协办的主题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流通模式创新”的中国童装产业互联网创新论坛上,即墨国际商贸城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永军指出:“目前,即墨市场商贸业与纺织服装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期,仍面临着诸多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缺乏服装设计师资源;二是缺乏IP产业孵化平台;三是缺乏B2B等平台公司;四是缺乏服装展示场所;五是仓储物流配套不完善;六是缺少电商产业聚集区。”
如何破局?刘永军说:“即墨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青岛时尚创意产业园,定位于打造助推即墨纺织服装业和市场商贸业转型升级的创业创意园区,以科技创新赢得时尚话语权。”
当地政府希望积极争取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撬动即墨纺织服装企业和专业市场外贸出口,为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希望未来能补上短板,把即墨市场做成江北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带动作用最强的商贸物流聚集区。”刘永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