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平衡能源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培养懂技术、懂经济的合格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国外的能源经济专业正是在此背景下日益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工业生产大国,对各类能源的需求量巨大,同时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也很大,自然也就形成了对能源经济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因此,如何建设好该专业,保障教学质量,造就合格人才,是国内高校面临的迫切课题。
自2010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本科“能源经济”专业以来,至今国内已有十多所院校陆陆续续开设了本科能源经济专业(见表1),开办比较早的有中国人民大学、江苏大学。从招生方式看,有些院校实施大类招生方式。即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不能直接报“能源经济”专业,而是按院校在高招时确定的一个大类专业填报志愿,如“经济学”类,待上大学了一段时间之后(通常是一年)再对学生进行专业分流,那时学生可以选择“能源经济”专业。例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庆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采取大类招生方式。不按大类招生的院校则在招生时直接按“能源经济”专业招生,例如江苏大学及上海电机学院等诸多院校。
表1 设立能源经济本科专业的部分院校
能源经济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能源问题首先涉及许多技术问题,如何开采石油、天然气、煤炭,如何发电,如何利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氢能等。能源问题还涉及许多经济问题,例如能源价格怎么定、按什么规则交易、政府该提供多少补贴。此外,能源问题也涉及许多政策问题,例如能源价格是否放开,是否允许发展核电。因此,“能源经济”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了解能源技术,又了解相关经济理论的复合型人才。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能源的供给和需求都变得日益国际化,比如中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因此,“能源经济”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还应该具有国际视野,打好英语基础,了解外国政策趋势、国际能源市场动态以及国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本科能源经济专业,是设立在经济管理学院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的二级学科“应用经济学”里面,于2016年新增。体现了既依托于北航的理工科基础,同时又与经济学、管理学紧密结合的特点。旨在培养胜任国家能源政策研究、能源产业规划、能源技术经济分析、能源金融以及国际能源合作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基础课。基础课程是作为后续课程的铺垫而要学习的课程,也是作为经济管理大方向的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英语”“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应用统计学”“会计学”等;与能源经济更紧密的一些基础课程还包括“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分别从开放经济、研究方法、金融属性等角度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有些院校把这类课程称为“通识课”“平台课”或“专业基础课”。
2.专业课。专业课是体现专业独特知识内容的课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其能源经济的专业课开设了11门(见表2)。这些课程都是直接涉及能源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来才能做好和能源相关的各种工作。当然,不同高校在专业课设置上会结合自身特点而略有不同。例如,与北航的专业课相比,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有“能源项目投资管理”“能源战略与能源安全”“产业组织理论”等课程,而没有开设“能源经济文献选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则开设有“能源法”“能源金融”等课程。
表2 北航本科能源经济的专业课
由于专业的交叉学科性质,许多内容既可以在这个课里讲,也可以放到另外一个课里讲。在“能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气候经济学”等课程的具体内容安排上,任课教师之间要事先进行讨论、协调,确定课程内容大纲,避免出现内容大面积重复,给学生的认知造成混乱。此外,授课过程中要适当结合案例讨论、课程设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对于课程所用教材,有些课程国内已经有了通行的教材,如“能源经济学”(魏一鸣,清华版)。但是由于能源经济专业尚属新兴专业,学生群体总规模有限,故而教材的建设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目前还有不少课程的通行教材并不多。因此,各校基本就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决定教材,或者由任课教师自编讲义。在学生中大规模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目前尚不具备条件,主要原因还是读者群体小,国内出版社引进版权发生经营亏损的风险太高。
3.选修课。选修课是供学生们按个人兴趣选择的一些课程,主要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习内容而开设。各个学校在选修课方面可根据本校情况自行制定。与能源相关的课程也可以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拓宽知识面。例如“能源系统规划与模型”(从数学建模角度提供一些分析方法)“行业节能”(从节能政策和技术角度提供一些信息)。能源经济专业在招生时,有的学校是招理科生、有的是招文科生,因此从总体上看学生的理工基础是较弱的。如果院校设有二级学院,则招进来的能源经济学生一般都是放在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后续的培养中技术类课程也不是这些学院的强项。因此,选修课的设置可以对能源技术基础相关的课程,多增加一些,例如“石油生产技术”“冶金工艺”“新能源技术”等概论性质的课,这样可以弥补学生的基础短板。
1.英语/双语教学。能源经济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向国际能源市场,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能力都需要比较强。而语言能力的提升是缓慢的过程,因此需要多门课程共同地、连续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既学习能源经济理论知识,又学习相关英文词汇的环境。例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就已组建全英文教学团队,尝试对能源经济专业的学生采取英文授课,部分经管类基础课已实施,个别专业课安排外教讲授。
2.案例教学。讲课过程中要多结合当今能源领域的最新政策动态、企业动态、技术发展动态,引用鲜活、生动的各类案例,与课程内容形成呼应,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概念、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大连理工大学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或者哈佛大学案例库、加拿大IVEY案例库。
3.实践教学。注意增加学生参与、学生动手的机会。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小组作业、课程设计、实地参观、企业实习、参与科研课题、海外交换等活动,丰富学习形式、拓宽学习渠道。
4.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技术手段,挖掘丰富的国内外音、视频资源及在线资源,在课堂上展示、讲解,也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企业、政府机构、慕课(MOOC)平台等,以便学生在课下可以继续学习。
综上所述,能源经济是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能源经济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应当不断积累经验,互相借鉴,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体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