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

2018-12-10 11:03张廷辰
教师·中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学风格气质青年教师

张廷辰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量的年轻人进入教师队伍。在他们进入教师队伍后,为了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教师培训部门和学校做了大量的业务培训。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比起青年教师的业务成长,更重要的是青年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本文首先具体阐述了教学个性的概念,接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了青年教师教学个性的培养策略。

二、什么是教学个性

(一)青年教师教学中常见的个性现象

在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有的青年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把教学内容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学生接收了多少、掌握了多少,似乎与他无关;有的青年教师只顾低头讲课或自言自语,不与学生进行任何交流,特别是情感和体态的交流;有的则只管讲课不管学生,也不进行组织教学,似乎他的任务就只是讲课或完成教学任务;而有的虽然一边在讲课一边在不停地、卖力地组织教学,但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和纪律还是很差,更遑论什么教学效果。面对这些现象,一些教育管理者和老教师认为是这些青年教师专业知识不够或教学能力还没有走上轨道所致。但其实质是教师个人的教学个性所致。那么,什么是教学个性呢?

(二)教学个性定义及其他

关于教师的教学个性在学界研究的很少,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的人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它是教师的个性在教学中的体现,据此有的人甚至认为它就是一种教学性格的表达或教学能力的体现;有的人则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它是一个教师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所在,因此教学个性即教学风格。

但作者更赞同下面的观点,即教学个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个人教育理想、气质、性格、能力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反映。教学个性有别于教学风格。

关于教学风格,最具常态意义的定义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化教学风貌和格调。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教学风格有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技巧型和自然型等[1]。

从上面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①教学个性在“逐渐形成”中,而教学风格则“趋于成熟”。②教学个性极具个人“个性特色”,教学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人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直白”,而教学风格则是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创造性”运用,是一个人在个性基础上升华了的“教学风貌和格调”。总之,教学个性还处于学习、探索、成长中,具有可塑性,它是教学风格的初级形态,当教学个性走向成熟且相对稳定时即为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能力成熟、稳定的重要标志,是教师教学个性艺术性、创造性的表现。

了解了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的关系后,青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前着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个性。

三、教学个性的培养

尽管人的个性是由具有个人倾向性的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和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构成,但教学个性的形成主要是建立在教学气质、教学性格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之上。

(一)教学气质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无不表现出自己特有的个人气质。因此,气质是构成教师教学个性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上的气质是指表现在神经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2]。而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气质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待人接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涵养和气度等。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把人的气质一般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忧郁质四种类型。生活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如胆汁质的人热情开朗、精力充沛,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反应敏捷,粘液质的人踏实认真、做事稳重,忧郁质的人情感细腻、观察敏锐,等等。

教学活动中,青年教师要在了解自己气质类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与自己气质类型相符合的教学气质。教学气质的培养要注意做到:①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教学中扬气质之长、避气质之短。如胆汁质的教师可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把热情、豁达等特质传递给学生,但同时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急躁、武断等情绪,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是老师的激情澎湃、活力四射,而不是不耐烦或简单粗暴等;多血质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丰富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老师情感的感染下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切忌对学生忽冷忽热,或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陷入情绪的波动之中;粘液质的教师教学中要把自己沉稳、耐心、细心等品质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切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或不管不问;抑郁质的教师教学中要及时捕捉、消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稍纵即逝的疑惑、畏难等,把自己细腻、关心的积极面传递给学生,切忌把“淡淡的忧伤”或消极、低落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②在“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积淀教学气质。这里的“腹有诗书”指广博的学习,而“气”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气质。青年教师要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就要广博地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人文科学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他人的教学经验等。在学习中通过不断地沉淀、过滤,自然洋溢出师者所具有的正气、才气等气质品质。青年教师只有具备正气,才能够在教育教学的“正能量”中信服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高山仰止”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学习习惯;只有具备才气,才能够在教学时尽情“挥洒”自己师者的博学风范,使学生在倾慕老师的才华中自然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教学中这些气质品质的不同展示方式或展示过程即为教学个性的显现过程。

(二)教学性格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在个性所有元素中性格是其核心要素。因此,性格也是教学个性的核心所在。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既受一个人的需要、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倾向性的影响,直接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又受一个人气质、能力的影响,表现出稳定的行为处事特点。其具体表现为:性格的态度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等[3]。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对待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如爱祖国、爱集体、尊重他人等;②对待工作、劳动的态度特征,如踏实认真、爱岗敬业等;③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如自尊、自信等[4]。

青年教师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工作上主要有:

(1)尊重他人。教学中的尊重他人主要是指尊重其他老师和尊重学生。尊重其他老師,即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中的疑惑和教学方法、技巧的运用;虚心听取其他老师在教学上的意见、建议等。因为唯有此,其他老师才能够将教学中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并在听课等教学研究活动中指出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促进自己在教学中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尊重学生首先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管学生学习程度如何都能够做到公平对待;宽容地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不冷嘲热讽、不恶语相向,以平和的态度、柔和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其次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即教师不以自己的个性好恶来对待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和闪光点,并鼓励其在学习、品行上的相互迁移。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师生双方的共情和思维的碰撞;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使教学处于和谐状态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总之,教学中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够教学相长,也才能够促进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

(2)踏实认真。由于受社会上某些浮躁现象等方面的影响,一些青年教师即使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也难以静下心来去认真研究教学。而教学是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做的一件事业,是来不得半点敷衍和心浮气躁的,敷衍、浮躁不但“哄”了学生,也容易形成自由散漫、懒惰浮躁等教学个性,所以,踏实认真是教学成长、进步的基础,也是良好教学个性形成的前提。

对青年教师而言,教学中的踏实认真即为:一是钻研教学。但凡有时间就学习、钻研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在课程本质、课程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学科教学;钻研教材及其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材之间的内部关系等;钻研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面对不同学科、不同老师都有不同的学习心理,教师只有研究透学生的这些心理,才能够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钻研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钻研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二是教好书。所谓“教好书”就是既要用好、上活教材,让每个学生在知识上学有所得,又要挖掘教材内涵,润物细无声地熏陶学生品德。三是“用心”做事。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做好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一切事情。要摒弃不懂装懂或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装酷”心理,“有走心无守心”或无心做事的应付差事心理,抱怨学校这也不好、那也不对和抱怨学生啥也不知道、什么都学不会的埋怨心理,凡事推诿扯皮、得过且过的推卸责任或不负责任心理。青年教师只有在工作中做到踏实认真,才能够形成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也才能够在教学成长中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3)自尊自信。这里的自尊一方面是指教学中尊重他人并得到他人的尊重而形成的良好自尊感,另一方面是指在踏实认真的工作中赢得他人尊重而形成的自豪感和自尊感。关于自尊,青年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把握好教学中“师道尊严”的度,因为在教学中,一些青年教师总感觉自己比学生也大不了几岁,所以课上课下都和学生以“哥们”论处,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也就因此没有了自尊感,伴随着自尊感的丧失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的自信心也受到进一步的打击。另外,一些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而缺乏自信。这样教学中就难免存在只顾低头讲课不顾学生或喃喃细语、自言自语等不自信的现象,面对这些不自信现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做好一切教学准备,充满自信地走向讲台,有准备了上课也就不“心虚”了;面对学生要有“看我的”“听我的”等自信心理,并充满感情地把教学内容以适合自己个性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展示时要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特别是情绪或情感的交流。在树立自信心方面,粘液质和抑郁质的教师尤要注意加强。因为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充分展示自我,也才能在自信中形成属于自己“自信”的教学个性。

2.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产生情绪活动时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具体分为心境、应激、激情、热情等等[5]。

(1)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即平时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常常会带入到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影响人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6]。

教学中,青年教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境,以良好的心情进入教学之中:用敏锐的感知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风细雨地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敏捷的思维启迪学生思考,在与学生思维的碰撞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用宽广的注意力观察到教室每一个角落,从容对待学生不遵守纪律、学习困难等现象;用平和的心情对待学生各种情绪的变化,不被学生情绪所左右。与此同时,切忌不良心境对教学的影响,因为不良心境会使课堂气氛压抑,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降低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青年教师一定要学会调节心情,以良好的心境对待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也才有利于教学个性的形成。

(2)应激。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这些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7] ,即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怎么办。

教学中的应激一般由两种因素引起:一是内部因素,即教师个人因素,如刚步入工作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心理素质的脆弱,面对学生或其他听课老师时难免紧张,出现大脑空白等应激状态。二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既有学生因素也有其他外界事物因素,如教学中学生的恶作剧或教室外突然出现的嘈杂声等对教学的干扰等。面对教学中的这些意外情况,青年教师要学会应对应激:对于因自己而引起的应激,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另一方面要练好教学基本功,因为“功夫”过硬才会应对自如。对于因外部因素引起的不同情况,要学会区别对待,若是学生出现紧急情况则一方面对出现情况的学生进行紧急处置,另一方面做好其他学生的安抚工作;若是教室内外出现应激源,不妨暂停一会或干脆让学生转移一下注意力。应激能力的反应与培养也是教师教学个性的主要表现。

(3)激情。心理学上的激情是一种猛烈、迅疾和短暂的情绪状态[8]。而生活中所说的激情则主要是指情绪的高涨状态,如教学中充满激情等。

青年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充满激情呢?首先要备好课。这里的备好课是指不但要备好上课的内容,而且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备一些能够引起或激发学生“兴趣点”的内容,因为学生的有意注意是有限度的,教材内容也难免有失枯燥,所以,备课时教师要提前预设学生容易走神或情绪不佳、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教学点,将这些“点”的教学内容设计得更为丰富或活泼有趣,以此避免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平淡、枯燥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现象。其次是上好课。我们常常说教师上课一定要充满激情,“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观察、感受学生对教学的反应,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而不断调适教学的方式和激情,当学生出现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或“语言”形式(抑扬顿挫的口头语言、丰富活泼的体态语言)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学生过于兴奋时教师要通过调控学生的“有意注意”和调节自己的教学情绪等方式,让学生 “冷静”下来。总之,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备课和上课情况随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时而激情飞扬,时而舒缓有致,最终在师生共情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走向教学个性的稳定与成熟。

(4)热情。热情是一种强而有力、稳定、持久和深刻的情绪状态[9]。教学热情是在教学过程中洋溢出来的一种情绪,是对教育教学喜欢和热爱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执着和全身心投入。

青年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教学热情,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很多青年教师都是由于受父母、老师等人的影响而走上教师岗位的,他们的“初心”就是做一个像父母或老师一样的老师,去完成自己“教育”人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学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打击,都要始终“不忘初心”,充满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二是保持自己对教育的热情。不要被生活、工作的平淡而磨平自己的教育热情,要在工作中不断追求、不断创造,始终保持教学的热情。三是用自己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热情、热爱去感染、影响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热爱。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会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育热情。有了教学的热情就容易形成“热情”的教学个性。

3.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①自觉性。自觉使行动服从于目的,并始终如一地执行。②果断性。表现为复杂情境中或紧急的情况下,是果断、决绝还是优柔寡断等等。③坚持性。其主要表现是在遇到困难时,是坚持到底还是动摇、放弃。④自制力。能够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自制力相反的是任性、怯懦等[10]。

正常情况下,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人人都希望成功或有成就感,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意志品质的坚强与否。如果一个人只有目的而没有意志特征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的话,目的肯定不会实现。这几点对青年教师尤为重要。

青年教师要培养良好的教學个性,就要在意志品质上做到:①自觉性方面。一是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并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去自觉完成,如一年走上教学的“路子”,能够有个当老师的“样子”,两年稳定教学的“形态”,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三至五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二是自觉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不以自己所谓的“个性”抵触或公然冒犯纪律。②果断性方面。对于学生中存在的纪律问题、品德问题不姑息、不纵容,果断处置;对教学中出现的应激情况不优柔寡断、不拖泥带水,当断则断。这方面粘液质和抑郁质的教师尤要注意。③坚持性方面。坚守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不动摇;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放弃;持之以恒地学习、实践,提高自我;在已有气质、性格的基础上坚持发扬个性优点,克服个性缺点,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气质、教学性格、教学能力,并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④自制力方面。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态度,积极面对教学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或学生的各种情绪反应。在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方面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教师尤要加强,因为胆汁质和多血质的教师意志品质相对薄弱,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

(三)教学能力的培养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11]。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等。教育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实践+反思。所以,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是实践和反思。

(1)实践。青年教师要在实践中形成教学个性,就要做到:一是在学习、实践中初步形成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二是在教学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借鉴他人的教学风格,然后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知识储备等探索哪种教学风格模式更适合自己,如自己是一个粘液质或抑郁质类型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较为理智,能够冷静、自然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那就不妨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理智、自然的教学个性,并进而走向理智型、自然型教学风格;如自己是一个胆汁质或多血质类型的人,做事情容易“感情化”,也喜欢幽默等,那就不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情感型、幽默型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等。在借鉴学习他人的教学风格时,开始可以先“照葫芦画瓢”,等画出一定的“瓢样”来,要坚决地走自己“教学个性”的路,切忌“邯郸学步”,到头来学得“四不像”。三是反复实践,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的教学能力、教学个性。

(2)反思。反思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教学能力和教学个性的重要手段。青年教师在反思中要做到:一是反思每一堂课的成败得失。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课后反思,但教师反思时更多的是讲成功之处和哪儿出现了问题,很少有人反思自己教学个性上应该发扬光大的地方,或教学能力上需要弥补之处,而这往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所以,青年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一定要很好地反思自己教学能力、教学个性对教学的影响,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纠正不良的教学个性,以此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教学能力、稳定的教学个性,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二是借鉴他人的教学风格反思教学风格的形成与个性、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反思中找到自己个性与教学的契合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个性等。

四、结语

教师的教学个性主要由教师的教学气质、教学性格和教学能力等组成。青年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学气质、教学性格和教学能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个性,并在实践中使之趋于成熟、稳定,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闫德明.教学风格与教学个性[EB/OL].http://www.docin.com/p-1538449836.html.

[2][3][4][5][6][7][8][9][10][11]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教学风格气质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现状的调查研究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名师的教学风格与课堂文化
高校数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