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态状况及德育课教学策略研究

2018-12-10 12:13李汪涛
教师·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中职学生教学策略

摘 要: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职学生心态比较消极,自信心严重缺乏。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贴近教材,贴近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自信、合群友善的积极心态,克服消极心态影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态状况;德育课;教学策略

一、中职学生心态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受学习成绩影响,自信心不足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大部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经常落后,身上的缺点和毛病常被无限放大,常被老师列入“没有希望”的群体,被其他同学孤立,从而产生了极度不自信,不相信老师、同学,心态消极,易自暴自弃等心理问题,有的甚至人格扭曲,极度自卑偏执。

2.受家庭教育影响,负面情绪严重

因为经常性学习成绩差及生活习惯差,这部分学生在家里面总是受到家长的打骂和数落,而这种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只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并对家长及社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他们要么出现极度的逆反心理,性格古怪,冲动易怒;要么唯唯诺诺,怯懦卑微,没有一点自尊和自信,甚至出现抑郁症倾向。

3.受社会观念影响,信任感缺失

现在国家虽然重视职业教育,但社会传统观念总是认为成绩好的读普高、成绩差的读职高,认为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社会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与歧视,造成大部分中职学生对社会、对他人有一种逃避和仇视心理。他们不信任他人,对社会缺乏信任感,不愿与周围的人交流,性格孤僻,待人冷漠,不關心社会,缺少社会责任心。

二、解决中职学生心态状况问题的德育课教学策略

心态影响人生。中职学生不自信,心态消极,极容易形成一个不良“情绪链”,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踢猫效应”(消极心态循环反应带来的恶果)。要解决中职学生心态状况存在的问题,并尽量减少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态,重塑他们的自信心。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可以立足德育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贴近教材,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充分发掘教材内涵,师生互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优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缓释学生消极心态影响,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1.立足“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自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新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接触的第一门德育课程。课程侧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德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应用大量贴近中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案例进行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明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增加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增强对将来从事职业的信心。要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并能立足自身实际、立足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和他人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积极主动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立足“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培养学生法治自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侧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德育教师要立足该课程教学,通过传授文明礼仪,提升学生气质形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积极心理;通过明辨荣辱观念,践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积极心理;通过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崇尚法治、相信社会、公平竞争的积极心理。

3.立足“经济政治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社会自信

“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侧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与社会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德育教师要立足课堂,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使学生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树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增强社会责任心。

4.立足“哲学与人生”教学,培养学生人生自信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处处有哲学。这门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上进、乐观进取的良好心态的主阵地。中职学生总是消极被动,缺乏积极主动追求成功的信心。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要用“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哲学原理引导学生明确:人生旅途总有很多不如意,但成功总是与困难挫折相伴。教师可充分利用遇挫不馁、逾挫逾坚的典例,如马云求学之路坎坷,两次高考失利,卖过鲜花,打过零工,投身IT界,有过失败,最后经过多年拼搏才成功;中国古代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等哲学故事,结合哲学原理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要乐观、自信,对未来满怀希望。教师要让学生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道路是曲折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挫折在所难免;遇到困难挫折不要悲观失望、不要灰心气馁,要乐观面对、迎难而上;要以“女排精神”激励自己,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逆袭”,走向成功。

培养中职学生积极心态不仅要培养他们的自信,还要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德育教师要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等原理教育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学会积累、学会突破、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独立自强、勇于超越的良好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哲学小故事,引导学生学会用哲学的眼光审视问题、审视人生,克服认为自己以前没用,将来再努力也没用的悲观、自卑心理,摒弃不相信自己、不愿意付出更多努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懂得变通,学会厚积薄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必有回报”的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成就人生。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德育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品质修养,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学会用哲学方法积极看待世间万事万物,克服消极心理,培养中职学生自信、自立、自强、乐群的积极心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交往、关心集体、合群友善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每天都充满朝气、乐观向上,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而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孙郡锴.心态决定状态[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2]段成静.心理学与自控力[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3]李汪涛.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学生积极心态培养[J].职业,2017(31):103.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中职学生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信息技术在德育课教学中的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