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雨薇
摘 要:本文以CCL语料库为研究基础,讨论了“而已”和“罢了”作为语气词使用时的差异。它们常和标记词搭配使用。“而已”更倾向于出现在强调数量少、程度低或者等级低的语境中,也可以用到表达内容更丰富、更深刻的语境里。“罢了”更倾向于出现在强调“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语境里。在句法位置上,“而已”的句法位置比“罢了”灵活。在话语功能上,“而已”的话语功能比较灵活,而“罢了”的话语功能比较稳定。“罢了”已经语法化为焦点标记。
关键词:“而已” “罢了” 语法功能 标记词
一、语气词“而已”“罢了”相关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给“而已”的定义:助词,罢了。给“罢了”的定义:助词,用在陈述句的末尾,表示“仅仅而已”,常跟“不过、无非、只是”等词前后呼应。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里给语气词“罢了”的定义是有把“大事化小”的意味。吕叔湘先生进一步补充说明了“而已”和“罢了”的区别体现在语体上,“而已”常用于书面语,“罢了”常用于口语。现代通行的很多词典都把“而已”和“罢了”互相解释。汉语言专业的本科生常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现代汉语》(黄廖本)在讲解语气词的部分,举例讲“罢了”时,直接以“罢了(而已)”等同的方式进行排列的。现代学术界基本认为语气词“而已”和“罢了”都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可以互换。
笔者在CCL语料库里发现了这样一类句子,
(1)这些东西带进来的时候,它事实上并不只是一个party而已。(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
(2)目的是提高和培养留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员拿到文凭而已。(网络语料)
(3)他不只是军事能力强而已,他对南方国境地带的统治也非常地用心。(《中国武将列传》)
笔者发现,在以上三个含“而已”的句子里,“而已”不能换成“罢了”。
方绪军(2006)针对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区别,展开了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而已”和“罢了”的句法环境差异以及表义倾向。卢玉波(2009)对《西游记》里的语气词“罢了”和“而已”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它们都有“把事情往小里说”的意味,并且从句法位置上提出了“‘罢了常用于句尾”的观点。丁存越(2017)以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以及《人民日报》等为语料基础,统计并分析了“罢了”和“而已”的语篇搭配差异,并且首次提出了语气词“罢了”有终结话题的作用。还有多位学者对“而已”和“罢了”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多是从语义以及句法方面进行的讨论,缺少语用方面的考虑。本文主要以CCL语料库为基础,统计分析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表义倾向以及它们在语用上的差异。
二、对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分析
CCL语料库中,“而已”的相关语料共11429条,“罢了”的相关预料共5731条。本文主要选用了等距抽样的调查方式(“而已”每20条抽选一条,共选出572条语料;“罢了”每10条选一条,共选出574条语料),对CCL语料库中的“而已”“罢了”的相关语料进行统计。
(一)有效语料和无效语料
“而已”和“罢了”的语气词用例为有效语料,非语气词的用例为无效语料。“而已”共有492条有效语料,“罢了”共有469条有效语料。需要我们注意到是,“罢了”的无效语料中,谓词或准助词用例87例,占无效语料的82.86%;非词用例(“了”作为动词后缀用在了“罢”之后,形式上是“罢了”,而实际上不是词)14例,占无效语料的13.33%;还有两个用例无意义。对“罢了”的无效语料进行统计主要是跟“罢了”在语用方面的使用有关,在探讨语用功能时会有说明。
(二)“有标记使用“的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把“不过、只是、无非”和“罢了”“而已”配对使用。在这里,我们称这种配对使用的情况为“罢了”和“而已”的有标记用法。
从上述的饼状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有标记使用情况远远的大于无标记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无标记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即便是无标记使用的句子,也可以补充上适当的标记词,使之成为有标记使用的句子。例如:
(4)“而已”——黎无精打采的样子和他笔挺的装束似乎有一种不协调,“真的,没有意思,(只是)混碗饭吃而已。”(《1994年报刊精选》)
(5)“罢了”——他曾劝我跟他修行,(只是)我不曾去罢了。(《语言学论文》)
所以我们可以说,“而已”和“罢了”,作为语气词使用时,常常跟有标记的词搭配使用。我们按照丁存越(2017)的分类标准(排他类/上限类/下限类/加合类),在CCL语料库中对这些标记词进行了分類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标记词使用倾向,与丁存越(2017)总结出来的配对使用的优先顺序大致吻合,优先搭配顺序如下:
而已:下限类>排他类>加合类>上限类
罢了:排他类>下限类>上限类>加合类
这里引起我们注意的有两点:
第一,“而已”更倾向与下限类的标记词搭配使用,而“罢了”更倾向与排他类的标记词搭配使用;
第二,“而已”有加合类的标记词,而“罢了”没有。
(三)“而已”和“罢了”的高频搭配标记词的数据统计分析
“而已”的高频标记词是“只、只是”,共出现217例,占有标记用例语料的50.58%;“罢了”的高频标记词是“不过、只不过”,共出现232例,占有标记用例语料的57.43%。
词典对“只、只是”的解释是都是用来强调数量少的词,限定在某种情况或范围。而“不过、只不过”在词典里的解释都是不超过一定的范围,表示都在某一范围内的。在“罢了”的标记词里还有一个标记词“无非”与它们的意思相似,若再加上“无非”,那总共表达“排他”意思的有标记词占总标记词的60.40%,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标记词。
这两类标记词和语气词“而已”“罢了”的搭配使用频率最高,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常用语境。“而已”常常用于表达数量少或者等级低、程度低。“罢了”常常用来表达“纯粹或完全属于某种情况,而不是其他”的意思。
(四)特殊标记词“加合类”标记词搭配使用情况的分析
1.加合小句
在我们上面列举的例(1)~例(3)里,这里都只可以用“而已”,而不能用“罢了”。对这类标记词,我们采用了丁存越(2017)的命名——“加合类”,“而已”所在的句子称为“加合小句”,与之并列存在的句子称为“被加合小句”。“而已”与加合类的标记词搭配使用,连接两部分或者更多的部分,表示所述之物除了“而已”引导的内容之外还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存在,而不仅仅限于“而已”所言的内容。下面着重分析例(1)~例(3)
(1)这些东西带进来的时候,它事实上并不只是一个party而已。(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
(2)目的是提高和培养留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让学员拿到文凭而已。(网络语料)
(3)他不只是军事能力强而已,他对南方国境地带的统治也非常地用心。(中国武将列传)
例(2)和(3)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找到加合小句和被加合小句,读者或者听话人可以明白,例(2)里,除了“让学员拿到文凭”之外,还有更丰富的内容——“提高和培养留学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例(3)里,除了“军事能力强”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他对南方国境地带的统治非常地用心”。而例(1)里,我们从语言表达上只找到了加合小句,而没有被加合小句。但仔细品读这个句子,读者会感受到“party”以外的东西,这类内容是作者想说却还还没有说出来的,但读者可以感受得到的,相对于“party”来说更丰富的内容。“而已”可以用到这类句子里,而“罢了”不可以。这跟它们的来源有关。
2.“而已”“罢了”的词义演变
“而已”最初是连词“而”和动词“已”的组成结构,如例(4)。
(4)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周易》)
在例(4)里,“恒久而不已也”(长长久久不停止),这里的“而”作为连词表顺承,连接“恒久”和“不已”,这里的“已”做动词,表“终止”,属于命题内成分,它在句子里的意思是由词本身的语义组成的,而不是句子所使用的语气或者其他命题外内容造成的。在词的发展过程中,“而已”慢慢被作为一个整体义使用,最初保留了其命题内的意思,之后慢慢的从命题内成分发展成了当下的命题外成分——语气词“而已”,只对整个句子的语气起作用,不表达实义。“而已”作为一个词,现代汉语使用更多的是用它来组成句子的命题外的内容,表达说话人的某种语气成分。但它保留了少量作为命题内成分使用时的语义,这体现在和加合类标记词的搭配使用中,虽然有很少量的例子,但它的词义来源使得语气词“而已”可以进入加合类标记词的使用语境里。而“罢了”是由动词“罢”发展而来的,“了”作为动词后缀用在“罢”之后,现代汉语里仍保留了这种单独用法。前文我们对CCL语料库“罢了”的这种用法进行过统计,“罢了”作为一个词,在现代汉语里仍存在它“组成命题内内容”的用法。另外,“罢”作为动词,有“免除,结束”等语义,和“了”连用,形式上形成了“罢了”,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动词后缀”的使用,组成命题内内容也存在现代汉语里。“罢了”是命题内和命题外成分共存的一个词。这在语料用例分析中也能看出。“罢了”在作为命题外成分使用时,带有其命题内成分的语义,强调“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那这部分的语义就和加合类标记词有了冲突,加合类标记词强调的是不仅仅是这些,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更丰富或者更深刻的意思,和“罢了”的强调义相排斥。所以,“罢了”不能和加合类的标记词搭配使用。
(五)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表义倾向
“而已”的表义倾向:和一般标记词搭配使用时,强调数量少或者等级低、程度低等;和加合类标记词搭配使用时,还可以表示除了已表达的内容之外还有更丰富、更深层次的意思。
“罢了”的表义倾向:纯粹的、完全的属于某种情况,而不是其他的。
三、语气词“而已”和“罢了”的语法功能
(一)句法位置
CCL语料库中,“而已”和“罢了”的使用位置主要有三种,放在整个句子的句尾、放在复句中分句的句尾停顿处以及用在句子里。在有效数据里它们的句法位置的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语气词“而已”和“罢了”多用在句尾,“而已”用在小句停頓处的情况比“罢了”多。值得注意的是,“而已”可以用在句中,而“罢了”用在句中的情况,笔者在统计CCL语料库时,只找到了一例。针对句中分布的情况,笔者进行了统计,发现语气词“而已”用在句中的情况有以下两种情况:
A.“X而已”作定语
B.“而已+语气词”
(5)一个连文件都不想看,而只能勉强让秘书先读给他听听而已的人。(网络语料)
(6)但意谓和直觉却不是确信只有一个他物而已的那种确定性。(《精神现象学》)
(7)要解决的一点,只有质量和引擎出力上的关系而已了。(《银河英雄传说》)
(8)岂止有兴趣而已呢。(报刊)
例(5)和例(6)是“而已”A类的用法,进到句子里和前面的成分组成定语,若这个地方换成“罢了”,语义上勉强通顺,但是语感上很牵强,在这类句子里,我们通常选用的是“而已”,而不是“罢了”。例(7)和例(8)是“而已”的B类用法,若我们把“而已”换成“罢了”,例(7)句中的“罢了”和末尾语气词“了”重复使用,有些赘余。例(8)中受“岂止”加合类标记词的影响,“而已”不能换成“罢了”。在这种B类的用法上,我们也更倾向于“而已”。
从上面的统计我们知道,语气词“而已”比“罢了”的句法位置灵活,它可以用在整句话的结尾处,也可以用在复句中分的停顿处以及句中。而“罢了“多用在句尾,表示话轮的结束。
(二)语用功能
“而已“和“罢了”作为语气词,在语言使用中更多的是组成命题外的内容,来表达说话人的某种语气。朱德熙(1982)“罢了”“而已”作为语气词,多有“大事化小”的意味。所以更多的功能体现在了语用上。
从前文句法位置的数据统计中知道,语气词“而已”的句法位置比较灵活,它的语用功能也比较灵活,可以承上启下,也可以终结句子。相对来说,语气词“罢了”的位置比较单一,多用在句尾,在一定程度上使“罢了”产生了比较稳定的语用功能。
以往学术界多从语用上讨论语气词“罢了”和话题的关系。刘菲露(2013)提出“罢了”可以作为一个话题标记,有标记话题的作用,也有激活话题的作用。丁存越(2017)认为语气词“罢了”有结束话题的作用。
关于“话题”,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认识。笔者采用了徐烈炯和刘丹青(1998)对话题在语义、句法以及话语三方面的分析,在对CCL语料库中语气词“罢了”的语用功能研究后发现,“罢了”和话题的联系并不是像以上两位学者提出的那样容易判定的。“罢了”终结话题或者是标记话题的语用功能是很模糊的,相对与话题来说,“罢了”与焦点的关系更密切。我们知道“罢了”常用来表示“纯粹的、完全的属于某种情况,而不是其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焦点的话语功能有了联合的地方。
焦点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是句子信息结构中信息量最大的部分(徐烈炯、刘丹青,1998)。徐烈炯和刘丹青把焦点分为了三类:“自然焦点”([+突出]、[-对比])、“对比焦点”([+突出]、[+对比])以及“话题焦点”([-突出]、[+对比])。根据这三类焦点的功能特征,我们对CCL语料库中的“罢了”进行了探究。
1.“罢了”和自然焦点
张伯江、方梅(1996)提出,由于句子的信息编码往往是遵循从旧到新的原则,越靠近句末信息内容就越新。句末成分通常被称作句末焦点。话题是听说双方已知的旧信息,焦点是说话人想要对听话人知道的新信息。按照汉语的语序,往往旧信息在前,新信息在后。吕叔湘(1982)曾以“释因句”为例,论证汉语以“后面分局为自然焦点”的特性。虽然自然焦点没有标记词,但是自然焦点的句法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与“罢了”所在的句法位置相似,“罢了”常用在句尾的这种句法位置特点,也为“罢了”成为焦点标记奠定了基础。
2.“罢了”和对比焦点
从上文我们知道,语气词“罢了”常与标记词搭配使用。我们把与“罢了”搭配的标记词进行了详细的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从“罢了”的标记使用的搭配词中也可以看出,跟“排他类”如:例(9)、例(10)和例(11)的标记词搭配使用的频率最高,强调“罢了”前的内容,这与“焦点”中“对比焦点”的语用功能不谋而合。第二类“限制类”标记词中的“下限类”如例(12)的标记词,强调数量少、程度低等,“上限类”如例(13)强调数量或程度不超过“罢了”前面的内容,这类标记词和“罢了”搭配使用的语用功能和“对比焦点”有相似之处。而最后一种“无标记使用”如例(14)的用法,读者往往可以根据语义来补上省略的标记词,根据不同的标记词,可以归到不同类型的标记词使用类里。
(9)原来他们喜欢的其实是同一样东西,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态不同罢了。(《量子物理史话》)
(10)我问他为什么要写那样的一排字,他说不过是跟警方开一个玩笑罢了。(CWAC)
(11)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特殊决战中的叶帅)
(12)对一般的观众来讲,他只是一个早就没电影可以演的二线演员罢了。(网络)
(13)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是)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CWAC)
(14)他曾劝我跟他修行,(只是)我不曾去罢了。(《语言学论文》)
一方面,学术界普遍认同“是”是对比焦点的标志,从上文的例句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哪类标记词,都可以在标记词后面加上“是”,或者本身就包含“是”“只是”。“罢了”常和这些标记词搭配使用,可以看作是对比焦点的标记。另一方面,我们从“罢了”的表义倾向上知道,“罢了”本身带有“强调”义,强调标记词到“罢了”之间的内容,“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在一定程度使得这部分内容和其他已知的或未知的内容组成一种预设,与之形成对比。劉菲露(2013)提到的“语气词‘罢了只能用于转折复句中”观点,笔者认为她提出的这种“转折义”用对比来表达更合适。
3.“罢了”和话题焦点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到,“罢了”所在的句子之前一定会有整个复句的话题。例如上面例句中的“他们”“我”“有那么几个人”“他”“那些人的生活”以及“他”。标记词和“罢了”之间的内容是对话题或者话题所关涉的成分的描述,而不能成为句子的“话题”。所以,“罢了”不能成为话题焦点的标记。
“罢了”常用在句尾的这种句法位置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然焦点”的特点。“罢了”常和标记词搭配使用以及“罢了”的表义倾向等特点,使得“罢了”成为对比焦点的标记。
四、结语
“而已”和“罢了”作为语气词,都有“把事情往小了说”的意味。它们常和标记词搭配使用。“而已”更倾向于用到强调数量少、程度低或者等级低更多语境中,也可以用到表达内容更丰富、更深刻的语境里。“罢了”倾向于用到强调“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语境里。在句法位置上,“而已”的句法位置比“罢了”灵活,可以用在句尾、小句的停顿处以及句中;而“罢了”常用在句末。在话语功能上,“而已”的话语功能比较灵活,而“罢了”的话语功能比较稳定,逐渐语法化,成为对比焦点的标记。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4]方绪军.语气词“罢了”和“而已”[J].语言科学,2006,(3):49-54.
[5]卢玉波.《西游记》中的语气词“罢了”和“而已”[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9):32-32.
[6]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4):243-252.
[7]丁存越.基于语料库的“罢了”“而已”语篇功能比较分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7,(1):107-114.
[8]于康.命题内成分与命题外成分——以汉语助动词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1996,(1):27-34.
[9]刘菲露.语气词“罢了”的情态意义和话题标记“罢了”[J].怀化学院学报,2013,(6):82-84.
[10]李阿衡.从信息角度看语气词“呢”的焦点与话题功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6,(7):101-110.
[11]周士宏.试论对比话题与对比焦点[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