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继君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都关系到水稻的最终产量。通过介绍和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现阶段机械化插秧存在的阻力和问题,希望我国的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能够不斷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插秧;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10.058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普及程度有了显著提升,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都进步明显。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保障水稻的稳产高产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长久以来,我国的水稻种植都以人工插秧为主要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也逐步得到普及,通过机械化插秧代替人工劳动,不仅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还能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优化水稻的种植效果,便于水稻的机械化收获。因此,努力推广和使用水稻插秧机械,并不断总结和优化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有利于我国水稻种植业的长远发展。
1 机械化插秧发展现状
水稻的机械化插秧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种植均匀性好以及稳产高产的效果。机械化插秧的实施主要依靠插秧机械与育秧技术相配合,这是由于插秧机对秧苗的要求很高,必须要保证培育的秧苗达到茁壮、适龄和健康,才能进一步实现优质的机械插秧作业。尽管机械化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比人工插秧的秧苗小,秧苗的培育时间较短,但是由于机械化插秧相对于人工插秧更浅且更均匀,这不仅有利于田间的管理,更有利于果穗成熟、水稻高产。
由于近年来我国机械化插秧技术的不断进步,插秧机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受益于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支持,水稻插秧机械的普及率有了显著的增长。我国现有的插秧机技术主要是由日本引进的小苗带土宽行插秧技术,经过本土化的不断改进和设计,如今的插秧机技术已经基本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求。现阶段水稻插秧机已在我国近30个省(市或自治区)得以推广,机械化插秧的面积得以大幅增长。与传统的水稻插秧技术相比,机械化直播不需要育秧而直接将稻种播入水田,节省了育秧的过程和插秧的复杂性,机械化直播因适应性好、性能稳定得到了很多地区的青睐与使用。机械化抛秧技术也在我国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的水稻种植区得以推广和使用。
经过多年发展,水稻插秧机的技术和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作性能的提升。我国的插秧机由过去的手扶式半自动化插秧模式,经多次改进已发展为以独轮乘坐式插秧机为主,并逐渐向四轮乘坐式高速插秧机过渡的时期。不仅在结构和自动化程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插秧的速度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幅优化。(2)插秧品质的不断进步。由于插秧机械的推广与使用,我国的水稻种植区形成了专业性很强的水稻种植合作社、育秧专业户、农机大户等专业的插秧机械使用和育秧群体,通过多年与插秧机械的磨合,为我国插秧机械的优化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保证了我国插秧机械作业质量的不断提升。(3)机械化插秧的经济效益提升明显。机械化育秧通过采用软盘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的方式,有效提高了秧苗的种植密度,提升了秧苗的使用率。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对比,机械化插秧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还节约了农药和种子的使用量,既节省了人工成本还节约了种子、农药和化肥的经济投入。通过机械化的插秧和标准化的育秧,有效提升了插秧质量,有利于水稻秧苗更均匀且充分的利用日照资源和养分,提升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保证水稻的高产。
2 水稻机械化插秧存在的问题
(1)受限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土地使用情况,水田耕地存在着田块小、形状不均匀的问题,导致插秧机作业时转弯多、调整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插秧机的生产效率。水稻插秧机受秧苗质量的影响很大,很多水稻插秧机在作业时使用的秧苗都不合格,容易出现秧门堵塞和漏插等问题,影响了插秧的实际效果。
(2)我国现阶段使用的大多数插秧机械的功能都较为单一,由于大规模连续种植的区域少,高速插秧机的普及率较低,独轮乘坐式插秧机使用较多,但是缺少与施肥、植保等农机装置的配合,导致水稻的种植与栽培需要农业机械的多次进地才能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水田性能,并增加了田间污染和机械能源消耗。
(3)插秧机械对育苗品质的依赖过高,导致机械插秧在作业中时间紧、任务量大,一旦秧苗生长高度超过20 cm,对我国使用较多的中小苗插秧机作业效果影响很大,若对过高的秧苗强行作业,就会影响插秧质量,并对插秧机械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影响。
(4)因我国水稻的种植范围广泛,不同区域在种植品种、种植方式、水田状态等方面的农艺要求都不相同,这影响了水稻插秧机械的普及与广泛使用,这一矛盾不仅要求水稻插秧机提升其适应性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更要求农村地区对水稻农艺的规范性有更加统一的要求,以利于水稻插秧机械工作效率和实际作业效果的提升。另外, 机械化插秧技术在我国的杂交稻方面的应用还存在较多的问题, 如秧苗质量差、种子浪费严重、作业成本高等,也需要农业技术研究人员与农机研究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