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珠
摘 要: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水果蔬菜类的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对生鲜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农产品冷链物流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
1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和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在每一个环节上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资金投入也更大,操作过程更具复杂性,需要多环节高度协调,信息化程度高,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
冷链关乎食品安全,冷链关乎民生。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
第一,高效的冷链物流是当前大规模流通的农副产品质量保证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和品种分布更加合理化,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表现出规模大、距离远、反季节等特点,这对配套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的网络和服务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持续升级,老百姓对农产品的需求朝品种多样化、营养更丰富,食品更新鲜等方向发展,尤其是随着媒体不断曝光食品领域的质量问题,老百姓对当下的食品品质的不信任问题十分突出,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
第三,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减少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冷链物流不完善,会导致鲜活易腐的农产品产后损失率非常高,在我国肉类、果蔬、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可以达到11%、20-28%、17%,尤其是水果蔬菜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每年可达到数千亿元。此外,冷链物流不发达时期,当生鲜农产品在收获季节集中上市后,冷藏储存和低温运输能力不够,往往会导致大量农产品积压,供给远远大于需求,造成相应产品的价格季节性波动非常大,因此即使是农民当年的收成很好,但受制于冷链物流不发达,经常会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如果在产地设置足够多的冷库,不仅可以储存大量采摘下来成熟的果蔬,延长其保质期,还可以让蔬菜水果采摘后先在冷库预冷并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毁损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且达到错季均衡销售的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又保证了百姓消费时的品质。
第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从产量上看,我国每年生产的生鲜类农副产品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但是每年我国水果蔬菜对外输出量仅占总产量的1-2%,且其中绝大部分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很低,在国际市场上明显缺乏竞争力,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导致的。现在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在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口的准入标准,各种质量监控和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加大力度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通过冷链物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是打破贸易壁垒,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国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2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虽然近几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速度大幅加快,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水平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差距很大。相对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来讲,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十分滞后,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障碍。产业研究报告表明,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95%以上,损耗率小于5%,冷链利润率达20%~30%;而我国冷链物流还是以常温运输销售为主体,综合冷链流通率仅20%左右,且损耗率超过20%,冷链利润率仅8%,低于常温利润率两个百分点,造成了冷链流通比重低、损耗大、成本高的尴尬局面。
造成如此局面的具体原因为:
第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缺乏、陈旧,而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冷链运输食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数量很少,规格低,“假”冷藏车市面上仍然存在,很多二手海柜改装冷藏车还在路面上跑,这对于农产品冷链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中国冷库总量为4775万吨,而美国冷库总量则为5000多万吨,在冷库总量上我国基本与美国持平,按人均占有的冷库容积来看我国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此外,我国当前冷库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冷库多农村冷库少,东部冷库多中西部冷库少等现象明显。沿海区域以及一线北上广城市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数量较多,中西部地区资源较少,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第二,农产品冷链行业标准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管,企业执行力度差。据统计,目前中央、地方和各行业出台冷链标准多达上百项,这些标准相互交叉,而且推荐性的标准居多,通用性、强制性标准较少,产生了很多不规范现象。在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市场中,冷链体系管理仍是一片空白,多数企业都还在低水平运作。需要有相关政府部门拿标准来监管行业,监管冷链物流领域的食品安全,打造灵活高效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提升运作效率,减少相应损耗。
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观念不强,生鲜农产品、食品的安全意识薄弱,这一点在消费者层面和管理层面都有体现。在我国,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和控制更加能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重生产轻流通这一特点在农产品领域非常突出,对于物流冷链环节的监管和关注度非常低,在農业总投入中用于产后的保鲜、运输和监管还达不到百分之五十。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家庭里生鲜食品消费占比已经超过30%,但大部分人还没认识到物流过程中温度变化对于食品安全的影响,冷链物流意识薄弱。
第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企业运行成本高。在我国,人工费、路桥费、燃油费等费用占到冷链企业总收入的80%以上,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这已经成为压在冷链物流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企业利润微薄,在支出方面更需精打细算,因此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不会主动在信息系统、设备升级、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以上这些原因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我国的冷链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具体来看,我国生鲜类的水果蔬菜在流通过程中应用冷链的比率仅为15%左右,因此我国水果蔬菜损耗率一直居高不下,高达32%,这一数值远远高于冷链物流发达国家5%的比值,如果通过应用冷链物流使这一数值下降18%,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约上千亿元的资金,非常惊人的数字。农产品对应的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完善,是我国鲜活易腐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大量损耗的主要原因,继而造成了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3.1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改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第一要务是要加快建设针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冷链物流园区,原有的物流中心、货运枢纽也要积极完善其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园区内制冷设施的布局,同时大力构建农村冷链物流网络体系,完善“最先一公里”产地预冷设施。
加强对冷藏保温车辆的管理,大力推广使用冷藏集装箱、冷藏厢式半挂车、低温保温容器等标准化运载单元,完善冷藏集装箱供需体系,建立跨运输方式的冷藏集装箱循环共享共用系统,提高冷藏集装箱的利用效率。
3.2 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创新发展
冷链物流企业要在商业模式上创新,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要提高增值服务功能。推动冷链物流企业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发展,提高冷链物流企业供应链服务水平。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规模化企业的不断投入,通过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来协调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环节,加强企业的整体联动效应来降低消耗成本,从而形成合理、高效的冷藏链。
3.3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政府各部门应继续加快农产品冷链标准化建设,对需要冷链配送商品在存储、配送、出库等环节制定严格的温度标准。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多以生鲜品类为主,而生鲜对温度极为敏感,相应的标准出台后为企业提供统一的衡量与执行标准,利于企业把控冷链商品的品质。
通过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加强对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温度监控的监管,针对冷链物流企业政府要制定温度监控记录的抽检抽查制度,对温控记录、运单数据进行核查比对,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依据。
3.4 提高大众的冷链物流意识,注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
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提高冷链知识和理念的普及,使得大众消费者认识到冷链的重要性。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冷链物流综合培训和试验基地,提高冷链物流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展望
虽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问题较多,冷链物流水平低下,但随着国家在这方面的法规越来越健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对食材、饮品等生鲜低温产品的质量、品味等有更高的要求,将给冷链物流带来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冷链物流商机无限。
参考文献:
[1]陈启新.吉林省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6):78-22.
[2]郎庆喜,陈艷红,赵冰,冯田田.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