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的 成长之路

2018-12-10 09:14曹禹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4期
关键词:院团话剧中心

光启话剧艺术中心作为民营剧团这两年的表现突出,聚焦渐冻人题材的原创话剧《长脚雨》获得“2017上海作协会员年度作品”奖励,与淮剧团的《半纸春光》是仅有的两部入选“影剧”的作品。同时,《长脚雨》也在今年2018民营院团主要负责人强化能力培训班上获得领导的点名表扬。《上海艺术评论》邀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兼编导、演员的曹禹,来谈一谈光启一路走来的故事。

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初建至今不过第五个春秋,在上海众多民营院团中尚显稚嫩,以每年一部原创大戏和若干个原创小戏小品的出品量来说,其产量亦有限,虽然作品也频频获得市级、区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鼎力扶持,也收获了一些奖项,但底气依然不足,又怎敢据此妄议全局。不过,此约倒是促使我静下心来对我们光启话剧中心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作一番审视,其意也善。

以“光启”之名

2013年,我们有了一个独幕话剧《徐光启》,有意参加市民文化节在静安现代戏剧谷举办的全市话剧比赛。于是,我们聚集了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志同道合者,组建起了剧组,满怀一腔热情,零资金启动,在平均气温达到40多度的酷热气候条件下投入了排练。演员集资购置材料,自己动手制景;朋友慷慨资助购置服装;女演员剪下自己的长发为“大臣”们编制山羊胡子......最终,《徐光启》囊获了“最佳编导奖”“最佳男演员奖”“优秀团队奖”三大奖项,成为当届话剧比赛的获奖大户。徐光启的扮演者方歌,更是从一个电台的资深播音员到话剧舞台上的“最佳男演员”,实现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这三大奖项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就在那一刻,我们干脆就以“光启”之名组建成立了光启剧社。

对徐光启史料的深挖研究,使我对徐光启这个历史人物题材的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便写出了原创大型历史话剧《科学家徐光启》,着重描写了徐光启作为中国古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博览古今,学贯中西,大胆汲取西学精髓为我所用的科学救国实践,且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借古论今,以史为镜。此剧引起了徐汇区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徐汇区委宣传部、文化局、静安区(原来的闸北区)文化局召集了有关专家对此剧从剧本到二度创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给予了资金和演出场地的鼎力支持,使《科学家徐光启》分别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大宁剧院成功上演。

在徐汇区委宣传部、文化局、徐家汇街道的鼎力扶持下,我们在徐汇区社团局注册成立了“上海光启剧社”,正式成为了一家具有演出资质的民营院团。

以生活为源

上海光启剧社从创立之初,一直驻扎在彭浦镇文化中心,彭浦镇政府在排练场地上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在话剧创排之余,我们也欣然为彭浦镇的社区文化建设出谋划策,竭力扶持,用我们掌握的专业技能为社区办讲座、作培训辅导,提高彭浦镇社区文化团队的专业技能,我们已然成为了彭浦镇的一支特色文化团队,连续三年被静安区文化局评定为“五星文化团队”,我们乐在其中。

生活是创作的不竭之源,回顾这几年我们在创作道路上取得的点滴成果,无不得益于强大的生活素材库所提供的支撑。而每一个文化发展资金项目的获得,又无不是政府对于我们在创作上始终坚持关注民生、讴歌新时代、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鼓励和褒奖。

2016年的原创大型方言话剧《和和小区的那点事儿》,视角对准了小区的家长里短,写老百姓的身边事,描写一位“小巷总理”式的居委书记如何化解居民矛盾、建设和谐小区,从预防电信诈骗到社会风气的再形成,寓教于家长里短、婆婆妈妈之中,使受众在愉快的观演过程中引发共鸣、营造话题、从中得到启迪。该剧获得了静安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我们坚持公益演出,送戏进社区,并成为“首届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产品设计大赛”的百强产品,连续三年在各区街道文化中心演出,已累计演出100多场,好评如潮。最让我们深感欣慰的是社区居民在观剧后纷纷表示:这样的话剧我们喜欢,“谁说我们不爱看话剧,这种反映我们老百姓生活的戏,我们就喜欢,接地气!”

2017年的原创大型话剧《心愿》,以彭浦镇万荣新苑的一位“渐冻人”为创作原型。这也是中国内地首部关于“渐冻人”题材的话剧。“渐冻人”这个题材确实不好写,作为这个戏的编导,我去到原型人物家中不下20次之多,和他交上了朋友,努力进入他的内心世界,通过他细微的肢体语言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正是这位“渐冻人”的一颗对社会的感恩之心在召唤我去把作品创作出来。最终,该剧分别在上海共舞台ET剧场、大宁剧院作了三轮公演,在社区文化中心进行了公益演出,每一场演出都获得了观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我和原型的妈妈被邀请到电台做了一次人物专访;一位从南通慕名赶来观剧的观众还把观后感发表在了报纸上;新民晚报、文汇报、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及众多网络媒体争相报道;市文广局创作中心牵头组织了专家研讨会,对该剧的成功上演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剧也得到了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文物局文化专项资金的扶持,静安区文化局2017、2018连续两年给予这个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

因业务发展所需,“上海光启剧社”已于2017年12月更名为“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坚持原创、关注民生、讴歌新时代、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依然。

平心而论

上海民营院团的生存环境不可谓不好,有每年不少于两次市级各类文化发展扶持基金项目的申报;有各区文化发展资金的鼎力支持;有从剧本创作的选题孵化到完成二度创作的全程扶持;有专家一对一的创作扶持到进入二度创作的资金支持;有每年一度的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主办的优秀民营院团剧目展演展评;有每年一度的上海市舞台艺术作品评选展演;更有市级及各区级的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提供送戏进社区的公益演出,等等,这中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演出行业协会,每年精心组织举办演交会,2018年更是将长三角的演出市场纳入其中,使演交会的含金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不仅如此,协会还搀扶着协会的成员单位走出上海进京展演、走出国门到新加坡、美国作巡回演出,大大提升了民营院团的文化自信。上海作为文化之都,正在践行习近平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快乐地行进着。民营院团有了更加宽广的展示平台。毋庸置疑,民营院团的春天到来了。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赶上了好时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了如上这些扶持政策,民营院团的生存环境确是前所未有的好,上海民营院团在数量上也是空前的多,由此也帶来了僧多粥少的局面。一方面,政府鼓励原创,每年针对各项基金的申报都会出台一个指导性学习辅导材料,使创作者尽可能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但毋庸讳言,市文化发展基金面向民营院团的资金占整个基金的比例实在少得可怜,仅有的那点资金摊薄到如此壮大的一个民营院团层面,其效可谓甚微。商演剧场的租赁费用之高、舞美灯光制作的投入之大,使民营院团举步维艰。

作为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的总经理,我的剧本创作是无偿的,我的导演工作同样是无偿的,我一个萝卜要顶无数个坑(据了解,此为民营院团的普遍现象),这对于我们光启话剧中心来说确是降低了成本,倘若需要购买版权、聘请导演,将不堪重负。也正因此原由,我们才得以每年有新戏诞生。我多么渴望市里能为民营院团的编剧们多搭建一些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能力,资源互补。

各级公共文化配送平台僧多粥少的局面更是凸显,“人情单”比比皆是。何为人情单,是会因点单人的关系众多只能以尊卑座次排队,而最终不能被点单。以我之见,这种人情单在本质上亦属于腐败!

我多么渴望一改文化配送的现有运作模式,由配送中心统一指定配送,“荤素搭配”,既照顾到所送社区居民的欣赏习惯,同时也有的放矢地培养市场,送一些不同品种的文化产品到社区,让受众的口味变得多样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遏制住人情单的产生。

纵观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这几年的发展,之所以我们能够每年有新戏诞生,且成为了上海优秀民营院团的一分子,主要就是得益于始终将创作视角瞄准老百姓的身边事,深入生活,以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

做话剧,我们是认真的。

作者 上海光启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编剧、导演

猜你喜欢
院团话剧中心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再见啦,秋天!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