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奇
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之一,在于它拥有繁荣且高质量的音乐生活。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节中节”为艺术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充分体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养高素质拔尖人才的宗旨,展示高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另一方面,“节中节”也是面向市民的公益平台,营造出音乐与城市交相辉映、人才与城市共同繁荣的浓郁文化氛围。
规模庞大,品种繁多,上海民营院团在有序管理与激烈竞争中呈现越来越充沛的创作活力,不仅占据大规模市场演出份额,同时瞄准优品、精品,不断推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舞台新作,弘扬主旋律,讴歌正能量。
走出上海,走向世界,民营剧团展示蓬勃生机
2017年,上海民营院团数量达305家,演出场次超过1万场,已成为上海演艺行业生力军。民营剧团品种丰富,涵盖音乐剧、话剧、昆剧、沪剧、京剧、滑稽、魔杂剧、魔术、相声、说唱、吹奏乐、民乐、舞蹈、鼓乐等,充分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不同需求,并且展示出不亚于国有文艺院团的创作活力。
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担纲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节目,昆曲《春江花月夜》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一炮而红,《盗墓笔记》一票难求,发展为系列舞台剧本。上海安可艺术团原创话剧《阿拉中国人》参与“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在国家话剧院大剧场演出。在上海市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剧本研讨会上,来自民营院团的话剧《汇贤坊》、鼓乐史诗《鼓舞上海》、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入选,主创团队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等国有院团一起接受点评。《犹太人在上海》计划2019年在纽约百老汇开启驻场演出。《鼓舞上海》负责人权军民透露,“十三五”期间,将创排新的音乐剧场项目,计划国际巡演五年,实现中国鼓乐文化走出去。随着原创剧目助推院团打响名头,民营院团逐渐从上海走向全国,有的甚至登上了世界舞台。近年民营院團赴纽约参加全美演出经纪人交易会,已达成十多项合作意向。仅上海鼓鼓文化艺术团《霸王卸甲》就在美国演出100多场。
民营院团发展离不开管理部门有力引导。从2011年起,上海市文广局设立500万元的民营院团专项扶持资金,2016年增加到800万元,从场租补贴、创作孵化、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8个方面对民营院团开展全面扶持。6年来,共扶持民营院团52家,覆盖100多个剧目近3000场演出。今年演出产业扶持资金管理更进一步,不再区分国有、民营,场租补贴等一视同仁。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几年前,民营剧团多的是老戏传统戏,拿不出新作品,都觉得现实题材很难,找不到创作资金、剧本、演员、买家,甚至进剧场难。政府扶持力度一年大过一年,观众生态也在变化。”
文慧沪剧团荣获由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今年该团原创大型沪剧《四月歌声》为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拉开帷幕。《四月歌声》根据上海解放前夕壮烈牺牲的秦鸿钧、李白等革命烈士事迹创作而成,该剧前身是文慧沪剧团7年前为建党90周年创排的《黎明前的歌声》,这一次由原编剧薛允璜重新创作。年已八旬的薛允璜花费近两年时间八易其稿,他在注重“谍战剧”节奏感的同时,在沪剧擅长的感情戏下功夫。
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表示,近年来剧团一直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整理复排传统剧目的同时,十分关注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相继推出《风雨同舟》《白衣柔情》《绿岛情歌》等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三部曲”。“糊口从来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如果你的目标只是活下去,那即便依靠演传统戏支撑下来,也很难走得远、走得好。”文慧沪剧团特别准备了一辆大卡车,布景服装等装在车上,跟着载演员的大巴四处跑。观众不论在哪里看演出,都能享受到同等待遇的舞美布景道具。“品格决定了一个剧团的格局,只有坚持作品质量才有将来。”文慧沪剧团连续几年推出新作品,王慧莉感慨,“前几年一被问到原创,两手空空。现在大环境促使我们不断推出新作品,不能光靠几部老戏。作品新,还不够,演员、舞美都要配置齐全。”
从创作到交易一条龙体系日渐成熟
民营剧团的发展,离不开从创作、演出、修改、节目交易等一系列的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常讲‘剧本是一剧之本,民营院团缺少好剧本,就没有好的演出剧目。”市演出行业协会首任会长蔡正鹤感叹的剧本荒正逐渐改变。
上海专门组织了市民营院团新创剧本(文本)评选活动,鼓励以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人民伟大实践和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原创剧(节)目,同时兼顾部分新编、移植或改编的剧(节)目。从申报作品中,专家选择能够“讲好一个故事”的剧目,并将其分为优秀类、潜力较大类、创新探索类。对“潜力较大类”剧目,市演出行业协会邀请多位专家逐一进行“孵化”,主动为剧团出谋划策,帮助民营院团将经过市场检验、有提升潜力的新品“孵化修改”为优品,再打磨为精品。让民营院团的剧目也有成为经典年年上演。原创话剧《汇贤坊》、原创沪剧《亲人》等连续召开“孵化”会,专家们积极“开药方”、给点子。主创班子纷纷表示,“孵化”会议很有效,“受到了很大启示”。历年优秀作品经过孵化修改后今年再度亮相,比如安可艺术团原创音乐剧《我在你的未来》、现代人剧社话剧《汇贤坊》以及浦东彩芳沪剧演艺服务中心《担当》。
以往,民营院团在剧目创作中最大的短板是主创人才,经常碰到有了一个好的剧本,却迟迟不能落实;即使排出来了,在二度创作上始终不给劲,也达不到原先设想的高度。如今民营院团团长定期参加培训班,学习如何把握判断优秀剧目的基本要领。培训班还传授剧团管理的基本要素和规范要求、剧团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演出项目的谈判知识与技巧、演出项目的策划与营销等。市演出行业协会帮助民营院团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争取经济资助,上海民营院团一些导演和主要演员经协会推荐,评上高级职称,解决户籍问题。
上海青年马戏团杂技魔术剧《上海光影》不仅得到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还成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马戏团负责人李慧群表示,单纯的杂技和魔术节目已难以吸引观众眼球了。在专家指点下,《上海光影》以张乐平笔下的流浪儿三毛为主线,将杂技、魔术串联在滑稽表演中,深受欢迎。“我们的节目在新疆乌鲁木齐、库尔勒、塔城等地巡演了30场。”《子曰》把孔子及《论语》故事通过相声形式表现。主创赵松涛表示,“《子曰》首演后,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等专家把脉,为《子曰》砍掉拖沓的情节,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沪剧《绿岛情歌》演出数十场后,又进行了新一轮修改,主创团队表示,“罗怀臻、沈伟民、戴平等专家在遴选时,给了我们许多建议,都体现在新版本中。修改后,全剧一开场就推出主角,直切主题。剧中原有一场主角阻止邻居偷鸟的戏,用打架解决问题,在专家建议下做删减—打架不文明。新版里,我们还强化角色和鸟相处的诗意环节。”
从守株待兔设摊等买家,到先演出再挂牌,上海市民营剧团演出交易会交易模式也折射上海民营院团迅猛发展与理念更新。海外买家、长三角地区剧场、上海市公共文化系统、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众多小剧场等加入买家阵营,根据供需情况分设交易专场,重点推出“编导演供需面对面”以及“公共文化购买供需专场”。有购买意向的剧院经理们拿到的资料不仅有剧目介绍,还有精确的每场节目演出费、道具箱数目、尺寸。《汇贤坊》出品人张余说,“把剧场、机构都请来看戏,看了觉得好,签演出合同;看了觉得不好,分文不取。”
如今的民营剧团创作阵容不容小觑,有陈瑜、孙彩芳、杨音等多位国家一级演员加盟,有的演员获得过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著名编剧赵化南、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名导周小倩成为幕后操手。今年入围民营剧团展演的还有一批首度亮相的年轻剧团,比如成立不足3年的“椎·剧场”。这个基本上都是80后的剧团,专注于表演艺术的跨界探索及本土当代剧场作品的排演展示。近3年,剧团已推出《战》《洪水》《抄写员巴特比》《开放夫妻》《呼吸》等多部剧目。《毒》由著名演员周野芒主演,《抄写员巴特比》由年轻明星王传君领衔。
正是在强有力的主创支撑下,民营剧团作品越来越精致大气。徐俊导演的原创音乐剧《白蛇惊变》以现代国际语汇重塑中国传统经典,并融入十余项非遗元素。体现“渐冻人”得到社会关爱的话剧《长脚雨》、来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得到身邊人帮助的方言喜剧《幸福密码》、展现壮族姑娘嫁到上海后生活的沪剧《遥遥娘家路》等,都倡导人与人之间的责任担当与温情。音乐剧《致命咖啡》关注青年人戒毒。舞剧《幻海愿》以“海上丝绸之路”构架故事脉络,在古典小说《镜花缘》中引发创作灵感,通过神话与现实的观照,以舞蹈形式探讨“人性”与“抉择”的深层内涵。
作品接地气,演出下基层,甘当文艺轻骑兵
除了剧场,当下民营院团非常重视下社区、下基层演出,把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的剧目带给基层观众。上海海梅艺术团沪剧《情与法》演出百场。对此,团长王海标并不觉得意外,“这出戏剧情紧凑、演员好,不仅在上海演,还去过太仓、苏州,都是对方慕名发出邀请的。”海梅艺术团成立多年,一直以综艺、滑稽节目为主。2015年,王海标萌生了做沪剧的想法,专门组织力量创排了原创大戏《情与法》,讲述一位女检察长面对个人恩怨,不忘神圣使命。王海标表示:“原来靠自己找市场,现在民营剧团纳入市区公共文化配送体系,只要节目好,我们和国有文艺院团能站在同一平台竞争。” 著名越剧演员萧雅16年前成立了上海地区首家民营越剧剧团,演出足迹遍布长三角地区及西南部剧场。如今她也被上海市鼓励民营院团发展的政策所吸引,“以后剧团会更加积极参加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内容配送,在上海本地演出不局限于大剧场,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为更多的观众演戏。”
“南翔南汇南码头,北站北蔡北新泾;新开河旧仓街大世界小东门,下海庙上海县文庙街武宁路……”相声《恋上海》响起,全场一片掌声。“我们在嘉定演出《恋上海》,头一句‘南翔南汇南码头,观众就很激动。大家觉得这个节目有趣、接地气,讲的都是身边事。”上海松涛说唱艺术推广交流中心负责人、相声演员赵松涛介绍,《恋上海》与《迷上海》是一组体现上海文化自信的姐妹篇原创对口相声,从对联创作汲取灵感,把上海地名设计为上下联,两位相声演员互相出题,互相考验,既体现上海城市的地方元素,也展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上海系列相声去基层演出,特别受欢迎,在公共文化配送平台点击率也很高。”赵松涛说。
得益于民营剧团日渐重要的影响力。每年上海市民营剧团展演及交易会,上海市区两级公共文化配送平台的近二十家机构现场观摩节目,了解民营院团创作演出第一手情况。浙江、江苏、安徽长三角地区十多个剧场的负责人闻讯赶来观看演出,“现场选货”。有了好戏,民营院团的底气越来越足。翻开现代人剧社简介,有走市场的原创悬疑剧 《记忆底牌》,上海特色的《四个婚礼》《亭子间嫂嫂》,有网络小说改编话剧《史上第一混乱》,也有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原创话剧《国家安全》《保卫理想》。
创作环境与演出市场向好,推动民营剧团更为重视拓展演艺空间。过往,剧场是连结院团和观众的桥梁,没有剧场,就没有演出剧目,也卡住了剧团发展命脉。民营院团演出剧目场次的不固定性,一度让不少剧场不太愿意接受民营院团的演出剧目。民营院团没有排练场,也造成二度创作的粗糙、简陋,影响演出剧目的艺术质量。剧目质量提升,不仅让民营院团有实力在上海大剧院、文化广场等地标性剧场开票,组织全国甚至海外演出,同时也在寻找未来原创剧目演出空间的多样化。“我们既在大剧场演出,也在开拓新的空间,如环境剧场、商街文化社区和商厦时尚沙龙等,打造都市流行的第三生活空间。”现代人剧社负责人张余表示,“消费者对商街的需求已经不局限于购物,而是将其作为除了家、工作单位之外的‘第三生活空间。娱乐设施是带动消费人流的一个主要环节。大型购物中心一站式娱乐化已成重要趋势。”不断推出原创新作,积极开拓演艺空间,民营院团正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生力军。
越来越多的民营院团成长为上海重要的创演力量,他们积极捕捉和反映最新鲜的生活题材,以“接地气”和“有人气”的剧目积极宣传主流价值观。以前专家抱怨节目难选,因为水平一般;如今专家还是觉得难选,因为要优中选优,不少节目忍痛割爱。
韦芝表示,“这几年,民营院团有了底气和自信,越来越多剧场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民营院团伸出橄榄枝。只要节目好,不愁没有观众。大家感到,自己再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业余的。我们也是专业的,只是出资方不同。”市文广局“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完成100部文艺精品的目标,市演出行业协会已将此纳入到民营院团五年创作规划中,并以一年一度的上海市民营院团展演为平台,从中挑选题材新颖、释放正能量并在艺术上有提升空间的新品剧目引入孵化工程,不断加工提高,冲刺优品,再筛选优品,实施精品战略。
作者 解放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