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策略分析

2018-12-10 07:30许友元
中国经贸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许友元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我们有必要从业务层面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实践中实施状况。本文不仅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实践意义,而且从多个方面指出了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完善策略,希望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内部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实践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要想顺利进行,其内部控制工作是重要的保障方面。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的建立,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基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有着明确的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因此其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也会因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的不同而不同。鉴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从本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结构,业务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进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优化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环境和控制措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保障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完成,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水平有着现实的实践意义。

二、现阶段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瓶颈

1.预算管理方面

现阶段,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第一,预算编制工作质量较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过程中没有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也没有充分结合单位未来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调查研究,仅仅依据以往数据信息编制预算,导致编制的预算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落差。第二,预算执行缺乏合理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对资金规模、资金使用范围、业务层次等科学划分,导致业务流程划分不合理,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无法形成体系。第三,预算监督机制缺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监督机制形式大于实质,在对业务层面进行监督时影响因素较多,且缺乏动态性,没有进行调研和动态分析,无法起到有效控制和防范业务风险的作用。

2.收支业务控制方面

专项费用支出控制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业务控制问题的最突出表现。专项费用支出问题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支出业务程序没有明确,没有通过相关规章制度来明确程序以及每道程序中的权责,进而导致支出业务管理混乱,风险点人为增加,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第二,专项经费管理力度不够。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安排足够的专业人员来开展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兼职情况严重,出现问题也难以得到落实追究。第三,未明确设置专项经费支出审批权限。由于单位经费审批权限不够明确,不利于此类业务进行风险控制,导致一些单位出现个别不法分子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进行冒领、贪腐资金等不法行为。

3.资产管理控制方面

资产管理控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一些单位没有制定资金支出管理月计划,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金浪费流失情况。第二,一些单位对资产缺乏动态和目标管理,对于资产使用状态变化没能及时掌控,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运行情况,难以对单位存量资产进行有效利用。

4.合同管理控制方面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合同管理控制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同审查,导致出现合同无效等情况,引发风险。同时,部分单位没有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合同保管利用,合同利用保管方法老旧,不能满足业务工作需要。如果单位业务复杂或业务规模较大,那么合同利用保管难度就会更大。

5.建设项目管理控制方面

建设项目普遍具有规模大、周期长、耗资多的特点,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风险较大,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建设过程中滋生了腐败或工程支出失控现象。另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及时进行已完工程竣工决算,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资产结转,项目资产长期挂在在建工程账目中。同时,一些单位没有将基建账中基建投资额与单位经费账套按期账务合并,导致单位实际财务状况不能被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一些策略

1.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质量

第一,优化预算编制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当选择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预算项目不同要求,恰当引入“零基础预算法”、“增量预算法”或者“绩效考核预算法”等先进的预算方法。同时,单位还应当结合单位未来发展目标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后再进行预算编制,进而达到提升预算编制质量的目的。第二,完善预算执行程序及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当对资金预算指标、资金使用范围、业务类型等进行合理划分,及时对批复预算的指标分解落实,理顺预算资金申请、拨付程序,及时提交预算执行分析报告,进而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第三,完善预算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构建并完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给予监督人员相应的权限,实现动态性调研和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反馈,有效控制和防范业务风险的发生。

2.强化行政事业单位支出业务监管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专项经费支出业务程序要明确,要在现有相关规章制度基础上对程序以及每道程序中的内容进行界定,合理确定支出业务风险控制点,为支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置足够的专业技术岗位来开展专项经费的管理工作,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加强人员管理,做到出现问题要切实追究责任。第三,行政事业单位要恰当设置专项经费支出审批权限,可以根据支出额度或支出项目情况进行层级设置,同时发挥内部纪检监察部门作用,从而有效控制和防范冒领、贪腐资金等不法行为。

3.引入现代化资产管理机制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年度预算制定资金支出管理月计划,并根據计划内容进行资金支配,避免超预算支出及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情况的发生。第二,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引入现代化资产管理系统,以实时准确、全面地反映资产状况,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单位领导或上级部门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也能及时了解资产使用状态变化,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保障平台。

4.加大对合同审查利用的管控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合同审查工作,重点对签订对象的主体身份、信用记录等进行审查。二是单位对复杂合同的签订,先要进行专业技术或法律审查程序,并兼顾审查成本。三是单位在开展合同保管利用过程中还应当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采取扫描方式实现平台化管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取调阅合同,提升合同管控水平。

5.优化建设项目竣工后管控内容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自身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机制,内部审计人员应及时对已竣工项目审计和财务决算,发现质量或其他违规问题及时处理。对于交付使用的资产,会计人员应及时完成账务结转工作。其次,单位还应及时实现基建账与经费账数据合并,以便完整全面反映单位支出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单位财务状况。

四、结论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实现自身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发挥其公共职能,就应当不断完善自身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工作,从预算管理、收支业务、资产控制、合同控制以及项目建设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持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为单位自身稳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大鹏,吉津海,支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模式选择与指标构建[J].会计研究,2015(01).

[2]符植.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 2017(16).

[3]王云贤.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06).

[4]武珺.事业单位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分析及建议[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猜你喜欢
业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微信OA平台在办公业务中的应用
试析农机驾驶证业务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售电企业的管理创新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