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8-12-10 06:35张小宇杜晨光郭永清赵宇飞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马匹马术学期

张小宇,杜晨光,文 强,郭永清,任 宏,赵宇飞,王 勇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109)

目前,我国马术行业的发展正处在从地区传统竞技比赛模式向现代运动马产业模式的转型阶段[1]。全国大中城市的马术俱乐部、规模型赛马场以及旅游区马术项目等实业增加迅速,以马术为元素的休闲娱乐、竞技比赛已成为现代消费和健康生活的时尚,并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新态势[2]。尽管国内外马术行业发展迅速,但是马术人才紧缺一直是影响马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内蒙古自治区有着“马背之乡”的美誉,依托内蒙古深厚的马文化底蕴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科的优势。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全国首个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三年制专科),也是全国第一个以马匹骑乘训练为主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专业。该专业开设8年来在招生、就业方面逐年形势变好。2010—2017年共招收327名马术专业学生,毕业251名。现有2016级、2017级在校生76名,2018年计划招生60名。

1 马术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我国的马术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马术队培养模式,培养的主要是专业竞技人才;二是俱乐部培养模式,主要培养的是青少年骑术、基础场地障碍骑乘教练。无论哪种模式培养的人才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远不能满足人们对马术市场的需要[3]。高素质、有学历的马术技能型人才,对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由于该专业教学没有其他院校成熟的教学体系可借鉴,且专业实践性强,涉及的技能点多,国内高校没有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4],因此,从该专业设置之初,就如何构建体现该专业特点、符合现代马术产业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笔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

2 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产学脱节问题较为严重、实践教学安排不够科学、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真正实现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的等具体问题,深入开展了探索与研究[5]。在“内蒙古自治区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及“运动马驯养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等课题和项目的支持下,根据30余家企业、1家行业组织、2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经过8年研究与两轮实践,在高职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该模式以认识论、系统论为原理,以培养现代运动马产业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标,总结出“全程定岗、两轮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模式图见图 1)。

图1 “全程定岗、两轮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搭建了产教融合的运动马驯养校内实训基地、国内马术俱乐部及马场组成的校外实训基地两个平台;针对该专业岗位技能系统设计了校内的 “接触了解马匹—马匹喂养护理—马匹驯养调教—马术骑乘竞技”和校外的“企业识岗—企业跟岗—企业轮岗—企业顶岗”为核心内容的“全程定岗”实训;前4个学期在校内基地实践教学,后2个学期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训。通过 “全程定岗、两轮实训”,使学生在从业前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目标、岗位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其职业能力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工作经验,从而能够完全胜任将来从业工作岗位的要求[6]。

3 实践教学方法

3.1 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校内外两个实践教学基地

3.1.1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按照现代运动马产业所需岗位关键技能和马术环境氛围,建立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运动马驯养基地。该基地占地6.87 hm2,拥有教学用马9个品种共78匹 (其中香港赛马会赠送英纯血马31匹,纯血种公马2匹,纯血种母马4匹,温血种公马1匹,渤海马5匹,三河马3匹,乌审旗走马4匹,阿巴嘎黑马3匹、美国花马2匹、设特兰矮马3匹、改良蒙古马20匹)。设有标准马厩70间、国际化标准室内训练馆一栋、室外训练场及调教圈、休闲放牧场、鞍具房、诊疗室、修蹄室、马繁殖育种实验室等配套设施。

3.1.2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中国马业协会、香港赛马会、法国马业联盟、英国英纯血马集训中心、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内蒙古马术队、北京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北京阳光时代马球俱乐部、中澳邦成国际马术俱乐部、鄂尔多斯伊泰大漠马业等20余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定期选派教练来校教学,学院派送学生到企业实训,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形成了行业指导、专家(教练)教学、定(岗)位培养、互利共赢的专业建设机制。并在该基础上,成立了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协会领导、马术企业带头人、知名马术教练等组成的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的建设及实践教学发展出谋划策[7]。

3.2 优化设计“全程定岗”训练内容,进行校内外两轮实训

根据现代运动马产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对该专业所涉及的技能点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优化设计,分别于第1~4学期在校内基地进行第1轮实训,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于第5~6学期在校外基地进行第2轮实训,达到学生职业能力及素养的提升[1]。

3.2.1 校内第1轮实训

①接触了解马匹:第1学期,结合专业基础课进行实训,内容主要是了解马匹解剖结构、生理活动、生活习性、行为特征,进行马房管理操作,掌握接近马匹、认识马匹佩带的用具、戴笼头、装水勒、牵遛、备鞍、清理马房等基本技能。

②马匹喂养护理:在第2学期,结合专业课进行实训。内容主要有马匹的饲料配方及饲养管理、日常护理保健、马常见疾病处理与安全急救、马匹兽药的临床使用、修蹄等基本技能;通过与马亲密接触,了解马匹心理,达到人与马的相互理解,增进感情,建立互信。

③马匹驯养调教:在第3学期,结合专业课进行实训,核心是人马沟通。内容主要是马匹的训练、调教技能;如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马匹的调教方法,牵马前进、转弯、停止、后退和调教索训练技能,上下马和基本骑乘技能,骑马进行轻快步、压浪快步、缩短跑步、地杆训练、交叉杆训练、圈乘等技能。

④马术骑乘竞技:在第4学期,结合专业课和各项校内外赛事活动进行。如校内的周末马术表演、校园那达慕、校园马术巡游等活动。同时,主动走出去,参与重大赛事活动和附近俱乐部的各项马术活动,如世界汗血马大典、千古马颂演出、中国马产业博览会、驭马文化节、民族大赛马等。实训主要内容有平地骑乘、速度骑乘、场地障碍训练、盛装舞步、马球赛赛事组织管理等专项技能训练。

3.2.2 校外第2轮实训

①企业识岗实训:在第5学期,学生进入企业之初,安排1周左右的识岗实训,通过观摩、体验不同马术企业所设置的岗位,接触企业文化,从而对该行业有了形象的认识,对企业真实岗位有直观的了解,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激励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②企业跟岗实训:在企业识岗实训后,安排2个月左右的跟岗实训,在教练(师傅等)的带领下,学生以马工的身份进行马房主管助理、马营养师、驯马师、骑手、助理教练、赛事管理等不同岗位的跟岗实训,使学生在校内所学技能与企业岗位技能进行补充、转化和融合。

③企业轮岗实训:在企业跟岗实训后,安排3个月左右的轮岗实训,让学生独立轮流担任不同的职位,通过在不同职位进行实训,挖掘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使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得到系统全面的锻炼,初步积累工作经验,并使学生在校内所学技能在企业实训中实现融会贯通,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④企业顶岗实训:第6学期,学生在企业轮岗实训后,再安排其5个月左右的顶岗实训,根据学生在跟岗实训的表现,结合个人能力和特长,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在某一岗位进行“工作”,从而精通某一项马术专业技能,使其能够完全胜任将来从业工作岗位的要求[6]。

4 实践教学的应用效果

①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形势一片大好。该专业从2010年招生以来,经历了8年的发展,已招收8届学生,毕业6届学生。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达到了96%以上,许多毕业生已崭露头角,成为行业中的骨干。马术专业毕业生陆续在全国各大马术俱乐部、马术队、速度马场、马文化推广公司、马具销售等企事业单位就职。随着专业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层次、待遇将逐年提升。

②专业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国马传媒、中国马术网、新华网、全球马业联盟、内蒙古电视台、中国马术网、中国畜牧兽医学报等多家媒体对该专业进行了报道。慕名的马术企业纷纷前来与该学院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马术人才。

③招生规模、层次、范围、方式等实现了多元化。生源从当初单一的自治区内职高牧医类扩展为区内职高、普高文理兼招、单独招生、区外招生等。

④教学研究不断深入,自主开发的一批马术自编教材将陆续出版。教学内容除了欧式马术,还增设了民族马术、马球马术等内容,同时融合了英国马术协会BHS等级认证培训和考试内容[8]。

⑤马匹改良繁育工作逐步推进。在现有基础母马情况下,运用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来改良教学用马,现已经改良蒙古马达20匹,在满足科研与教学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马匹繁育的实践操作技能[2]。

5 总结

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全程定岗、两轮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仍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为了适应国内外马术行业及马术爱好者对马术人才需求的逐步提高,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要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培养出适应市场发展、有能力、有技术的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马匹马术学期
马术:鲜衣怒马少年时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盛装舞步竞赛马匹的设施和管理
马匹喝水
西班牙 马术周
真正的动物保护:马匹专用“跑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马术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