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说到干燥综合征,许多人乍一听会认为这是因为天气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状,没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然。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在中医属于“燥证”“燥痹”等范畴。虽然名为“干燥”,但与自然界 “燥邪”引起的口干、鼻干等是不完全等同的。
现代中医认为,引起本病的“燥”既有自然界“燥邪”的特点(口、眼、鼻干燥),又有“内燥”的特征(先天禀赋不足、阴津亏虚)。初期虽同样表现为口、眼、鼻、皮肤等的干燥,但一旦病情发展,本病还会牵累到四肢、肌肉,甚至脏腑,而且其所导致的口眼干燥的严重程度以及内脏损伤,远非一般 “燥邪”所能比拟。所以,对于干燥综合征,我们必须要重视。
治疗上需分期、分型论治。阴虚津亏证是燥痹中最常见的证型,多表现为口舌干燥、眼干目涩、鼻干、咽干、干呕、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治疗上除用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清解燥毒外,还常根据阴津亏虚所伤部位的不同,增加相应的滋养阴液的药物。如以口舌干燥、干呕、食欲差为主的,可用益胃汤、五汁饮等加减治疗。
“燥痹”初起,出现口干、眼干,伴咽部干痛、牙龈肿痛、鼻干,或腮腺肿大、关节肿痛,下肢瘀斑等,属于燥毒蕴结证,可用化斑汤治疗;若出现口干少唾、眼涩少泪,伴关节屈伸不利、肢体刺痛或麻木不温、肌肤甲错、皮肤紫癜等,多为气血瘀阻证,可选择血府逐瘀汤加减来治疗。病程日久,出现气阴两虚证,表现为口眼干燥,伴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等,则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
除了药物治疗,还可配合耳穴贴敷、中药外敷、按摩等方法。如选取肝、脾、肺、肾、内分泌、神门等耳穴,用王不留行压一侧耳穴,两耳交替,每3日更换1次;若出现发热、腮腺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等,可用如意金黄散、仙人掌捣汁外敷于腮腺,或用新鲜侧柏叶与明矾一起捣烂,外敷于局部。
出现鼻干者,可用滴鼻液、甘油或食用油滴鼻,以保持湿润;皮肤干燥发痒的患者可用润肤露、甘油、马油外擦;口唇干燥者可用胡桃油、蛋黄油、橄榄油外涂,也可用黄精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沙参10克、百合10克,泡水代茶饮用;针对眼干涩、肿痛明显的患者,可用蝉蜕10克、金银花10克、蒲公英10克,煮水熏洗眼部,以减轻局部刺激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出现牙龈肿痛、溃疡者,可用冰硼散涂擦,每日2~3次。
此外,还可用百合15克、金银花15克、麦冬20克、菊花9克、枸杞子12克,日常冲泡饮用,能滋阴润燥明目,缓解口干、咽痛、目涩等不适。
平素应注意口腔卫生,可以用金银花6克、玄参6克、玉蝴蝶3克、锦灯笼6克、生甘草3克水煎,以清洗口腔,或用绿茶漱口。每天坚持少量饮用绿茶,还能促进唾液腺的分泌,湿润口腔。
除此之外,晨起还可闭目静坐于床上,行浴面按摩、运舌增液、动眼润目的保健操。具体方法:将双手搓热,分别置于面颊部,浴面5次,手指并拢分别沿耳前、耳后向前按摩腮腺10次,有利于腮腺的疏通。舌在口内左右旋转搅动各5次,将分泌的唾液分3次咽下,有利于促进唾液腺的分泌。缓缓睁开眼睛,眼球上下运动10次,左右旋转各10次,闭目养神3分钟。
小知识:人体口干渴一定是阴虚吗?
虽然本病因阴虚内热、燥邪侵袭而出现口干渴,但不是所有的口干渴都是阴虚造成的。简单来说,口干渴可因实热、湿热、阴虚、瘀血等导致,实热证者多喜冷饮,湿热证者往往自觉口干却喝不了太多,阴虚火旺证者则是口渴却没有喝水的欲望,瘀血证者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咽下。
从疾病上来讲,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口腔问题、丙肝、癌症放化疗等都可能引起口干。但不同疾病的口干,伴随症状不同,如糖尿病患者的口干渴,常伴有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者则常有多汗、怕热、甲状腺肿大;干燥综合征的口干难以忍受,需频频饮水,但仍不解渴,也会出现眼干,有异物感、烧灼感,且鼻孔干燥、易结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