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榕方 天津市泰达医院 检验科 (天津 300457)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尿蛋白干化学定性与免疫比浊法检测尿白蛋白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干化学法应用仪器希森美康UF1000尿液分析仪,其原理为双波长反射侧光法、免疫比浊法应用仪器为贝克曼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天津市泰达医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糖尿病患者520例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组和晚期组,并抽取同时间段的健康体检者4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个组别的尿蛋白干化学定性阳性率及免疫比浊法检测阳性率。结果:520例肾病组尿检者中:免疫比浊法检测呈阳性的例数为410例,阳性率为78.84%;尿蛋白干化学定性阳性患者为308例,阳性率为59.23%。420例健康体检者中:免疫比浊法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例数为72例,占17.14%;干化学法检测出尿蛋白定性弱阳性患者32例,阳性率为7.62%。在DN早期组与DN晚期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分析,随着病程增加,免疫比浊法检测mALB的含量及阳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由于两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影响因素的不同,其检测结果也存在差异。免疫比浊法更准确。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继发性肾脏损害是其常见并发症,尿中蛋白质的发现是初期肾脏损害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病人数也在飞速增长,临床实验室尿蛋白的检测、筛查也显得尤为重要。为明确实验室常用检测方法学的一致性,对DN早期及DN晚期病人分别使用干化学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中的白蛋白,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使用希森美康UF1000尿液分析仪及贝克曼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筛选出适合临床检查肾损伤的更敏感的检测指标。选取天津市泰达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内分泌科及肾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20例和健康体检者420例做为本次主要检测考察对象。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天津市泰达医院内分泌科及肾内科糖尿病患者520例作为肾病组,年龄27~74岁,平均(46.1±8.3)岁,平均病程(9.1±5.2)年,分成肾病初期组380例和肾病晚期组140例。同时抽取健康体检者4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8例,女222例,年龄28~72岁,平均(49.7±7.8)岁。两个组别的患者均排除患有自身免疫性、高血压及其他肾脏疾病。且两组检测对象在年龄方面、性别比例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仪器为希森美康UF1000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使用仪器为贝克曼IM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所用仪器均经过校对之后,每24h用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控制,数据在控。
一次性洁净尿杯收集清洁中段尿,采集两组试管各5mL,2h内送检。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检测。
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检测正常为阴性,显示(-);阳性结果显示(+)。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检测结果分为(-)、(±)~(+++)五个级别;将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检测数据用免疫比浊法再次检测,结果以<19mg/L判定为阴性,用(-)表示;>19mg/L时判定为阳性,用(+)表示。
DN早期组、DN晚期组、对照组经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及免疫比浊法检测,比较其数据,计量数据进行Ridit分析及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达,组间比较应用F检验。
表1临床检验结果显示,三组研究对象的尿蛋白干化学定性结果及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对比: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阳性率大于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性。
表2 47例免疫比浊法检测阳性标本,尿蛋白干化学定性为阴性标本。7例标本免疫比浊法阴性,经双波长反射测光法为阳性。χ2检验表示这两种方式在尿蛋白定性检测时存在不一样的阳性检出率(P<0.05)。
表1. 三组经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及免疫比浊法检验数据对照分析表
表2. 正常对照组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及免疫比浊法检验数据对照分析表
表3可以看出,DN初期组有110例免疫比浊法检测阳性标本,尿蛋白干化学定性为阴性标本。8例标本免疫比浊法为阴性,经尿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为阳性。χ2检验提示两种检测方式在尿白蛋白定性检测时的阳性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P<0.05)。由此说明,肾病早期尿免疫比浊法检测呈阳性时,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可依旧呈阴性。
表4分析DN晚期患者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及免疫比浊法检测,其阳性例数逐渐升高,提示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对中晚期患者较敏感。
根据表3、表4,对病程不同的DN患者经尿蛋白干化学定性及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作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病程的逐渐延长,尿蛋白干化学定性及免疫比浊法阳性例数也在逐渐升高,两者呈正相关(P<0.05)。
表3. DN初期组经尿蛋白干化学定性及免疫比浊法检测数据对照分析表
表4. DN晚期组经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及免疫比浊法检验数据对照分析表
根据表5分析,免疫比浊法检测呈阳性其含量刚超过正常范围呈阳性时,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为阴性;尿蛋白干化学定性呈阳性时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不仅仅呈阳性,且含量超过正常范围;尿蛋白干化学定性呈弱阳性,免疫比浊法的检测含量依然超过正常范围,但不排除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检测结果。
表5. 三组病员经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与免疫比浊法呈现阴性(-)、阳性(±~+++)时mALB含量对照情况表
说明免疫比浊法较干化学法更为精准,更能准确的反映出患者肾脏损失的情况。故免疫比浊法在日常体检或提早确定诊断DN方面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危险、严重和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致使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因素,严重危害病患的健康与生命[1]。有20%~30%的DM患者并发DN,且起病多较为隐匿,当临床出现蛋白尿时,病情多数已转为DN期,肾脏已发生不可逆病变。早期发现肾脏病变,并及时诊治,可在一定条件下改变DN[2],延缓疾病的发展,最大程度上降低病人的死亡几率[3]。
本文对干化学法尿蛋白定性及免疫比浊法的检验数据展开了对比及分析,数据表示两种检测方法在检验尿蛋白结果中,检验数据有着统计学差异。干化学法检验尿白蛋白对初期DN检查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干化学法对DN早期检查有着不可小视的意义,但对尿蛋白的敏感性较低,很难筛查出如DM、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早期肾脏病变[4]。而免疫比浊法检验尿白蛋白与干化学法比较,更确切、灵敏、更为敏感和较少的干扰要素,可以作为一种初期DN的确诊方式。故有必要将免疫比浊法作为医院常规检查或早期诊断疾病的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确诊率和治愈率,值得去广泛践行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