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厚芸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的学习越来越受到学生与家长的重视。而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乃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并且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再向学生细致地講述分析出来的结果,生怕遗漏要点。但是,教师这样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不能够积极地动脑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相对固定、僵化,并且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拿朱自清的《春》来做例子,一篇美文,在教师的“拆解”之下,完全少了品味美、发现美的过程,活生生地把一篇美文背后的意境强加给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千篇一律的感受。
(二)教学中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于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甚至“教师代替学生回答”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对文章进行自主理解与分析,使学生难以对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共鸣,对表达的哲思进行内化;就会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即作者明明不是这样想的,是你们强加给作者而让作者有这样的感受。阅读理解就是要让学生发挥他的主体地位,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身临其境去感受、理解。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较少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少之又少。教师通常专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并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进度,导致教师不能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这种状况普遍存在于目前的教学活动中。就以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为例,学生分层较大,有时候我认为比较好理解的题目,全部变成我“一厢情愿”的简单;有时候却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这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太少,完全没有掌握好学生的理解情况。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很难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这就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不到积极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时候入手,找一些趣味性强的课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开阔视野,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师就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凸显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教师需要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对学生起到示范与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主动地进行阅读理解,从而更加快速地掌握阅读技巧,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我现在就在尝试这样去做。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时代所需。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就是带着大家去一条未知的道路上去寻找方向,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拿学习古诗而言,教会学生自学古诗的方法、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是学习一首古诗的关键,我的课堂上这一步都是学生自己去完成。接着,抓住诗中的关键性的句子和词语是学习古诗的钥匙。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会发现学习古诗一点也不难。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教师得以顺利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拥有良好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使沉闷的课堂氛围变得积极活跃,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进行拓展阅读教学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都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很少将语文阅读延伸、拓展到课外,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开阔学生眼界,从而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并且,对课外读物进行阅读理解还能够有效地反应出学生真实的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现阶段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并且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