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摘 要】对于古典舞来说,身韵美是舞蹈的灵魂,是古典舞最本质的内涵。在古典舞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身韵的审美教学,可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舞蹈经验,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古典舞艺术的精髓之处,从而提升他们对古典舞学习的基本功。鉴于此,本文将从身韵审美的角度对古典舞教学进行分析,研究古典舞教学的新思路,提升舞蹈课堂教学品质。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审美;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188-01
古典舞汲取了传统舞蹈中的精粹,同时又经历了现代精神文明中得到了浸润,形成了“形神兼备”的独特舞蹈艺术种类。学习古典舞,不仅要掌握舞蹈外部形体动作的基本功,还需要舞者与舞蹈在神采和气质上的统一。因此,在学习古典舞时,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身韵的审美教学,提升学生对古典舞的审美素养,进而帮助学生完成素养沉淀,提升舞蹈功力。
一、古典舞的身韵概述
古典舞出自于传统舞蹈艺术、戏曲文化艺术及其他多种传统艺术之中,但它并不是多种艺术形式的杂糅,而是通过优秀艺术成分的汲取和融合,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于以上几种艺术形式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在古典舞艺术中,它既对舞蹈的身、形、步等技艺有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又传承着传统舞蹈和戏曲对神态、气质和韵律等的严格要求,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身韵。通过对古典舞身韵美的欣赏和研究,可进一步了解每支舞蹈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和思想感情,这就让我们在技巧学习的基础上有了更多对于舞蹈情感的细腻理解,从而更有利于我们在古典舞的世界中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
二、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
(一)古典舞的形态美。在舞蹈艺术中,以舞蹈的动作、体态以及舞蹈中的姿态共同形成了舞蹈形态。古典舞源自于中国传统艺术中,其艺术形态自然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古典舞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哲学、儒学、道学等多家思想,其舞蹈形态也受到这些思想文化的影响,以独特的神韵和气质出胜。 随着古典舞与现代社会文明的进一步融合,古典舞将会更多的利用现代社会中的优秀成分,在艺术形态中不断摸索和积累,力求在形态艺术中能够更上一层楼。
(二)古典舞的动态美。动态美是古典舞身韵审美中的又一突出特征,其主要表现是将舞蹈中的运动形态,或动或静通过艺术的组合进行表现出来,让肢体动作和姿态更具备美感。动态美中最突出的美感是通过动静结合,将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完美的宣泄出来,让舞者与观赏者共同置身于一种情感环境中,从而达到舞蹈观赏的目的。古典舞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主要的形态特征是“行云流水”,所谓行云,就说的是云卷云舒搬的静,而流水,也说的是一种如溪水潺潺般的动,古典舞中的行云流水,就是将动和静的两种不同形态完美结合并表演出来,从而让舞蹈艺术更具有审美性和观赏性。
(三)古典舞的势与度。古典舞中讲究对舞蹈的身法、节奏进行控制和把握,起承转合、轻重缓急都需要有一定的节奏性和规律性,从而让舞蹈有轻快、紧凑的韵律感,这也属于身韵美的一项重要特征。对于古典舞中势的研究,应该重点从舞蹈动作的韵律和节奏中入手,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研究。
在把握古典舞中“势”的同时,还需要掌握好舞蹈中的“度”。这个度,是舞蹈运动形态中的尺度,也是运动形态中的维度。所谓张弛有度,古典舞中应注重动作技巧和动作衔接中的规律性、适合性,从手指上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到一个眼神,都应该有适度的运动轨线,不能过度。
三、古典舞身韵审美课堂教学思路
(一)建立完善的审美教学体系。首先,提升古典舞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建立全面的审美教学体系。从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以身韵审美教学为基础,综合考虑学生对舞蹈审美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审美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进行审美学习积累。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进行文化因素特别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元素的积累,帮助学生多方面了解中国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
(二)加强对身韵审美教学的认识。身韵审美学习是学生古典舞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为此,在学校课堂中应逐步加强对学生身韵审美的认识。首先,学生对于身韵的主要内容应该有正确的主观认识,了解身韵美的几种基础特征及它们对于古典舞表现形式的重要性。其次,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还应该掌握好审美教学的规矩,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身韵审美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了解身韵审美中的形态美、动态美、规律美和协调美,从而加强学生对身韵审美的深刻认识。再次,教师还应该逐步更新教学观念,及时进行最先进的教学知识补充,学习相关更丰富的审美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教学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古典舞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结晶,进行古典舞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以审美认知为基础的系统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掌握古典舞的精髓,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素养,帮助学生增进对古典舞的了解,也才能学好古典舞这门艺术。
参考文献:
[1]馬茜.关于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与课堂教学研究[J].商情,2017,(33):196.
[2]赵曼.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与运用[J].音乐时空,2014,(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