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靖
摘要: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逐渐趋于成熟,大学阶段也是其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是当代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回归教育本真追求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131-02
一、功利社会造成生命教育普遍追求工具理性
(1)社会集体的主流意识对于生命教育的影响。社会集体的意识能够影响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个人意识,社会群体对于生命的看法的主流意识,对于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形成有着控制和凝聚的功能。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的沉疴存在,社会群体的意识有着间接的影响,也是一种外在的因素。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看,正确的社会意识对于学生的生命看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来说,错误的社会意识对于学生的生命意识形成起着消极阻碍作用。从消极方面来看,当代社会主流意识的传播途径丰富,使得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大学生对于社会中的信息接收过于杂乱,即使随着知识积累,大学生有了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但这并不能阻止社会中消极的生命意识影响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树立。网络环境属于社会中传播思想和外国的文化渗透的主要途径,网络信息传递给学生过多的价值观念,然而学生没有强大的信息过滤能力,使得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被社会所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现代社会对于生命的重视程度已经慢慢提高,社会群体已经渐渐的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尤其是学生们的生命教育,随着学生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人们也相对地提升了对于生命质量的需求,追求高质量的生命,成为社会中普遍的目标需要。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存在问题与社会因素有着分不开的联系。
(2)社会功利化的追求不断提高从而忽视生命教育。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人们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由基本的生存问题提高到生活质量的问题,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严重忽视精神生活。生命这个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面临死亡时才会想起的词语。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应当引导大学生直面死亡,向死而生,使当代大学生的生命得以完整。
(3)社会竞争压力过大使得大学生生命教育缺乏时空维度。生活节奏加快,每日每夜奔波于工作与人群之间,每个人对于生命好像并没有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彻底的审视。无法对生命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无法完成生命教育的整体内容。生命教育是长期的渗透式的教育,即使没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专业的生命教育,但是在长期忽视生命教育的后果出现之后,对于生命的惋惜却是为时已晚。生活压力的增加,导致身心难以承受,身体健康和心理的健康都难以维持正常水平。
二、学校生命教育在人文和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1)生命教育体系不完善。现代学校教育课程中几乎没有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即使在其他学科中对于生命教育有一定的渗透,但是没有系统的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没有系统的建构,使得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得到较好的知识性的灌输和实践性的体验。学校教育在生命教育的途径中属于主要途径,因此,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的出现,其重要因素是学校因素。
(2)师资力量不足。因为学校并未设置专门的组织管理生命教育方面的工作,所以对于生命教育的专业教师也并没有专门的配置,大多数学校的生命教育课程是由其他相关专业的老师兼顾的科目。因此,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才是生命教育的关键,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除了学校的课程安排之外,学校的主要工作者——教师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既然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具体课程,那么教育者在生命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可抛弃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3)专业知识不完备。当代高等学府某知名学校的“宿舍饮水机投毒”事件曾是社会热议的问题,该犯罪学生并不是学术水平不够,而是对于生命的正确认识不够完善,对于生命的漠视和践踏与知识的储备显然并不是成反比的。除了学校的课程安排之外,学校的主要工作者——教师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暴力事件、老师殴打学生事件、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事件……一件件触目惊心令人愤恨的事情,确确实实地发生在教书育人的校园中,教师的不以身作则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相当程度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既然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具体课程,那么教育者在生命教育方面都有着不可抛弃的责任,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4)缺乏生命教育实践。理论脱离实际是不可取的,但在教学实际中理论与实践往往是不匹配的。在教育工具化越来越显著的当代,对于知识的工具性的追求才是目的,然而在工具理性的笼罩下,教育实践的实效性却越来越被弱化。学生缺乏对于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是不能真正地认识生命的,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令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而不只是理论知识的增加。生命教育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和谐的生活环境,因此生命教育即使在学校方面也不能脱离生活实践。
三、家庭中生命教育欠缺
(1)家长并不能正面引导孩子。家长作为学生最亲近最熟悉的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学生对于生命看法的变化,同时也有条件能够第一时间对于孩子不正确的观念进行改正。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部分家长忙着赚钱,很少有机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往往完全寄托于老师的教育。家长教育意识的欠缺,是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出现问题的最直接的因素。
(2)家庭教育的方式传统。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很难在后期的教育中予以扭转。家庭环境给学生以影响,制约着学生的活动,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家庭环境的特点在于普遍性、长久性、渗透性,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具有感染作用、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但是,当代的家庭教育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家长经常边责骂边打孩子,一贯地对孩子进行命令式的说教,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3)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家庭教育容易出现差距。目前社会中家庭的构成越来越多样化,家庭成员的缺失、家长角色的缺失是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的生命态度出现问题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结构不完善,家庭成员的关系不够和谐,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完整细心的照顾和关怀,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当代大学生不可能树立起良好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信念。相反的,在对孩子视如珍宝的家庭里孩子的地位甚至高于家长自身,对于孩子的要求一呼必应,造成孩子情绪化对待生命,对于生命严重缺乏敬畏之心。因此,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和家长的关爱程度低都是造成家庭教育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效用的关键。
參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张素玲.生命教育[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
[3]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4]柴志明.大学生命教育论: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