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在山东货币史上,齐刀币和北海币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国家统一发行货币,山东在大部分历史时期并不具备货币铸造权,然而,历史的独特性就在于,普遍规律中还有独特个例,齐刀币和北海币,一个占据辉煌古代史的开端,一个为红色政权发轫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在济南的山东博物馆、齐鲁货币博物馆,淄博的大顺世界钱币博物馆,以及烟台、临沂等地的革命历史博物馆,都能见到齐刀币和北海币。山东各地还有一些钱币收藏爱好者,收藏整理大量古钱币。
齐之法化:
弯刀立东方,辉煌肇始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流行,并形成了布币、刀币、楚贝、圜钱四大体系。
当时的齐国货币可分齐刀和賹化圆钱两类,齐刀由生产工具青铜刀削发展而来,始铸于春秋,流通至战国末年。面文共七种:齐之法化、即墨之法化、即墨法化、安阳之法化、莒(谭)邦法化、齐建邦长法化、齐法化。
齐刀整体比较厚重,外形多为尖首、弧背、凹刃,尾端有圆环,面背皆有齐国文字或饰纹,文字多为大篆字体,较为精炼简单,与当时的战国青铜宝剑所刻文字近似,主要流通于齐、燕、中山等国。
齐刀价值区别在于上面的铭文字数,一般说字数越多价值越高,最少的是“三字刀”,而以“六字刀”最珍贵,目前全国各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六字刀”总数不到50枚。
在位于临淄的大顺世界钱币博物馆,藏有两把五字刀,两把四字刀,一把三字刀,一把六字刀,这一套齐刀币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也在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中获得认可。六字刀之所以珍贵,是当时出的比较少,它不是流通货币,是一种纪念币,是最早纪念币的雏形。由于出土数量不多,所以价值很高。位于济南的齐鲁货币博物馆,亦藏有大量齐刀币。
“齐建邦长法化”——对这六个字,历史上有过多种解读,清代学者蔡云、刘心源解释为“齐造邦长法化”,意思是“建造齐邦的君长”。这些学者认为“六字刀”是田齐的开国纪念币,铸主是齐太公田和或齐威王。不过,有民国学者将“六字刀”第二字释为“返”字,认为“六字刀”是由返回齐邦的君长铸造。齐湣王时齐燕交恶,燕将乐毅率五国兵马伐齐,攻下70座城。后来,燕惠王即位,中了反间计将乐毅召回,齐军击败燕军并收回全部70座城。当时湣王已死,齐人便将湣王儿子迎回临淄即位,这就是齐襄王。按“返邦”之说,“六字刀”就是齐襄王铸造的返邦纪念币。
不管是齐襄王所铸,还是田和所铸,齐国刀币的形态,都代表着纷争的战乱年代,说明齐国的骨髓里透露着重视战争之思维,是经济战也好,是正面战也罢,齐国人能在春秋战国有得一席之地,是有着很深层次原因的。
齐国自姜太公建国以来,就颇重视经济贸易,到后来的齐桓公时代,管仲说:“先王运用货币,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齐国就是以控制货币流通来控制经济的大国,也是最早运用金属货币流通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诸侯国之一。
史书中有“齐纨鲁缟”的故事,说的是齐鲁交界,多有战乱。齐桓公想要彻底征服鲁国,便向管仲求得良策,花大价钱收购鲁国之缟布,以国家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方式,派遣官员到鲁国去收购缟布。鲁国人的缟布,原材料都来自桑树,鲁国到处都有这种树木,闻听齐国有钱人们如此喜欢缟布,而且还是国家层面出动来买,就发动全国臣民,共同种植桑树,为齐人制作缟布。哪里知道,第二年,齐国突然断绝与鲁国来往,取消收购缟布的战略,还禁止齐国粮食流入鲁国。当年鲁国臣民大多跑去种植桑树,荒废了粮食种植,导致鲁国大饥荒,齐国以此经济之战,大胜鲁国。
齐人在经济上的智慧,历代传承,到战国时代的田氏执政时期,更是被贵族子弟用得游刃有余。田常任相国之时,就深得管仲“货币战争”精髓,搞的是“大斗出贷,小斗收还”的把戏,看起来是田常扶持了借贷人,主要是为了收揽人心。史书载:“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当时的齐国有四大家族,享有非常的势力,如果田氏要想在齐国朝堂之中立足,夺取最大的权力,就要将这四大家族进行驱逐或者征服。因此收买人心就是田常首要要做的事情。
《史记》载:“田常弑简公于袪州。田常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平公即位,田常相之,专齐之政,割齐安平以东为田氏封邑。”经数年之努力,田常独揽大权,甚至发动宫廷内乱,弑杀国君齐简公,另立君主齐平公,此后田氏就成为齐国唯一的权臣,老旧贵族们已经无法与之对抗。而且田常立新君而后,“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脩功行赏,親于百姓,以故齐复定。”对内和对外,都是用的利诱政策,这显然是玩政治的高手,也可说是拿钱来买人心。这在历朝历代的权臣身上,都能看到如此的影子。
齐国政权即为田氏所独占,齐国君主被架空而后,田氏权力成为世袭,齐国虽有国君,朝臣知有田氏,却无君也。此后内政外交,皆系于田氏之手。到几代后的田和时期,田氏在齐国的声望,早就超过了姜氏。
北海币:战争中的金融对决
在山东,北海银行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作为曾经的省级银行,它是人民银行的三大前身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它由小到大、由农村到城市,其全部活动具有“战时金融”和“地方金融”的特点。它发行的纸币,抗战时期是山东根据地的主币,解放战争时期成为山东解放区乃至华北、华中解放区的本位币。
2014年12月1日,北海银行纪念馆在临沂开馆,无偿向社会大众开放,提供红色金融文化的陈列展览、研究交流和教育培训等项目。
步入北海银行纪念馆,以北海银行历史为展示主体,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11年间的各种文物、文字资料、重要人物生平、遗物、伪日等各种反动势力发行的钞票票样、各时期北海币票样、各种货币与当时物资兑换数据等相关资料,以编年形式全景式反映了山东地区金融发展历程。
而在莱州,一提起“北海银行”,上了岁数的老人都知道。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伪“联合准备银行”的“联银券”充斥市场,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币值急剧下跌,奸商巨富乘机滥发票券,大发国难财。
1938年3月8日,中共掖县县委举行武装起义。在总指挥郑耀南的率领下攻克了县城,枪毙汉奸县长刘子容,组建“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成立了山东最早的抗日民主政府“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财经委员会。
青岛中鲁银行经理张玉田,因受青岛金融挤兑风潮和七七事变的影响歇业回家,郑耀南去看望他。张玉田说:“你们举抗日大业,正是用人之际,可惜我只会干银行管票子,不能为你们尽心效力。”郑耀南说:“现在我们缺的就是干银行管票子的人才。”
张玉田当场答应帮助筹办银行,并应邀担任行长。他们先请人设计绘制出票面图案,然后到青岛托人镌成铜版。由于敌人戒备森严,张玉田把铜版装在一个金属箱子里,再将箱子缝焊起来,用铁链拴在船底,几经周折带回掖县,再托人到天津购买奇缺的印票用的道林纸。后又经张玉田多次到青岛等地搞印模机、钢板及吸纳有经验的工人后,印钞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并于1938年10月印出了第一批纸币。
当时,北海银行总行设在掖县城内大十字口南路西“大鸿昌”,下设蓬莱、黄县两处分行。
在那个年代,由于惯匪、伪军经常卷土重来,北海银行先后随军多次转移。
1938年10月,伪匪张宗援、刘桂堂侵人胶东地区,银行随军转移。当时行长张玉田因事不在银行,秘书来不及向他请示,就率领员工雇了两辆大车,把最重要的票版、账簿等资财装载起来,出了城门同大部队汇合。工作人员白天坐船到海上,晚上再回到陆地,朝出夜归一直过了半个多月,后经研究决定暂时疏散隐藏。后来,抗日民主政府撤出蓬莱、黄县、掖县,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和胶东特委的领导机关转移到莱阳城北与招远交界的张格庄。
至此,早期的北海银行暂时停业。
后来,张玉田投靠驻在莱阳境内的国民党山东省第八区第三旅旅长赵保原。不知是因为这段经历还是帮助中共创建北海银行,抗战胜利后,他被当时的青岛市长李先良枪杀,其命运令人惋惜。
1940年8月,北海银行总行在鲁中地区的临沂县青驼寺(今属山东沂南县)成立,由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财政处长艾楚南兼任行长,洒海秋参与北海银行总行的创建工作,从1941年4月以后一直担任北海银行副行长。
1941年,山东分局提出“建立独立的银行业务,使银行成为调剂金融、巩固法币、投资生产的经济命脉的中心系统”。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决定“建立独立的北海银行系统”,“并在各地建立北海银行分行、办事处与银行网。”这时,北海银行总行机构建置已基本健全,内设营业、会计、发行、出纳等科,共有工作人员50余人,印钞厂有印刷机4台、打码机3台,印刷面额分别为1元、2元、5元、10元北海币。
1941年7月,冀鲁边分行成立,陆续印制发行加盖“冀鲁边”的北海银行币。1942年2月,在莒南筹建滨海印钞厂,9月滨海办事处改为滨海分行,陆续发行加盖“滨海”的北海银行币。1944年7月,成立鲁南分行,鲁南区初期不印制钞票,所发行的钞票是从滨海分行调来的。1944年冬,在平邑县的天宝山区建立了鲁南印钞厂,开始印制发行加盖“鲁南”的北海银行币。这一时期总行发行的山东版北海银行币及各分行发行的北海银行币均仅限各区域流通使用。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是北海银行发展的鼎盛时期,各印钞厂也得以发展壮大,主要工作也由农村转移至城市。
从1944年8月开始,总行发行的山东版北海银行币由鲁中区扩大至鲁中区及鲁南区。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立,1945年8月,北海银行币开始在山东不分区域等价流通。1946年底,陈穆率华中银行及其印钞厂北撤山东,在中共华东局的统一领导下,华中银行与北海银行合并。
1948年10月5日起,山东的北海银行币与华北的冀南银行币、晋察冀边区币固定比价互相流通,11月16日又宣布北海银行币与华中银行币等价流通。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颁发布告指出:“华北銀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
因工作的需要,北海银行继续营业。1949年1月底开始回收北海银行币,2月初停止发行,4月北海银行进驻济南,至11月1日改称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北海银行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