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

2018-12-08 17:44赵红艳于治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实施效果翻转课堂

赵红艳 于治涛

摘要:文章以网络传播专业必修课程《新媒体传播》为例,从内容条理性、师生角色分工明确性、学生互动与沟通程度、课程趣味性、学生期末成绩五个维度,探析翻转课堂应用于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教学效果。统合学校教学评估数据、在学生中发放的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资料,可以肯定翻转课堂模式在丰富课堂内容、促进课堂参与、增强学生自主能力等方面的显著效果,且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与兴趣度。

关键词:翻转课堂;《新媒体传播》;实施效果; 满意度

互联网与大数据使知识的传播与获取模式产生急剧变化,教与学由内在的、个体的行为一变而为互动的、合作的、在线完成的活动。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界脱颖而出的翻转课堂被称为开放式教育的标杆性成果,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虚拟平台与传统课堂交叉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自主信息选择能力。翻转课堂模式的主旨与特征,恰好契合了新闻传播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

一、 翻转课堂在新媒体传播教育领域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翻转课堂是更大范围内的教育改革运动的成果,最早由美国科罗拉多州两名教师尝试,重组课堂内外时间分配,教师在课前将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在线方式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分析、阐释甚至改进。这一模式在美国获得极好反响后被进一步演化,逐渐超越课堂操作实践而上升为教育学方法论。

新闻传播专业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尤为关注。相对于传统课程而言,新媒体传播相关课程依托日新月异变化的现代科技,对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时新性、实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基于此,本文选取作者讲授多年的《新媒体传播》课程为例,结合国内外翻转课堂实践的成功案例,构建新媒体传播教育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二、《新媒体传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翻转课堂对传统多媒体教学的颠覆性改变不仅体现在更为多元化的数字化平台的运用,更在于计算机通讯技术、大数据与各个学习环节的融会贯通。课前,教师通过微信群、微博等虚拟数字平台布置教学任务、提供教学资料、进行远程答疑,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选择、学习教学资料;课堂中,学生小组借助数据库和在线网络以文本、图表、动画、网页、超链接等形式进行任务展示;课后,在反思与检测学习成果时通过网络平台发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并进行资源与知识共享。

在既有文献中关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传播教学的独有特点与要求,构建《新媒体传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1)。

在上述模式中,教师由传统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监督、辅导、答疑为主,学生转变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此外,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与小组协作也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因素。无论课堂内或课堂外,学生工作都是建立在与同伴互动和合作的基础上。

本文用以样本分析的《新媒体传播》是笔者所执教的黑龙江大学网络传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必修课程,54课时分为18周完成,每周3课时,共3学分。本文拟以2015级网络传播专业本科班2016~2017学年《新媒体传播》课程为例收集数据,因为该班人数相对适中,60人,男女生比例分配得当,比较适合进行分组协作。而且该班级是笔者尝试《新媒体传播》翻转课程教学模式的第三个班级,环节操作更为熟练,所获取的数据也更为稳定,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本文用以测量分析的因素为:1.课程内容条理性;2.师生角色分工明确性;3.学生互动与沟通程度;4.课程趣味性与学生对该门课的满意度;5.学生的学术表现。

用以分析的数据通过以下方式获得:1.黑龙江大学教务处教学评估数据。在2016~2017学年《新媒体传播》课程中,60名学生全部参与评教活动。2.在2015级本科班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在学期中一次课上进行分发,15道问题都以评分矩阵量表形式呈现,回收有效问卷55份。此外,还由笔者研究生代劳对该班级5名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3.该本科班级2016~2017学年《新媒体传播》课程期末成绩单。

三、《新媒体传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

通过教务处评教系统提供的数据来看,《新媒体传播》2016~2017学年评教总体结果非常出色,综合60名学生评分得出平均分为98.8分,在该学期参加评分考核的35门课程中居第2名。进一步结合对该班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数据,从内容条理性、师生角色分工明确性、学生互动与沟通程度、课程趣味性、学生期末成绩五大方面对《新媒体传播》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

(一)内容条理性

80.8%的学生赞成翻转课堂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整合所学内容,对知识的掌握更具有条理性,有助于把握知识侧重点,并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此外,从学生的评教留言和对样本班级学生的半结构化访谈也能得到学生的积极评论,“课程内容条理非常清晰,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要求很明确,大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具有创新性,大家受益匪浅”(2015级本科生)。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计划明确了该门课的学习方式后,会更加清晰自己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而且,为了跟上整体的教学步伐,学生必须课前自主选择信息、学习相关资料、与同学进行小组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

(二)师生角色分工明确性

69.2%的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转换进行了积极评价,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了自身学习定位的变化,并且对于自己新角色的表现体现出较高满意度。翻转课堂模式中,看似教师的讲授时间大幅缩少、负担有所减轻,实则教师的职责分布于课堂实施的各个环节。学生在评教系统和半结构化访谈中对于教师在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进行充分肯定,“我一定要高度赞扬我们的老师,是她的努力使学习效果更为突出。我提倡其他老师在其他课程中也应努力采取这种新型授课方式”(2015级本科生)。而对于学生的角色转换,学生自身的评价更为真实,“最初一周我还有些困惑,因为之前从没接触过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但是这种困惑很快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强的自信”(2015级本科生)。

(三)学生互动与沟通程度

合作、互动、沟通是传统课堂最为欠缺的环节,而在新型教学模式中,73.1%学生赞同自己与老师及其他学生的交流得到极大改进。对于传统教学中最为匮乏的沟通与合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之视为改进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了学生对于教学成效的肯定,学生很珍惜与同学们的合作机会,有的学生甚至提到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能与其他更多小组的学生合作,或者小组成员间定期轮换。“我对其他小组成员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很感兴趣,我想如果各个小组能定期交换组员,每个人就能分享到更多其他同学的观点”(2015级本科生)。

(四)课程趣味性

趣味性是保证学生学习热情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无疑相对于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调查结果可见,第一个问题中57.7%的学生在该门课开课前就通过教师的教学计划对课程产生了很高的期待,第二个问题显示通过整个学期的学习,73.1%的学生表示“会推荐其他学生选修这门课”。有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每次我都既期待又有压力,但是我必须得承认,这门课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课”(2015级本科生)。

(五)学生期末成绩

本文将样本班级的2015级本科生的期末成绩与2014级、2013级进行纵向对比,成績为百分制,可见实施翻转课堂的两个年级平均分数远远高于非翻转课堂班级,且没有60分以下不及格人数。详细对比2014级与2015级,可见2015级总体成绩和各分数段成绩均要略好一些,90分以上高分人数占据全班总人数近一半,一是因为该年级是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的第三年,整体环节运作更为流畅与成熟,避免了前几年授课中重复出现的问题,二是因为该班级人数相对最少,利于小组协作和教师的针对个人性辅导。

通过学生评教留言、问卷调查和非结构化访谈,可见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自我学习能力,且能督促学生更为条理化、结构化掌握进行信息和知识管理,合作、沟通、小组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和培养。而以上恰恰是新世纪人才所必需的素质。

猜你喜欢
新媒体传播实施效果翻转课堂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基于微时代的公安院校网络舆情监察课程建设探索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