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鲁俊,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我国城投公司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税制改革、政府投融资改革的背景下,第一批城投公司应运而生。自从198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地纷纷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因素,地方政府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大力投入;除此之外,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地方政府苦于财力不足,筹资受限。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城市投资公司成立,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城投公司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09年3月,《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直接指出具备条件的政府能参照相关法律打造投融资平台,进行融资。之后各地名目繁多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呈几何级增长。2009年,信贷大潮的爆发,"4万亿”投资刺激的出现,银行出现了很多新增贷款,走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宣布将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迎来了繁荣期。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瓶颈,有些问题急需解决:负债较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和获取融资的方式非常单一,应当加大创新力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对财政和土地依赖性强,偿债风险逐步增加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己经开始危及到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安全。为了尽可能降低投融资平台所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来进一步规范城投公司融资活动,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
现阶段,对于绝大多数政府投融资平台而言,资产负债率都超过70%,这样的结构会让企业产生较多财务费用,除此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也无法满足城投公司在多元化融资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城投公司而言,其进行投资的项目主要以非盈利型项目为主,不具有明显的盈利特征,相反,公共服务的特征相当明显,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类项目完全无法依靠自身来回收投资成本,由于收益能力有限,对其偿还贷款的能力造成一定的威胁,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出现“借款付息”的局面。
城投公司应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将盈利、非盈利项目组合在一起,通过后续开发来推动前期基础建设,以借款这种形式来推动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配套设施,提升商业价值,帮助借款人获得盈利,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也能从中受益。对实际操作而言,可以从市政建设着手,从无形资产处获得更多资金,更好地经营市政资源,从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出发,挖掘潜力。
通融资平台的建立旨在获得资金,帮助公共产品缓解资金压力,但从实际效果来讲,政府部门对投融资平台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对这些平台而言,最为常见的融资方式就是银行贷款,不仅融资成本高,而且风险频发。所以,地方政府需要转变现有观念,对基础设施的性质进行判断,利用不同的融资渠道来支援不同的基础设施,从而提高公共产品建设和提供的效率。城投公司可以采取信托方式进行融资。通过与信托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项目类信托计划,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这种方式虽然相较银行贷款操作稍显复杂,资金成本也更高,但其优势在于可以一次性融入大量资金,而且融资期限也更长。此外,这种方式更加能将社会公众的闲散资金集中到城投公司的融资活动中来,有利于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国家开发银行应该始终秉承“强化国力、改善民生”这一基本理念,重点支持支柱型产业的发展,推动国家重点项目的稳步运行。贷款特点是融资额大,期限长,融资成本低。开发银行提供额度较大的贷款,在这样的条件下,公司应该把握机会,尽力完善内部条件,积极探求与开发银行的合作模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开发银行获得贷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城市化进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本文以X市城投公司为例,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进行相关探讨,找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以促进城投公司更好的发挥其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助力未来城市建设。首先,当前城投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过度依赖土地出让和银行贷款,导致风险过于集中;城建项目多为非盈利性,资产收益能力差,持续融资的能力不足;企业定位不明,政企不分现象严重,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其次,城投公司内部要想通过改制求生,则必须明确目前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摆脱过去行政指令式的运作模式,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市场化运营,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的收益能力,吸引民间资本,拓展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同时,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体系,防范相关财务风险。最后,作为政府,需要明确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益性,明确市场机制在公共产品的部分领域存在着失灵,及时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承担其提供这类基础设施的责任,不能产生收益的项目应该在财政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尽量降低其负担。同时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树立起有效的经济意识,采用科学的规划手段,提高配套基础设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