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2018-12-08 01:46彭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工匠课程体系

文/彭花,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工匠精神的精髓是精益求精,主要体现在企业生产与服务过程中,但始于职业教育。对德国制造企业来说,“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在德国学校职业教育中,着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德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的美誉奠定夯实的基础。因此,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起着引领价值,培育学生的作用,而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培养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价值

1.1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层次进行理解:精神传授、精神特质和精神境界。

首先,精神传授。所有的技艺都是口传心授。在对一门记忆进行传授时,应把专注、耐心和坚持的精神也传递下去。这种精神传授可以让自己的行为感染周围的人。其存在形式为家族传承和师徒制度两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传授方式已不实用。

其次,精神特质。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传统的尊师重教习俗下发扬光大。无论是子继父业还是师徒相授,一般都会选择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授技艺,但可能会发生断代失传的风险;二是追求至善至美的工匠精神。在制作一件精细的器物时,往往需要经过繁杂的制作程序,需要凭借高超的技艺去完成。但可能存在急功近利、偷工减料的风险;三是成就于求富立德的创业过程中。历史上,大部分工匠都是凭借其技艺养家糊口。但在社会上立足之后,会考虑怎样谋取更多的利益,进一步稳定其社会地位和事业。这种创业者大都是一个人或者一批人艰苦奋斗创业的过程;四是在精益求精的创造过程中革故鼎新的。创造性主要是在累计经验后进行的改进,如对“先天”的毛坯定型、模具制作改为“后天”的成品打磨和机械加工等等。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技术,得到“青出于蓝的胜于蓝”的成品。

最后,精神境界。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可以体现出其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工匠精神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坚定的专业坚守,可以利用其“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思考职业教育的独特性。

1.2 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价值

首先,工匠精神包含了工业文明的成果。目前,全球工业制造强国是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他们创立了名牌产品,这是因为他们注重工匠精神,对产品追求完美,是一笔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所以,可以从这一个角度着手研究职业教育。其次,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精神标杆。工匠精神不仅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以集中体现出其品质。工匠精神对于“德”的基本要求是敬业奉献。工作人员应做到工匠精神的“技”,坚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内在精神支柱,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有利于培养其专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养。最后,工匠精神蕴含着职业教育的立德树人。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立德育人是根本。把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经长期教育,可以提升办学文化软实力。

2 “工匠精神”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时应遵循的原则

2.1 可行性与发展性原则

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首先,职业教育是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一种教育,因此,在重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便学生在日后的现实工作中可以承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此外,还应注重职业课程体系的发展性原则。通过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改进之前的教育体系,使其具备先进性。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进行发展性教育,使其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

2.2 开放性原则

各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是人才,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学校可以把职业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内职业教育主要是输送合格的生源,为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使其走向国际化,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重构一个可以和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2.3 科学合理与实用性原则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合理构建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体系不仅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还要合理安排科学课程内容和时间,培养学生热爱工作、勤苦奋斗的精神。防止学生因不了解职业生活,忽略课程的实用性,无法实现职业教育在个人职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体现出其层次性,重新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3 “工匠精神”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路径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历经了30年的教育改革,中国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初露端倪。就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而言,经历了普高学科体系——能力本文体系——工作过程体系三次改革。尽管进行多次课程改革,但局部的课程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受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的影响,学科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以致人才培养存在系统性偏差,缺乏职业精神。学生毕业后很多专业知识都被抛到脑后,不能在现有岗位上展示自己的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更不用说施展自己的能力,弘扬工匠精神。

3.1 改革“三段式”课程体系,倡导“工匠精神”

国内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直沿用传统的普高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即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发展某一专业。按照相应的课程类型将此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目前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工匠精神打造了自己制造业的软实力。尤其是德国,凭借出色的科学家和成绩优异的工匠受到世界各国的尊重。但我国职业等级划分鲜明,大学生往往把公务员或在编的岗位视为理想工作目标。学校应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这种观点,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让其在社会财富价值中树立职业威望,进而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满足在社会职业需求,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去。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实践训练,增添课时。

3.2 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工匠精神

对我国的改革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一步是转变观念、协同发展。学校可以通过“一主、一辅、一隐”的教育体系培养人才,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尝试选择工匠精神“广谱式”培养方法。一是坚持专业教育为主,全面修订和改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平台+模块”,建立健全“工匠精神”教育体系,同时还应把立德和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全面加强理性教育;二是以实践活动为辅,选用“学分+能力”的考试方式。在职业教育课程全过程中应增添实践活动,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可以组织科技服务类项目、学生社团活动类项目、学生竞赛类项目以及社会实践类项目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三是强化人文类通识教育,如交通行业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人文社科类等等,要求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在对其进行综合素养培训时,可以最少设置一门交通类或电子信息类的课程,而针对经管类学生至少选一门自然科学类或工程技术类的选修课;四是以创新创业文化为引线,增添实践项目,实现文化再造。可以选择项目申报的形式组织“一院一品”“一院一坊”等活动。学校应向每一个项目发放资金支持。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学校文化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3 强化职业情怀培养,孕育工匠精神

职业情怀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从内心发出的一种真实的态度。职业情怀和职业技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知识的培养,还要注重对其热爱职业、热爱专业的情怀。向学生介绍历年来本校师姐师兄们实践的职业情操,如坚定执着、精益求精等等。无论哪一个专业的学生,只有从内心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表现出其敬业精神,专心工作。学校用一定的科研项目基金奖励成绩优异的学生,组织竞赛活动,如师生技能竞赛奖励、学生技能竞赛奖励等等。近几年,国内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已取得初步效果,增强了整体实力。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工匠精神可以让学生懂得在就业后应专心工作、热爱工作、追求卓越,提高自身竞争力。

4 结语

总之,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平台,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阶段,国家需要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因此,通过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重构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人才。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面临现实工作的压力,可以做到坚持奋斗,做一个德艺并举且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华.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与超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8):146-149.

[2]刘尚明.化工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方法研究与途径选择[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02):87-90.

[3]刘晴.高职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与理性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1):5-10.

[4]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4):24-2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工匠课程体系
90后大工匠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工匠风采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工匠神形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