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荟洁 张岩双 申国超,承德护理职业学院
素质教育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务人员,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完善的职业精神,才能真正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需要。
医学职业精神指医务人员在服务患者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是在工作中所必须坚守的职业道德素养,其应该是医务工作者对于自身和社会做出的承诺,不能单纯体现在医患关系上,要求医务人员需要以患者利益为核心,对自身的职责进行明确,在平等对待所有患者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现阶段,医疗卫生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体现在几个方面:技能上坚持精益求精,服务上做到真诚相待,态度上强调认真负责。基于此,医学职业精神培养的核心就在于要求医务工作者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为患者服务的坚定信念,实现价值观的高度统一[1]。
当前,医学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讲解以及实践技能的培训,道德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也会出现能力强而道德低的情况,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现阶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的内容较多,如品质教育、道德教育、美德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医学院校思政教育虽然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越发广泛关注,但是强调的是共性的道德水准而非职业教育的差异性,导致医学职业精神培养并没有能够在不同学科得到有效渗透。而实际上,不同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精神,在不具备针对性的情况下,职业精神的培养将会变得事倍功半。
培养方法单一是当前医学院校医学职业精神培养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从思政课程设置分析,多数医学院校仅仅是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范出发,没有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创新,单纯的课堂授课无法对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同时,在思政教育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其本身对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并没有形成客观准确的认知,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依靠记忆来形成医学职业精神[2]。
医务工作者的职能是救死扶伤,从根本上决定了医学的人文性,基于此,人文精神是支撑医学发展的动力,只有在思政工作中强调人文精神培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医学职业精神。人文教育的强化具体来讲可以从几个方面着眼:一是构建人文信仰,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确保其能够将人文精神设定为自身的职业目标,在人文信仰的支持下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推动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完善人文课程,人文精神本身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传递相对困难,不过可以通过增加人文教育课程比例,配合教师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推动人文精神体系的持续完善。课程设置方面应该优先向人文课程倾斜,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合理搭配来避免与其他道德课程的冲突。在课时安排上,应该坚持适度原则,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一是应该加强宣传工作,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儒家道德思想和医德理论,使得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提升职业精神培养的效果;二是应该设置专项经费,加快对于教学设施及教学材料的采购,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三是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将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医学专业知识教学中,提升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医学院校应该积极推进职业精神培养与职业实践教育的融合,确保学生在具备扎实医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医学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新时期医疗卫生行业的客观要求。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角色所体现出了社会价值。医学院校应该广泛开展医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进社区、医院导医台实习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医学相关的社会活动,在培养其责任感的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3]。
总而言之,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立足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在资金、课程、师资等方面为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提供良好保障,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卿,王三富,匡晓琴,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医学职业精神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5,(7):76-77.
[2]李明哲.医学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医学专业精神的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14):18-19.
[3]马菊花,王火松,严世荣.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评估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