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当决定把“新零售”作为关注对象时,我们发现自己走进了迷局。
“新零售”诞生2年来,相关研究多如牛毛,但是我们却无法通过这些资料得知:牛到底长什么样子。
似乎,每个人口中的“新零售”都不是同一种东西,而各家提出的“智慧零售”“无界零售”等概念,似乎与“新零售”又没有太大区别。
它就像一团迷雾,在商业舞台上翩跹起舞,令人目眩神迷,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却极少显露神迹。
我们试图从诸多定义中为它明确身份。比如:“新零售”与O2O(Online to Offline)有区别吗?有哪些区别?
我们尝试拨开迷雾,从现实应用案例中发现它的踪影。比如:它能为电商和传统零售渠道带来哪些改变?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又一次的渠道变革还是战略级的机遇?传统企业正在如何布局“新零售”?
然后把视线再投远一点,国外的“新零售”做得怎么样?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模式?
最后,让我们从层出不穷的火爆概念中回归冷静的思考。在认可“新零售”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它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比如新增的经济成本和社会问题。
耐人寻味的是,在策划这期封面的时候,共享单车企业已经大批死去。从红杉资本合伙人Michael Moritz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赞“中国的共享单车是全球创新典范”,到现在触目惊心的“共享单车坟场”,仅仅过去一年半的时间。
对于任何新事物而言,我们不仅要看到“新”的价值,还要警惕那些“新”的危险。“新零售”的路还很长,希望它能为我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