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袁,北京顺义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企的转型发展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确保资金的流畅运转,进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某国企下属物业公司负责开发区园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通过引进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使成本管理成效得到显著改观。应对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其在国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推广。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是根据企业发展状况,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建立成本管理框架,使成本管理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资金的流畅运转提供保障。成本源流管理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具体包括时间源流管理、空间源流管理和业务源流管理。企业决策者和成本管理人员以三大源流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的基准点,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成本管理计划,将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加以整合,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控。在国企发展过程中,必须找准成本管理的立足点,合理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和具体实施计划[1]。
从企业发展规律来看,达到一定阶段后,企业要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多元化战略管理措施,以满足企业业务扩展、扩容的需要。企业战略管理措施的制定必须与战略管理属性相互适应,在管理措施的执行过程中,会对企业成本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引发成本反向变动,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资金运行风险。因此,企业战略管理应与成本管理相互结合,在制定战略管理措施时,充分考虑与成本管理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对其进行及时调节。如果要改变成本管理内容,应充分考虑新管理制度的可实施性,确保成本可控,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支持[2]。
人是企业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主体。在企业成本管理活动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成本管理成效有关键性影响。此外、人力资源配置、人员工资等也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树立人本管理理念,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在此方面,应同时建立人员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强化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使其出动发挥降低成本的作用,积极提出成本控制管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在国企发展过程中,成本变动现象客观存在,引发成本变动的因素即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分析是预防性成本管理实施的前提,对成本控制成效有直接影响。总体来看,成本动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结构性动因,包括企业业务范围、企业规模、厂址、关键经营管理技术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企业经济结构的基础,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置,可以帮助企业获得行业竞争优势,降低成本控制风险;(2)执行性动因,具体是指在业务执行过程中,与生产和管理成效有关的驱动因素,包括员工凝聚力、工作效率、成本管理参与度等。只有对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带来的成本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预测,提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实现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目标。
企业的战略定位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制定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具体实施策略。根据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导,成本管理只有与战略定位相互适应、紧密结合,才能促使企业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降低成本浪费,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企业发展战略分为长期性战略目标和阶段性战略目标,其中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将总体战略目标按时间进行分解,通过在预期时间内,实现具体的分项目标,确保总体战略目标能够实现。成本管理应与之对应,及时分析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效果,找出成本超预算的原因,不断改进成本管理方法,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内部控制管理涉及到人力资源、行政、财务和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对成本管理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物资消耗、人员工资、库房管理等关键控制点都有重要的监督作用。通过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确保成本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的人才聘用和考核制度,适当增加激励措施,将成本管理成效与员工薪酬挂钩,可以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加强内部控制力度,从而提高成本管理成效。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价值链进行科学分析,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发挥价值链优势,消除不增长、负增长价值链,从而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价值链分析应从三方面着手:(1)对自身产品或服务进行分析,合理分配资源投入;(2)对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对比成本投入和获得价值,合理评估自身发展的优劣势;(3)对行业和市场价值链进行分析,为并购供货商等纵向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国企改革发展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成本变化动因,从而制定有效的调控策略。通过战略定位、内部控制、价值链分析等手段的共同应用,确保成本管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帮助企业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许秀娟. 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3.
[2]凌静云,苑洁.战略成本管理基本思想与国企发展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1(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