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公众维权与社会维稳治理研究

2018-12-07 11:57王一惠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2期

王一惠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由于其开放性给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社会公众在互联网上具有言论自由性,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布消息并传递消息。互联网平台上群体性事件增多,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增多,网络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为了保障现实社会稳定性,相关部门需要对网络环境加以管理,提升社会公众的网络维权意识。具体阐述了网络社会公众维权对社会维稳治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如网络上虚假信息的发布、对他人的人身伤害、引发社会恐慌等等,同时针对以上出现的负面影响,提出参考性建议,旨在对社会维稳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维权;公众维权;社会维稳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83

0 前言

由于互聯网的广泛开展和深度嵌入,当前社会掀起了一场传播革命。在中国,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政治,通过以网络为平台对社会现象议论,这对社会稳定具有严重的影响,此种参与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更加难以管理。社会大众在维权的过程中,在网络空间中发布大量的信息内容,这些信息内容无论是真实性还是虚假的信息内容,都会引发社会群众的大量关注,并且作为日常讨论的重要话题。若社会公众在网络上发表的维权言论与实际情况不符,则会引起错误的社会舆论,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维护。同时在网络维权的过程中,部分网络用户采取不恰当的维权方式,触犯他人的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希望通过本次论文的研究,了解更多更合法的网络维权方式,并且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1 网络公众维权和社会维稳相关知识介绍

1.1 网络维权的途径

实现网络维权的途径主要有网络发帖等途径,其中网络发帖是最为常见的网络维权途径,当事者可以将自身遇到的问题,以文字或是配图的方式,将信息发布到相关网站或是论坛,进而引发网友的热议、关注或回复,为当事者提供多方面的维权建议和措施。目前在国内最为流行的社交软件有以下几种: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用户在讨论此信息的过程中,也就间接的帮助信息发布者进行维权。互联网已经成为创造和传播文化的主要媒介,网络无边、无限的特点,使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相关的新闻和各种信息,也使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的迅速快捷,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平台得以开放,极大的增加了公众的话语权,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渠道。

1.2 社会维稳的概念

维稳,从字面上来说就是维护稳定,社会维稳则是保护社会的安定,要以中国的国情为来源根基,进而制定出一系列的促进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维稳从来都不是一种目的,它是实现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到:“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社会稳定的维护不仅是维护实际生活中的社会秩序,同时需要维护网络上的秩序。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一经传播,将会给社会公众造成一定的恐慌。因此,需要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控制。

2 网络社会公众维权对社会维稳治理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虚假信息的发布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各类社交软件的出现,为公众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提供了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话语空间。但是很对社会公众在利用网络平台维权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导致发布者所发布的信息失去了真实性。这种信息往往可以引起网络用户的关注,将网络用户的思维引向错误的方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网络维权的主体和相关方不能很好的把握维权的尺度,并平衡各方面的关系。网络维权者在维权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引起网络用户的注意,发布的维权信息存在虚假性,或者将事件的严重性过分的夸大,或者编造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内容。维权者发布虚假的信息,会使一些民众无法认清事实,引起网民的非理性行为,严重影响了维权的合法性问题。

2.2 对他人的人身造成伤害

网络维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维护当事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还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信息通过网络的传播和加工,会使其超出原有的真实性,经过网络的快速传播,一些不明真相的网络用户往往会信以为真,帮助将此类信息继续传播,进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网络用户会根据信息发布者提供的相关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追查个人的信息,将个人信息公布到网络上,接受网络用户的指责。这种做法已经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秩序,如此发展下去将会导致社会公众个人隐私无法受到保障。根据相关人士的调查,网络用户利用互联网平台采取过激的维权行为将会产生一系列的麻烦。匿名发布信息的人,一定是有着其特殊的原因,或是身份比较敏感,或是信息比较敏感,为了可以将自身所知可以分享给广大人民群众,进而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方法,好奇的网友总会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基于此类事件的严重性,需要社会相关部门对于网络维权行为加以监督和约束,建立有效地网络维权途径和维权方法,降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2.3 引发社会的恐慌

网络维权之所以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在于维权者在发布信息的时候存在着虚假的行为,他们常常为了博取大众的关注和同情心,将自身受到的伤害刻意扩大化,严重脱离实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的恐慌,如某人为了获取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帮助,他将自身受到的伤害极度渲染,本来只是普通的民事纠纷,在受害人过度的渲染下降此事件上升到影响社会稳定的高度,任由此类事件的传播,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恐慌,社会公众会认为,普通的一起民事纠纷都会出现这种状况,万一自身受到一定的伤害,岂不是无处申冤,只能忍气吞声,无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而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和人身财产安全。

3 网路社会公众维权推动社会稳定治理的主要措施

3.1 建立多元化的网络维权体系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协调机制也不健全,公众维权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和处理,必定会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为此建立多元化的网络维权体系很有必要。首先应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大众的权益可以得到保护,还可以使政府部门加强对网络维权的合法化管理和监督,使网络环境可以得到相应的改正,极大的升高人们的维权意识,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前进。网络技术它只是一种工具,网络维权也只是浩繁维权途径中的一种,它并非全能,也不要将其认作为全能,当成是维权的唯一有效途径,應该清楚的认识到它只是传统维权途径的一种补充说明,维权最终还是要通过法律的途径来实现和完成。所以应该积极的建立多元化的网络维权体系和模式,在积极运用网络进行维权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司法途径的重要性,只有将二者协调统一、相互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出网络维权的重要作用。

3.2 提高维权者的社会伦理意识

互联网的出现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布言论的平台,与此同时增加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若网络用户都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维权,则网络确实为社会公众实现维权提供了空间,但是若社会公众在维权的过程中发布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网络则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发展。社会公众利用网络维权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部分社会公众在维权的过程中缺乏社会伦理意识,以至于在发布维权信息之时侵害了他人的利益。基于此,肃清网络中不良的维权环境需要从提高社会公众社会伦理意识做起。改善网络用户维权环境需要首先提升网络用户的法律意识以及社会伦理意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不会盲目地在网络上发布维权的言论,而是能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明白网络维权的影响与后果。在不影响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正确的方式进行网络维权。当维权者社会伦理意识提高之后,在网络维权的过程中就会做到谨言慎行,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也会随之减少,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也因此达成。

3.3 加大对网络平台的技术监督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的传播速度不断的加速,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为公众的维权带来了极大的麻烦,所以对于网络平台的技术监管很有必要,目前网络信息传播的载体主要有手机和微博等,对于这类新兴网络媒体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因为微博等东西有着较低的信息发布门槛,所以存在着虚假信息较多的情况,很容易变成虚假信息的温床。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加强对网站信息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对于本土的社交网站进行相应的扶持和引导,使其向着正确的目标发前进。加大对网络平台的技术监督是制止网络虚假信息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健全网络维权立法体系。网络维权立法体系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网络维权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立法体系的建立可以对网络用户起到一定的约束,若网络用户在维权的过程中出现损害他人利益信息或者散布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言论,则可以按照网络维权相关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如此可以肃清网络维权的环境,保障社会稳定。

4 结论

网络维权的出现,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维权途径,降低了维权的成本,也间接的提高了人们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使用网络维权的途径不仅可以恰到好处的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难题和矛盾,还可以实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更预示着我国的社会民主机制在向着更加高级的方向进化和发展,它在推进社会民主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如上文所述,网络维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使维权变得更加的方便快捷,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一定的人身损害。所以本文就目前网络维权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相关现状进行客观的论述,进而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以期促进民主社会的和谐稳定,公民在实现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为社会秩序的安定,供给一份重要的保护。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网络维权有着光明的发展前途,只要合理的加以运用,必定会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夏燕.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政府治理——从“维稳”到“维权”[J].社会科学家,2011,(11):115.117.

[2]安宝洋,翁建定.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的伦理缺失及应对策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12):42.46.

[3]姜晓萍,焦艳.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式提升[J].理论探讨,2015,(06):139.143.

[4]霍稳利.试谈由“维权”而“维稳”的逻辑进路——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2011,(6):23.27.

[5]彭宅文.社会建设的困境:生产主义与保护主义之间[J].东岳论丛,2013,(07):20.26.

[6]孔凡河,王慎.网络舆情对政府回应性的影响[J].党政论坛,2012,(08):32.35.

[7]万高隆,罗志坚.我国基层政府化解社会矛盾的范式困境与出路[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2,(03):42.45.

[8]舒小庆.我国地方政府维稳思路的异化及其矫正[J].求实,2012,(1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