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彩
摘 要:将青岛创新体系置于“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青岛市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全新设计青岛市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据此,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青岛市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青岛市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定位,最后给出了全新设计青岛市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创新体系;青岛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13
1 青岛市在“一带一路”中的角色定位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表示要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强化上海、广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功能。以扩大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青岛市召开的“建设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参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研讨会对青岛在国家“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做了深入探讨。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胶东半岛东部,东、南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处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海陆交汇地带,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的结合部。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区位优越的经济中心,拥有整合内陆和海外双向开放资源的强大功能,要把青岛积极打造成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综合枢纽城市。
青岛要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立足于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体系,建设成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这不仅可以有效破解发展瓶颈,也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青岛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是青岛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经之路。
“一带一路”新战略为青岛市全面建设创新体系提出的新要求和制定的新目标,为全面构建青岛市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互动创新、开放创新的创新体系注入了新动力。青岛市在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时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2 “一带一路”下青岛市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青岛市创新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中作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港口城市。和同类城市相比,青岛在科技人才建设方面非常缺乏。例如2015年,青岛市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为48626人年,仅为上海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28.30%。
其次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数量质量严重不足。青岛市人才引进计划刚刚步入正轨,“一带一路”对人才结构的要求的还远未实现,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尤其是人才质量方面,过于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而高新技术型和应用技术型人才还远未达到其他沿海城市平均水平,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知识的人才更加贫乏。
2.2 青岛市创新体系资金投入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研发经费方面,同样以“一带一路”沿海代表城市上海作为对比,虽然青岛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占总经费投入的比例明显高于上海,达到了85.88%,上海仅为57.78%。但是上海在总研发经费投入方面是远远高于青岛的资金投入的。2015年,青岛的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为2637076万元,仅为上海R&D;内部经费的28.17%。而且,上海R&D;经费支出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例为3.73%,而青岛市仅占0.03%。而青岛政府在研发经费投入方面也是严重不足的,仅为青岛研发经费总投入的12.30%,而上海却占到了36.40%。
其次研发活动类型的资金投入比例失调。2015年,用于研发试验研究的经费占到总经费内部支出的89.17%,而能带来长久技术领先优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严重偏低,尤其是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仅占0.75%,这是一种低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可能导致高校和研究机构存在大量与企业重复的研发活动。
最后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不足。青岛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来自境外资金为21041万元,且连续几年呈上升趋势。但是与同为沿海港口城市的上海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仅为上海境外经费的13.92%。说明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青岛还远远没有达到高效吸收沿线国家资金资源的目标。
2.3 青岛市主要支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青岛的科技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利用率远远低于上海、天津、深圳、福州等沿海城市。一方面是由于孵化器和平台的宣传不到位,使各创新主体合作不积极、不充分。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仪器购置上,导致后期的和推广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好平台中介的作用。
另外,隨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青岛与沿线国家逐渐建立了双多边合作机制,但是青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支撑体系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共建重点项目库和平台数量远未达到理想目标水平,共建支撑体系尚不成熟。
2.4 青岛市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青岛市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主要表现为青岛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人才、资金、技术、信息使用效率低结合力度差。2015年青岛全市全年的技术交易额为89.54亿,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比重偏小,还不足20%。
其次是知识产权保护缺失。青岛市市场规范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市场上假冒伪劣现象普遍,作为最主要的科技创新主体企业仍然存在为了引进而引进的思想,创新主体严重缺乏创新动力。
最后是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学术论文合作严重不足。青岛与沿线国家的人才和资金交流取得非常可观的成绩,但是在科技、学术论文合作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合作论文与被引频次等状况极不乐观,根据数据库检索发现,甚至中国整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论文合作数量都远远低于青岛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水平。
3 “一带一路”下青岛市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建议
3.1 全球统筹,追求个性发展
3.1.1 立足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
首先要立足于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这既是青岛《关于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若干意见》和《愿景与行动》对青岛全面发展、经济转型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更是青岛进行创新体系建设和理论研究,进而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经之路。全球化统筹要求系统设计创新战略,人才、资金、技术、支撑体系等一系列的资源与环境都要站在国际的高度进行自主创新和协同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积极、充分的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拉动经济持续升温,提升与沿线国家贸易水平。
3.1.2 建设具有青岛特色的创新体系
青岛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区位优越的创新中心,要想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要立足于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还要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体系,打造成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国家级海洋科研、名牌产业群等优势资源作为青岛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和发展特色,打造适合双多边发展的国际环境,高效利用要素禀赋迈向国际。
3.2 重视技术,提升综合创新
3.2.1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是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力和高度融入“一带一路”的主要支撑力量,是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自主创新在青岛已经逐渐得到了重视,2015年青岛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专项,主要是集中在新材料、高端设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也得到了重点支持。但是面对青岛对外技术依存度高、高层次科技人才和技术性人才匮乏、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的现状,仅仅依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人才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青岛必须将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统筹考虑创新体系其他主体,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结合自身要素优势,打造自主创新示范区,走自主创新为主、引进吸收为辅的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3.2.2 科技协同
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创新难度持续提升,科技创新逐渐由独立创新、集成创新转向了开放式创新;由直线式、链条式发展转向了协同发展的道路。科技协同要紧紧围绕以主要支撑体系为中介的产学研协同。产学研合作要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充分发挥主要支撑体系的中介作用,增强主体间信息、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的密切交流,促进科技协同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氛围营造,优化创新环境
3.3.1 集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
一方面要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企业输送高端技术性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型人才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完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打造国际化人才交流平台,保证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优化,严格要求引进人才具备全面的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知识和综合管理能力,培养高效能沟通、跨领域合作的创新型人才。
3.3.2 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
科技创新的资金建设主要依赖于创新主体,因此首先要寻求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遵循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和市场选择项目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同时还要加大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金引入,学习上海、天津、福州等沿海城市,积极利用外资进行國内自主创新。在研发经费使用方面要主要投入到能带来长久技术领先优势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当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3.3 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建设
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往往具有客观性、动态性和战略性的特点,支撑着创新主体的协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增加孵化器、创新平台等支撑体系的数量,并且积极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标杆示范作用,提高支撑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水平,结合国家级海洋科研、名牌产业群等青岛自身特色打造专业化的支撑体系。二是支撑体系和政府双方都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中介作用,增强创新主体间合作,进而提高孵化器和创新平台等支撑体系的利用率。三是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建设,是双多边合作逐渐走向成熟。
3.3.4 完善成果转化评价体系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体系建设的直接结果,一系列的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资源的投入最终都表现为科技成果输出。导致青岛创新体系的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除了资源投入不足、质量不佳以外,还有成果转化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这一关键因素。因此,保证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还要从评价体系入手。首先建设中试基地、检测中心、国家级成果转化中心、数据信息中心等支持平台,将高校和科研机构仍停留在小试阶段的科研成果向前推进,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其次要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体制,严厉打击抄袭、剽窃行为,强化源头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创建自主创新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最后还要增加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频次和效率,持续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术论文合作力度,尤其是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合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