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会组成比例。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情感目标:1、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2、使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山东有一座城市,那里每年都要举办啤酒节,你知道是哪里吗?生:青岛。师:是呀,青岛啤酒享誉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二、合作探究
1、师:大麦芽是生产啤酒的主要原料,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根据数据,你能说出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吗?生: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16:2。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32:4。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他们的比值都相等。师:他们的比值相等,我们也可以说这两个比相等,可以用等号来连接。16:2=32:4(同时板书)。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叫做比例。(板书:比例)谁来说说什么是比例?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师:你说的太好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举手回答)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意义)师:符合什么条件才能组成比例?生:有两个比,他们的比值相等。师: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生: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师:我们来看下面的练习。(出示练习题)说出是否是比例,并说明理由。生1:第一个不是比例,因为不是两个比。生2:第二个能组成比例,因为有两个比,两个比的比值都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生3:第三个不是比例。因为不符合两个比。师:你能写出两个比,使它们组成比例吗?(让学生上黑板上写)。你是怎么判断的?生: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师:你说的太到位啦!
2、师:关于比例,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生:我想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我想知道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我想知道比例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师:带着你的问题,自学课本37页上半部分。(学生自学课本,师巡视)师: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组成比例的4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生:我还知道比例中的两个比还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在学生说的同时板书:内项、外项)。师:在这个分数形式的比例中,你还能找到内项和外项吗?生:能。16和4是外项,2和32是内项。
3、师:同学们思考,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同学谈论一下。学生讨论,老师巡回指导。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生:我们发现,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师:你的发现太有价值啦!谁还和他的发现一样?(学生举手)把你的发现再给同学们说一遍。生:我们也发现,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我们来看,两个外项积是64,两个内项积是64。两个外项等于两个内项。
4、师:两个外项的积一定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吗?生:一定。不一定。(学生答案不统一)。师:是不是一定,我们还需要通过举例验证一下。你自己写出一个比例来验证一下。学生写比例进行验证。师:通过验证,我们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他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首先,我们借助一组比例产生猜想,接着进行举例验证,发现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得出结论(板书:猜想——验证——总结)。猜想——验证——总结是我们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师:到现在,我们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生:用两种方法。第一可以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第二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你太有智慧啦。
5、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例与原来学习的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生1:他们的意义不同。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生2:他们的构成不同。比例由4个项组成,分别是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比由两个项组成,分别是前项和后项。生3:他们的性质不同。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比的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生4:他们的联系就是比例是由比组成的。师:你概括的既简洁又准确,简直太棒了。
三、自主练习
师:现在,就让我们用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填空。
2:1=4:( ) 1.4:2=( ):3 12/20=( )/5 1/2:1/3=3:( )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內项的积的差是0。( )
(2)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3) 2: 3=4: 6也可以写成2/3=4/6.( )
3、在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25和4,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
如果 a: 5 = 7: b,那么ab=( )
8: ( )=( ): 5
4、( )与5: 8能组成比例。
A. 8: 5 B. 10: 16 C. 3: 5
5、3a=5b,则a:b=( ): ( )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我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我学会了猜想——验证——总结的数学学习思想。
师: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那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其实,生活中有更多是知识等着你们去发现、探索。做个有心人,你会成长的更快!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