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洋 田晓庆 潘玉鹏
摘 要:对于绕流问题的研究,涡的脱落频率是一个重要的參数,它是用来衡量流场的周期变化程度。为了研究来流攻角对叶片后脱体涡脱落频率的影响,分别对相同速度、相同的叶片长度、来流攻角分别为±30°、±45°、±60°的叶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表明:脱体涡的脱落频率随着叶片安装角度绝对值的增大而减小,安装角度的正负对脱落频率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关键词:脱体涡;脱落频率;数值模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1.032
1 前言
在空气动力学中以及水动力学中,流体机械内的流动分离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流动分离会使得流体机械的工作效率大大的降低,叶片扰流器是一种结构简单的装置可以有效的减小流动分离区域,进而使得流体机械的效率提高[1]。叶片后脱体涡的脱落频率对叶片改善流体机械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不同来流攻角叶片后脱体涡脱落频率的变化。
2 物理模型和网格的划分
根据端木玉 [2]等学者对绕流问题的研究表明,在低雷诺数的情况下,可以把三维的绕流问题简化为二维。鉴于此,叶片的物理模型如下图(图1)所示:叶片长度为L,叶片与来流方向的夹角计为β,并将叶片顺时针旋转为规定为正角度。叶片距离进水口的距离为10L,与出水口的距离为30L。研究区域为:40L×10L的二维平面。计算过程中出口条件设置为outflow,叶片设置为wall,工作介质为20℃水。根据上述物理模型使用pointwise进行网格的划分。由于叶片附近以及叶片后尾流区流场变化迅速且尾涡特征比较复杂,需要高质量的网格。靠近叶片的网格相对比较密其余部分网格逐渐稀疏,在保证计算不失真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减少网格的数量,提高计算的效率。下图(图2)为计算域的整体网格:
3 计算结果与分析
尾涡的脱落频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用来衡量流场的周期变化程度。为了研究脱体涡的脱落频率,在计算的过程中在叶片后设置监测点,检测该点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同的叶片攻角选择的监测点略有不同。得到监测点的速度V随时间t的时域图后,通过origin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得到频谱图,如下图(图3)所示:按照同样的方式对6种工况下的频率进行计算整理可得下表(表1),从表中可得随着叶片攻角绝对值的增大,叶片后脱体涡的脱落频率减小,攻角为30°的时候脱落频率大约为60°的两倍。而攻角为-30°和30°、-45°和45°、-60°和60°时脱落频率几乎相同。
4 结论
为提高叶片扰流器应用和推广,研究了理想状况下不同攻角叶片后脱体涡的脱落频率,依次分析了流速为0.02m/s时,VG叶片长度为2cm,来流攻角为±30°、±45°和±60°下,所产生脱体涡的脱落频率。研究结果表明:
(1)安装角度的正负性对单叶片产生的脱体涡的脱落频率影响很小。
(2)脱体涡的脱落频率随着叶片攻角的绝对值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宋娟娟,徐宇,徐建中.叶片扰流器对风力机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V33(03):405-407.
[2]端木玉,万德成.雷诺数为3900时三维圆柱绕流的大涡模拟[J]. 海洋工程,2016,34(06):11-20.
项目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7E090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09070);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C04002)
作者简介:王海洋(1993-),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
*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