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空间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模式构建探索

2018-12-07 01:48胡金凤
理论观察 2018年9期
关键词:空间理论大学生

胡金凤

摘 要:意识形态安全是高校健康发展和办学方向正确的保障,是事关社会的政治安全和未来国家政治发展前景的大事。微空间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成挑战、权威性产生冲击、凝聚性带来消解。本文对微空间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模式构建探索探讨,以不断提升微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关键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微空间自媒体时代必要性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9 — 0052 — 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究宣传工作和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有着特殊的使命、重大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自媒体微空间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新的重点领域。

微空间是指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以及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若干“微文化”产品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交流平台。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自媒体“微时代”的来临,“微空间”的文化生态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解放与互动交流等情感诉求,微空间在提高大学生对主流意識形态认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辐射力等方面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微空间的主体多样性、信息碎片化、文化多元性、监管不到位等特征,使微空间中出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失语”、传播能力弱化等现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成挑战、权威性产生冲击、凝聚性带来消解。

我们必须从政治、法律、道德等多层面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规制。增强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向心力和辐射凝聚力,提升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效力,改进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重视培养高校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队伍的素养并进行传播方式的改进。建立和完善微空间信息评估反馈监管机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微空间信息的整合力度。不断提升微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

一、微空间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必要性

加强高校“微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占领“微空间”主阵地,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重中之重的新任务。

1.微空间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大学生,占领大学生微空间意识形态阵地。在微空间领域,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传播方式,宣传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用微空间特有的形式,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主导、影响作用。

2.微空间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大学生主流意识认同问题的必然要求。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微空间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确保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

3.微空间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防止“西化”、“分化”,保障党执政安全的迫切任务。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把微空间当作宣传西方“普世价值”,进行“和平演变”的新手段,他们极力利用公众号和所谓“大v”们混淆视听,歪曲事实,制造事端,肆意攻击党的领导、诋毁社会主义制度、丑化英雄人物,夸大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干扰人们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目的是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微空间理论宣传、舆论监管和政策引导的不利,致使部分大学生的出现思想困惑,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加强对微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坚定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安全。

4.微空间自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促进学术理论创新,在世界范围内提升中国理论影响力的现实途径。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要求高校应该承担起意识形态领域学术创新的责任。要在微空间上共享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辉煌成就和理论成果,在国际学术平台展现中国精神的意识形态理论精华,传播中国风格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和理念,使中国形象得以树立,使中国自信得以展示,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

二、微空间自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

微空间自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1.微空间自媒体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发展构建舆论平台。高校可以利用微空间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并逐渐认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借助微空间快捷方便、喜闻乐见的特点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矛盾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解决思想问题,进行正能量的舆论宣传。

2.微空间自媒体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固提供反馈机制。微空间可以反映大学生的真实声音,使学校、教师与大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微空间可以广开言路、群策群力,调动大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高校可以及时发现微空间的虚假信息进行解释说明,用法制化体系进行监控,未雨绸缪,进行疏导和防御,保障意识形态安全。

微空间自媒体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主要挑战表现为:

1.危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微空间媒介的出现,为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文化意识形态渗透提供了有力工具。在新闻、影视、电子游戏等文化产品中,潜移默化地借助“网络言论自由”肆意向大学生宣扬西方价值观。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的形成期,如果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接受了西方价值文化,必将影响到他们健康成长,最终危害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干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西方敌对势力宣传中国威胁论,通过价值观、文化、理论的渗透,阻碍中国的发展。西方传播的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身处改革浪潮中思维活跃的大学生群体,微空间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微博、微信虽然以“微”字著称,但是这些“微言”、“微语”长期地活跃于人们的视野中,就会进入到潜意识,深入到思想深处,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地接受这些观念。微空间链式传播的特点,也会导致多元思维和多元世界观的传播,这正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根本目的。

3.冲击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和模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落后于快速发展的时代。部分教师没有能够把教材体系及时转换为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造成大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失去理论学习的兴趣;教育手段和载体落后,虽然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在理论教育课堂有所应用,但應用范围小、不完善、不健全、不规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微空间自媒体时代,学生和教师站在同样的信息空间平台面前,学生用新技术手段关注、获得的信息量并不少于教师,而多数学校校园微空间主流平台没有发挥权威性作用,弱化了学校、师生之间的微空间沟通的有效性。

4.颠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当前,高校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存在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理论工作者对国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缺乏深入调查和了解,难以解释大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难以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难以用大学生能够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传播意识形态理论。微空间往往采用通俗易懂、披着时尚外衣的西方话语体系,削弱主流意识形态使的话语体系。我们要让“中国话语”、“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于微空间中。

三、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微空间建设的途径

微空间领域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对高校稳定发展影响重大而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引导、管理,使之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规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目前高校自媒体微空间中存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度不高,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频繁,不良信息误导高校舆论等问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统领高校意识形态的微舆论领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首要原则,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性地位。要充分建设和利用官方微博、微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习的公众号、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动协作机制等,利用一些重要的事件、节点,如十九大召开,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等契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微空间成为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放大主流声音、凝聚教育合力的平台。不断创新传播方法,引导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策略,进而使其成为党和政府在微空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得力助手。

2.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微空间话语权。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集中概括、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要利用慕课、微课、雨课堂等新的技术手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教学实践、校园管理、文化建设、学生服务、网络宣传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微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学习公众号,使大学生了解历史,感受现实生活的变化,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引导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

3.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微”阵地,增强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积极建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形态。在微空间中,由于其特有的传播特点,正能量通过微空间会显示出无限的能量,对培养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进而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都会有不可估量的正面促进作用。加强微空间监管,引导大学生积极、理性思考社会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抵制虚假信息、黄赌毒和错误思潮等负能量的影响。大力举办具有正能量性质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如公益捐款和爱心接力),使大学生在为社会注入正能量的亲身经历中感受内心愉悦,并把这种愉悦心情在微博空间和微信朋友圈里散播开来,形成正能量合力。

4.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避免在微空间中引发各种群体性事件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我们必须以人民立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在微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首先必须在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和友善沟通基础上进行,树立尊重学生的理念,要及时帮助解决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诉求,以情感人。其次,要对微空间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进行调整,及时发布各类实用信息,帮助大学生解答困惑和问题。最后,利用微空间跟踪“典型”大学生的实时动态,并调整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心和方法。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空间理论大学生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理论”与“实践”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