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8-12-07 05:36彭亮
文教资料 2018年29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彭亮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专业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在认清新时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的前提下,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切实更新和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和理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利用软件实训教学、实践基地教学等措施,不断强化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参与性及获得感。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用于指导和解决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与发展历程、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评价、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管理、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价值。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面向社会的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征,其作为管理学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课程性质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其课程性质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呼唤。

2.是新时代学生积极要求参与式教学的现实需要。

当前的“95后”、“00后”大学生在学习行为和特点方面,与以往的“70后”、“80后”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自信张扬,善于表现自己,勇于竞争”、“自我意识较强,团队意识相对较弱”、“创造力较强”[1],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课程教学效果,简单地采取以往的讲授型授课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学习特点,采取他们喜闻乐见、参与性和体验性强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契合新时代大学生要求积极参与课堂、展现自我的现实需要。

3.是契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传统的三大主要功能,在逻辑上讲,高校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现服务社会的功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指出,要“坚持内涵式发展”、“优化结构,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结构,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面向社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专业课程,理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活动,扎根地方、面向社会,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应该建立在正视学生理性需求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一定形式或者渠道传授知识[2]。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因此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积极参与和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2.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

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学科专业理论的基础与内涵,而实训操作则是理论教学必要的延伸和拓展。一些应用型专业课程之所以教学效果不尽理想,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实训教学环节。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应克服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训”的错误做法和倾向,围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设计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衔接与强化,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应用性、实操性特点。

3.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人们能记住他所听的10%,所看的20%,所讨论的40%,所做的90%”[3],但是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习惯采取“我讲,你听你看”的授课方式,在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还远远不够,以致学生在参与课堂、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等方面缺乏深切的实践体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育教学效果欠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应遵循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将学习课堂理论知识与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具体实践中深切领会书本知识,长真知识,增真才干。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1.切实更新和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學目标和理念。

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性质、新时代大学生积极要求参与课堂的诉求及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看,改变以往的侧重于理论教学的讲授型、“灌输式”教学方式和理念,而代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和理念是大势所趋。应将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契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施教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同时,要将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体实践中面临的新问题、新动态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促使课程教学知识同社会现实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不会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培养出契合新时代社会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新时代“95后”、“00后”大学生具有与以往“70后”、“80后”大学生相差甚远的学习特点,他们反感较为死板的讲授型、灌输式教学方式,喜爱教学方式方法新颖多样,教学形式灵动活泼,能够提供机会和平台允许自己积极参与和融入课堂、充分表现自我的教学形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应充分正视和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积极诉求,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不同章节的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采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与其他同学的互动中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应积极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实训课程,安排足够比例的实训学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增强学生的角色体验和知识体验,强化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實践育人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采用增加实践教学比重、设置实践教学学分等途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一是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机能实验室[4],通过实验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才测评、绩效考评等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现代化软件工具。二是建议通过实践课程设计,引导和支持学生针对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章节内容或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比如调研某个企业或行业离职动因问题、调研某个企业或行业的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问题,或者帮助企业设计招聘流程及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将专题调研成果与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挑战杯”竞赛等相关大学生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协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三是积极推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带领和安排学生在实践基地参观学习、专业见习、课程实习等形式,使学生亲自接触、了解和体验人力资源规划、岗位分析、员工招聘、培训与开发、绩效与薪酬设计管理等模块知识,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更加注重教学过程考核。

课程考核方式是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指向标和直接驱动力,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是无法有效检验应用型课程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的。因此,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除了在教学方式方法、实践育人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外,还必须重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建议将传统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简单考核方式细化和改革为平时成绩(考勤情况)+课堂表现成绩(参与课程情况)+实验课成绩(实训表现)+实践教学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以往简单的以出勤率代平时成绩的情况,减小期末试卷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代之以更加注重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参与课程的程度和表现,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训操作和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实际成果。同时,在期末考试的试卷命题方面,也应改变以往过分侧重记忆类题型考核的情况,代之以更多的能够体现和考核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的考试题型。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是保证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课程,因此必须既注重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注重教师的实践经验能力,努力打造适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需要的“双师型”师资教学队伍。一是针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理论型教师较多、“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计划,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提供平台机会引导和鼓励部分理论型教师赴相关企业进行项目研究、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或轮岗实习等,搜集人力资源管理第一手资料或工作案例,积累实战经验,提高实践教学指导水平,促使一部分理论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二是邀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从业者或专家来校开办讲座、指导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体实践的认知和理解。三是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待遇福利水平,以此吸引和引进一些具有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来校担任教师职务。同时也可以选聘一些工作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担任校外兼职讲座教师,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周青鸟.“95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其对专职任课教师工作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08):119-120.

[2]张玉强,李祥.基于“双主四环”的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模式研究——以《公共政策学》的案例为实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05):108-112.

[3][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周敦仁,译.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1:237.

[4]唐素珊.应用型高校教学改革探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18):134-135.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