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贾 方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给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高校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等问题。因此,探索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加强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的具体行动,确保应用型、城市型大学成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重要基地的措施之一。
“城市型”大学是基于城市的基本功能定位[1],根据所在城市的城市生活、城市治理、城市服务、城市运行、城市安全等方面的基本人才需要,构建有特色、地方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立足于所在城市,服务于所在城市,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2];成为所在城市发展所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的综合性培养基地。
但是有的大学生对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定位,还不甚清楚,缺乏理性信念,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不足。其表现是在学习中动力不足,缺乏刻苦精神、创新精神等。很明显,要很好地实现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只重视专业技术的培养,是不够的,必须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精神。因此有必要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先进的知识分子以及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它讲究实事求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统一,与中国自身的国情相符合。
红色文化的历史可追溯到旧民主时期,在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中诞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红色文化注入了新鲜养分。党的文化建设,包括开办党校、干部学校、建设延安文艺等,都使得红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党赋予新民主主义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并通过团结更加广泛的知识分子,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历史内涵,培育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3]
红色文化在经历了岁月洗礼与历史沉淀后,其核心思想成为为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及价值观的基础。例如,长征精神、汶川精神、航天精神等皆是红色文化的具体展现及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人类先进文明相结合的产物。
红色文化传唱着社会主义旋律,传播着社会正能量。它具有空间感和更大的实践平台,使得地方性高校办学,有了更多的文化实践途径和文化元素补给的源泉。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是当今时代的精神支柱,它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日趋重要。对于北京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更具有重大意义。
红色文化教育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有利于理想信念的培养。开展红色文化学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其中北京联合大学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2011年9月2日,北京联合大学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主题社会实践报告会”。当作报告的三位抗战老战士来到校园讲台上时,受到了学生们热烈的欢迎。他们虽然已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神采奕奕。他们朴素的语言、真实的回忆,使得学生仿佛与他们一起回到了当年在抗日时期的斗争时期,有了同样的经历和感受。他们的发言充满了革命精神和保卫祖国的激情,那样激动人心,使人热血沸腾。老红军们流露出的对祖国的真挚的爱,和对日本侵略者刻骨的仇恨,以及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使在场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受到了深深的感动。他们的讲演,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文化课程,使学生们对“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继续前进”有了深刻认识。这次活动对学生树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努力学习的精神有极大帮助。类似活动,北京联合大学还举办了多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有利于素质教育改革的落实。落实素质教育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一个改革方向。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立足于所在城市,服务于所在城市,与城市发展相融合,其培养的人才应该符合城市对于专业技术、人文科技、管理服务等的需求。按照目前我国处于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以及多数城市属于工业经济型大城市的需求,对于本地高校人才的需求范围,从原来的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这样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较高的高级人才。应运时代发展的需求,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加大了素质教育的改革,全面贯彻2教育部关于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着力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中,多数高校在素质教育都遇到了实践途径单一、教育内容匮乏的瓶颈问题。而实践证明红色文化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特别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素质教育改革的主要途径。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该校是我国典型的、建设时期较早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该校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重视用红色文化作为主题进行第二课堂的建设,丰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课外文娱活动、社团活动等,提升了这些活动的水平、质量,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2010-2017年北京联合大学主要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统计表
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校园中营造了优质的艺术文化氛围,学子们多才多艺,综合素养高,综合能力亦强,在各类兄弟院校的竞技赛事、联谊活动的比赛中常常脱颖而出,比如北京联合大学荣获2008年北京市共青团达标创优“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和奥运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奖。2011年12月,北京联合大学舞蹈团大型舞蹈《东方红》成功参加北京市“红旗颂”文艺晚会演出,2017年北京联合大学参与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有11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等等。
第三、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红色文化教育是让一种生命灵魂唤醒及精神能量转化的过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对于真理、人类美好社会生活追求的一种意识形态反映,充分地体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诉求。这个教育过程符合社会发展进程的需求,也符合教育规律,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所说,教育是一颗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因此,红色教育能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发展中,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它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在此学习的莘莘学子。所以,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而作为首都地方高校的北京联合大学,肩负着更为重要的稳定首都社会治安秩序,创造和谐社会的重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更加重视“和谐”。红色文化以依靠群众为保障,它主张个人遵从集体主义。它的导向功能,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该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培养了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及集体意识,引导了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以及全心全意的品质。还有利于该校加强校园的文化底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激发他们对于爱国精神、共产主义的追求。在北京联合大学举办的多场爱国、弘扬长征、传承革命精神的红歌舞文艺活动中,都以一种自然、亲切的方式,使得革命时期的历史史实、革命精神深入人心,受到教育。
第四,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抵制西化、反对西方敌对势力抹黑中国历史。当今社会处于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源纷繁复杂,未来形势亦难以预测。同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愈发紧密,国际关系也尤为复杂。并且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与网络的更新换代,不法之徒有时会把大学生作为他们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工具,向他们灌输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不正确思想,造成他们的彷徨、困惑,甚至是对于我党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而红色文化的传播,回顾红色历史,传递红色文化符合,即还原革命历史风貌,江姐等革命者的崇高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都能释放出文化教育元素,有助于抵制西化,有利于减小抹黑历史的不利影响。比如北京联合大学推动红色主题教育的常态化,从2010年其注重红歌、红色团会、红色党课、红色学术会议论坛的建设,对于全体学生的正向引导发挥了积极作用,及时纠正个别学生受到身心发展阶段的限制,难免表现出不够成熟,意志不够坚定的一面,有时容易混淆是非的问题。避免学生受到鼓动,上街游行,参与反党活动的事件发生。
第五,红色文化教育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重要措施。红色文化教育大多具有“源”优势,有地理环境、资源环境、实践平台的资源补给优势。比如由于西山是北京自然环境资源最为优美的地区,形成的西山红色文化带成为北京红色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门头沟、丰台、房山、昌平、海淀、大兴等地区,地域广阔,在这片土地上历史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又一个革命事迹。这里不仅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以及像卢沟桥上爆发的“七七事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重要构成的历史遗迹,还有解放战争时期抗击国民党围剿、解放人民的多个重要战役。这容易令人产生历史共鸣,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激发爱国精神,使得这里的红色文化更容易成为实施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教育方式。
这必将为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增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特别是为德育课程教育提供新思路。因为就西山红色文化而言,其更容易与北京文化相衔接,有利于地方德育教育的传承,更有助于其为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德育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与此同时,西山红色文化具有区域性,能与教育发展相辅相成、互相联系。比如北京联合大学在2017年展开的红色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因为西山红色文化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使得社会实践活动更具实践性,实现教育最大化,获得大学生对于革命精神等的认同,成果叠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由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牵头的“溯源红色 喜迎十九大”主题暑期实践活动,通过梳理西山的革命老区革命事迹,形成了《北京西山革命事迹画册》;由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牵头的“寻访红色马安追录抗日英雄”暑期实践,形成了马安追录抗日英雄纪录片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在参加“溯源红色”北京革命历史遗址采风创作展中介绍该校以红色文化为抓手教育学生及取得的成效时,比如参展作品中的油画、国画等,都引起了与会听众真心的喝彩,阵阵不断的掌声及普遍好评。这事实上是一种整合高校周边环境的文化资源进行教育的方式,如果全面展开红色文化梳理和建设及应用,必然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新的视野,克服当前课程教育中教授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实践缺乏等问题,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战略措施。
此外,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是北京地区的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要构成,他们有知识、有兴趣、有能力挖掘西山红色文化的内涵、教育新途径,比如西山一些红色文化基地都是在与北京联合大学的合作中诞生、发展起来的,北京联合大学在规划蓝图、实施方案的设计、规划中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中的正面引导。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现了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局面。一些学生缺乏红色文化知识。红色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宝贵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空间时间的差异性,也有社会时代发展的缝隙,如果不对于一些革命事迹的社会背景、社会文化阐释清晰,就容易造成对于红色文化的误会和误解,造成大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所以,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时,要正面引导,加强对红色文化历史教育,价值发掘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教育,使学生能从实践、理论两个方面充分了解红色文化。
二要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在教育中的推广、建设和完善。增大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提升其在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教育中的比例。学校应当加强其在第二课堂建设中的分量和范畴,比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除了保持在文艺、社团方面的建设,还应该加强其在课程思政、选修课中的分量,进行相关课程的课程建设、理论建设、教材建设。实践中可以通过加强一些已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引入红色文化教育,如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列入红色文化教育主题单元,使得这些课的本源不再是由西方教会提出的慈善精神而源起,而是由我党党员雷锋的事迹和精神导入,事实回答了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把这类课程列为必修的原因。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在高校共青团领导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使得红色文化教育深入学生日常生活、休闲、社会实践的培养全过程。志愿项目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努力沿袭红色文化。
三要充实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教育除了包含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之外,还包含新时期的改革创新精神。为了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诉求,成长环境,还应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具体可以应立足校园实际,发现身边高校内的师生在科研、教育、学习中克服困难,实现创新,带来社会价值的典型实例,树立榜样,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放眼国际,准确梳理、总结我国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取得了骄人成绩,不局限于形式,适时对大学生实施与中国国情及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红色文化教育,比如在党建活动中,形式多样,通过建立红色文化公众号、建立红色文化主题微信群、博客,定期推送红色文化信息,并组织学生观看类似“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人民的名义”电视剧,以及加强红色文化的科研学术活动,采取配套的奖励政策,等等。切实引导大学生掌握我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的转变,发展,繁盛,从社会现实、意识形态上理解、认同、赞许我党的领导,使得新时期逐渐形成新型红色文化传播形态,加大其教育性的发挥。
总的来说,红色文化教育是北京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更是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应该坚持不懈地进行,并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