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李 司
地理示意图考查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口,也是考生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着力点。本文通过对高考试题中的示意图进行思考分析,探讨读图、析图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出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规律。
地理示意图用形象、简单的图形表示地理事物的概念与结构,常用来解释复杂的地理原理、形成原因、分布规律、运动过程、发展演变规律等。按照表示的地理事物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模式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示意图用图像信息的形式表达文字信息,将原先抽象复杂的文字说明具体化、形象化,内容由繁变简、重点突出、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地理示意图突出重点、高度凝练,可以形象、简单、动态地表达地理事物、原理、规律、特征、现象、过程等,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本文将结合高考题进行分析总结。
指利用某种模式图说明某地理事物与其空间位置之间的联系。这类模式图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某种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常常用到的地理模式示意图有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等。
判读方法:地理模式图一般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形成,是在假设的理想条件下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应用,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地理图示,所以地理模式图的分析要基于对地理原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巧妙运用以及对理论的实践,因此,析图的关键就在于对其所运用的原理或规律的理解掌握。一般通过问题解析可知,地理模式示意图需要图文结合,根据图中的信息客观分析说明,基本上用图中信息就可以解答地理问题。
第一步,判读图中所示为何种因素的联系过程。
第二步,根据图中提取的信息判读事物的形成或变化过程,判断各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例1】(2018年江苏卷)图1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图1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分析】本题组考查小流域的水量平衡和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以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为背景,综合了山地垂直自然带与不同海拔高度的年平均降水量,突出分析不同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的水量收入为降水,水量支出为蒸发28%,下渗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A选项中地表蒸发只有28%,错误;根据图1,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在4 000 m以上,2 500~3 400 m基本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
第2题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根据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介于荒漠和森林之间的自然带应该是草原带,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选B。
【答案】1.B 2.B
指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在原理、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上的图,常用的地理原理示意图有太阳光照示意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读图中的符号信息,分析出相关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判读方法:对于地理原理示意图,首先根据材料和图表信息明确考查的地理原理知识,再根据所掌握的原理解答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运用地理原理将示意图适当补充从而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易于解答。
第一步,判读图中所表示的是何种地理原理。
第二步,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结合地理原理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例2】(2018年江苏卷)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图2
3.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
A.琼 B.新 C.苏 D.赣
【分析】本题组考查太阳视运动和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原理。以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和太阳高度组合的示意图为背景,利用原理建立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地理原理综合性考查的目的。
第3题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图和最大的太阳高度角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此时太阳方位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并且太阳高度角处于60°~80°之间,然后利用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原理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且在北回归线以北,最大的太阳高度角时为夏至日。线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正午位于正南且太阳高度角最小,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选D。
第4题根据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题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答案所给的四个省级行政区中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横穿新疆。故B选项正确。
【答案】3.D 4.B
主要用来反映事物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变化。常用的这类图有表示水循环的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的示意图、城市化过程的示意图等。
判读方法:地理过程示意图呈现的是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地理事物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一系列的过程组成并且反映出来的,所以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分析某一个确定的过程,分析清楚以后再分析整个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一步,了解题意,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需要时进行图文转换或者示意图完整化。
第二步,根据图中箭头指向、数据或曲线变化规律推断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趋势。
第三步,联系相关地理知识分析、总结图示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
【例3】(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图3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5~7题。
图3
5.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
A.T0B.T1C.T2D.T3
6.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7.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分析】本题组以某一河流阶地地貌为背景考查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河流阶地是河流常见的一种地貌,在构造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平原或谷底;在构造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以下切作用为主,原来的平原或谷底被抬升为阶地,此过程反复进行就形成多级阶地,可见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地理事物动态发展变化过程的体现,所以解答这类问题要将地理事物的静态特征和动态变化有机结合起来分析。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且携带泥沙沉积,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他平坦面河水不会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故选A。
第6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一般流速越大,河流的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的颗粒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故选A。
第7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据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故选D。
【答案】5.A 6.A 7.D
指常常运用到线条、箭头和文字图框等符号所组成的图来表示相关地理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示意图。用带有箭头的线段将有关地理事物的形成、外部特征、内部特征、发展趋势等要素连接成图,既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个体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可以反映出地理学科的两大特性——区域性与综合性。常用的地理关联示意图有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等。
对地理关联示意图的分析有助于加深考生对相关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理解。对这类图的分析其实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各构图部分都有对应的关系,考生析图的关键在于文字表述与关联图之间的互译,透析成图原理及因果推理,让图“动”起来。
判读方法: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
第一步,分析试题所给的条件和图示,识别关联图示意的主题。
第二步,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线段的纵横关系和图中提供的其他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第三步,联系相关地理知识找到突破口。
第四步,如果试题要求填图,可以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相应空白处,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将难以确定的地理事物尝试代入,并进行逻辑分析是否合理;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链接关系重新梳理一遍,以查处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正确。
【例4】(2015年福建文综)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4完成8,9题。
图4
8.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9.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分析】本题考查循环农业模式。第8题由图示可知该地既种植水稻,发展种植业,又饲养牛羊,发展畜牧业(牛羊牧场,规模较大),因此属于混合农业,故选D。第9题由图示可知该生产模式不使用化肥,使用有机堆肥,所以生产的农产品无污染,绿色优质,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