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涛 宋以平 王裕晓,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沂源县供电公司
生产工作当中,人力资源等价于直接生产力,能够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乃至我国经济的进步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优化调整是必要的,这项举措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能够推动企业发展,凝聚企业内部职员,达到人力资源最大化利用。
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我国多种企业执行了大裁员,而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虽然裁员一直在进行着,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老员工们面对这些新的技术难以接受,而新进人才因为岗位原因迟迟无法引进,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在实际工作的执行当中存在诸多不完善的操作,从而延缓电力企业的现代化。除了人员基数大的阻碍,我国的人才还面临着复杂的招收程序问题,这些程序流程如今已经过于死板,并不足够民主,直接制约了电力企业对于人才的引入。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人员大多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而其他专业的人员相对较少,诸如管理和技术创新的人才所占的比重便不值一提。其次,这种专业失衡带来的任务分配往往与人员的实际专业不符,导致非专业人员硬着头皮承担其他专业任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大多数电力企业在这样的人员使用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运作,但这样的人员分配情况对于我国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应当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由于我国电力企业当中普遍存在的“平均”原则,电力企业的领导层对于企业文化的培养塑造不够了解,直接使得相关的管理层在薪资的发放上也秉持所谓的“平均”原则,无论工作卖力与否,普通员工的业绩同薪资收入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导致一些员工依仗这种“平均”原则在工作上偷懒,而卖力工作的员工渐渐失去积极性,整个企业也因此陷入工作积极性低下的泥潭。由此看来,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薪资方面执行的举措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兴致,间接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如今各种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宣传手段,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将自己更好地推向大众。但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力企业在企业文化上的认知明显与时代脱节,企业的领导层一般注重经济效益,将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虽然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对于这些细节部分的不在意常常错过宣传企业的大好机会。
按照需求层次理论来看,每个阶层的员工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电力企业的管理需要在阶层和绩效上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使得员工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得以满足。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应当着重调整薪资方面的机制,使得员工绩效同薪资的关系更加明显,通过对员工工作业绩以及个人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这些指标进行薪资发放,使得企业内薪资下发更加科学合理。其次,为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当响应国家号召,将社会保障制度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医保、养老金等保障措施都能够促使员工更加勤奋地工作。最后,创新激励措施同样重要,管理层不应当只把重点放在薪资方面,创新激励的内容和方式可以达到更好的激励效果,达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丰收。
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人员结构的合理化,首先应当改善现有的招聘机制,杜绝诸如走后门等不公平的现象发生,使得我国年轻的人才能够凭借自身资质成功进入企业内部贡献力量。其次,针对员工专业进行调整,确保企业各专业人才的配比合理,将人员结构确定在最佳的状态。最后,为了确保员工都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之中,必须使得员工在工作时具有紧张意识,在用人方面采用择优的原则,将表现差强人意的员工淘汰,这样灵活的用人制度会增加员工的紧张感,使其在工作时不敢懈怠,达到增强企业管理的效果。
如今,现代化的趋势促使企业逐渐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文化标签,又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手段,可以说如今还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不完整的。因此,电力企业想要长足地在现代社会发展,就应当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具有自身特色的标签。比如,在员工个人方面应当营造和谐相处的氛围,与其他员工和谐相处,而在社会方面应当承担好自身的社会责任,在技术方面保证与时俱进,使新技术有用武之地。
提高员工素质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保证定期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无论是针对新的电力技术还是电力理论,都要确保深入员工心中。其次,员工不能拘泥于自身专业,通过自学或集体培训的方式学习电力方面的先进技术,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的核心在于人,因此对当前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是必要的,通过对于人才的引进、积极性的调动、企业文化的建设、学习理念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优化,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电力企业发展缓慢的现象,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