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荣才,南开大学
作为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经济体,美国已率先拉开货币信用收缩的大幕,阿根廷等经济体因长期处于货币宽松环境,已受到明显市场冲击,金融环境动荡不安甚至直接动摇国民生存基础。应该看到,我国多年来以银行理财为代表的资管业务发展迅速,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通过多层嵌套等手段规避监管、追逐监管套利的现象,越来越难以支持到更加广泛的实体经济,使货币调控政策效果“打折”的同时,催生了规模庞大的“影子银行”业务。
我国的货币政策以调节货币供应量为核心,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银行理财借道影子银行规避监管等现象扭曲调控效果的同时,影子银行也成为监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我国真实货币供应量的障碍。
资管新规的出台,将银行理财、信托、基金、券商资管等大资管产品纳入到统一的管理框架之下,订立统一资管标准,并成立银保监会来打通跨部门监管的阻碍。在资管新规的框架下,野蛮生长的银行理财将不再成为监管盲区,将无法通过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规避监管流向违规借贷领域,强健我国的货币调控效力和增强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的洞察力,降低了我国的金融风险隐患。
2017年底,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状况,中央人民银行发布了资管新规,统一资管业务监管标准,再次明确“融资”与“投资”的分界线,在资管新规中,明确要求银行理财业务运作资金池时要合法合规,要求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做到单独管理、建账、核算,严禁展开具有集合运作特征的资金池业务、禁止资金与项目期限错配、控制资管产品间的多层嵌套行为等措施。同时明确要求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存在的流动性风险进行管控,确保实现对理财业务资金及操作的合法合规性管理。
我国银行理财的总额不断增加,从2015年末的23.5万亿元上涨到2017年末的29.5万亿元;而同期根据中基协的统计数据,资管产品规模由2015年的39.4万亿快速上涨至2017年的53.6万亿,远高于银行理财的增长幅度,这其中隐藏了巨大的银行理财为规避监管而“借道”的操作,监管缺位的情况下风险快速积聚。
商业银行借助资产管理漏洞,对资金池进行违规操作,构建商业银行业务链实现理财业务氛围的不断“延伸”。
资管新规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有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并且不允许在表内理财业务中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打破刚性兑付。
商业银行理财“借道”信托、券商资管等开展“投资”业务,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而这类“投资”类资管产品,由于其资金来源仍然源自银行的理财资金,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投向有诸多限制,属于低风险产品,在民间普遍存在“刚性兑付”印象。
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通过资管嵌套方式将理财资金包装成投资类的资管产品,产品受到“刚性兑付”特性的制约,即便发生违约,通过理财资金池的运作方式也能暂时掩盖个别不良资产,银行通过资金池的存量资金仍然能够实现“刚性兑付”,但长此以往风险不断沉淀在银行理财体系内,当信用收缩的大环境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一旦风险集中爆发,其后果将可能是灾难性的。因此,及早规范理财运作,打破刚性兑付的市场预期约束,使相关风险得到提前释放。
资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内理财业务时,只得推行保本理财,但同样不允许以资产管理的方式进行保本。这样有利于在会计核算中合理划分银行负债项目的种类,将表内保本理财直接划入银行存款的负债项目中,便于在提取存款准备金时,实现对保本理财业务的优化管理。面对我国推行资管新规的大趋势,商业银行要及时改变原有的表内理财业务模式,严格规范业务操作。
由于资管新规明确要求在资产管理业务中实现净值化管理,这也就要求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必须以公允价值原则进行定价,所定价格必须合理反应产品的收益和风险。
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行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大多通过摊余成本方法来对产品进行估值,采取这一方法主要是便于为客户提供预期收益判断,但不利于投资人了解产品的实时状态,不利于形成打破刚性兑付的预期。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理财产品时普遍推行非净值化的理财产品,那些具有净值化的理财产品反而被迫退出理财市场。
资管新规出台之后,要求商业银行在进行理财业务时,对于符合净值化管理条件的理财产品,必须采取净值化管理策略,合理优化管理非保本理财业务。这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真实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管新规的发行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出现的期限错配风险,资管新规中严格要求商业银行强化对资产的管理,并且要求其封闭式资产管理产品的最低期限不得低于90天。通过对资管产品期限进行管理约束,大大降低了在理财产品中出现期限错配的风险。
由于理财资金池模式的存在,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推行理财产品时,设置的产品久期大于负债端久期(控制负债端久期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项目收益),而取缔资金池的无序运作模式,会一定程度上导致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的风险)。
因此,资管新规明确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理财业务时要加强对期限错配风险的防控,通过调整负债端久期,实现合理调控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降低期限错配风险,保障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受资管新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要进一步加强合规化管理,资金与项目“一对一”的非资金池模式对银行管理资产收益与风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计未来各银行理财业务将呈现差异化的市场表现。
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严禁期限错配将增加银行负债端的久期,因此,资管新规可能会导致银行负债端成本的上升,客观上对银行控制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创新来吸收负债资金,例如,通过提高银行存款的层次性并加强存款结构化建设等。但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严格依照资管新规所规定的操作要求,确保进行合法合规操作。
由于资管新规中要求商业银行推出净值化理财产品,但部分商业银行同业理财很难达到这一标准。同时由于资管新规限制表内理财业务中开展资管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使银行同业理财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在我国推进金融去杠杆的市场背景下,叠加资管新规对银行同业理财的冲击,大概率会导致商业银行同业理财业务规模的大幅下降。
资管新规对商业银行资管产品运作限制期限错配,这一要求与我国当前大部分商业银行负债端久期和资产端久期不匹配的现状相冲突。非标业务作为银行盈利的重要业务之一,将面临监管越来越严的监管压力,在资管新规要求下受到很大冲击。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非标业务及时做出方向转变,可以通过转向表内变为贷款业务,或者转化为标准资产管理业务,不管怎样转变,都要以降低金融风险为前提。
资管新规客观上提高了商业银行对风险管控能力的要求。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来独立运营理财产品,建立专业的运营团队,一方面能够在实践中逐步提升银行理财的运营水平和风控能力,另一方面,独立的理财运营主体也便于监管部门清晰掌握银行理财资产的投资路径和运作规模,及时监控金融系统的运营风险。
资管新规的出台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造成的影响大且深远,从业务本身到整个银行机构设置都将产生深远变化。
出台资管新规,有效实现了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大范围整治。从表内资管业务到表外理财净值化管理,都需要在提高对商业银行操作监管的前提下进行,可以规范银行操作的合法合规性,降低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通过不断对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商业银行对自身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以及自身经营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使得我国金融服务业更好的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