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云
山东省金乡县马庙镇水利站 山东济宁 272202
河道作为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和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水利工程河流管理质量影响着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城市用水的加速发展保护工程河流管理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因此,目前,中国的水利工程河流管理项目也在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从而有助于城市河流发挥其生态功能。
根据对现实情况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村民生态意识不足也是导致河道治理工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农村的留住人口大部分都是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缺乏生态环保的意识,导致他们经常为了方便将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到河道之中,还有一部分人会为了自己的便利,私自抽取地下水、私自开挖水井等,致使河道治理的效果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1]。
由于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其建设的规模比较小,在治理的时候力度也相对较弱,导致在水利工程的周围工厂、居民等会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直接排放到河道中,虽然河道自身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是净化能力还是存在上限,而这种污染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河道自身可以净化的能力范围,从而使得河道的治理跟不上污染的速度,导致河道的污染问题非常严重,造成了河道生态环境的平衡被破坏,进而出现河道周边的水流、水源问题等,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和耕种用水。
在对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可以利用在河道周边建设整治的建筑物来确保水流走向的顺畅,从而达到有效防护整治的目的。例如,很多单位部门现阶段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建设护岸、丁坝、石笼以及锁坝等,通过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布置,来确保上下游水流的正常稳定,对水流进行集中,从而使得水流对两侧防护材料的冲刷得到有效降低,很大程度确保了河道两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水流工程的河道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提升河道治理力度刻不容缓。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河道治理责任制,从而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职责,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在制定河道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的时候,也应该与河道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其管理的措施和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例如,现阶段很多地区所采用的“河长制”,有水利工程所在区域的行政单位进行管理,并且对每一个河道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就是“河长”,来对所管辖的河道进行负责,从而使得河道的治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提升河道治理的力度。
在对水利工作的河道治理中,需要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来不断完善和改进河道治理的工作,强化河道的依法管理,促使河道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3]。同时,还应该涉及到河道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对奖惩制度进行严格的落实,通过经济惩罚和法律惩罚来针对那些污染河道生态环境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另外,相关的部门还应该定期对河道管理的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与探讨,从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河道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行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河道管理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除了以上关于河道治理的相关对策之外,相关部门也应该重视对于河道治理后的监管,如果只顾着治理不开展后续的监管工作,其污染还会继续,使得问题的根本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4]。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河道的监管力度,但是如果仅仅依靠相关部门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河道周边居民和企业的参与,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宣传工作,来增强人们对于河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1)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在施工现场应配置充足的临时卫生设施,并且在生活区周围应该种植花草树木。(2)若施工场地附近有生活水源,应设置堤坝或者沟壕使其也生活水源分隔开,从而避免渗透造成生活水源污染。对于施工废水,应按要求进行处理,不得直排进河流、渠道及农田。(3)加强生产管理,保证施工设备完好率,防止机器设备跑、冒、滴、漏。(4)施工过程中的污水主要来自于拌合站废水,应该过滤沉淀,待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5)施工中的废渣来自于沉淀池及冲洗拌合站中的废渣,应该设置统一的弃碴场,并且完工之后,要对弃碴场进行复耕或绿化[5]。
要想可以促进工厂、农业的发展,就要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河道治理的整个过程中来,对河道污染进行整治、自觉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强监管的力度以及依法招商引资等,以此来推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工作,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出水利工程的作用,为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质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