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武
恒天(江西)纺织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96
地震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地震不仅具有伤害性大的特点,还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基于地震的这些特点,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坏不言而喻。当前,普遍使用的抗震设计原则是,遇到小的地震,保证建筑物不受损坏;遇到中震,能够修复被损环的建筑物;遇到大地震,能够保证建筑物不会倒塌。通过使用这种地震设计原则,可以极大提高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能力。通过对这种地震结构设防可以看出,这种结构设计原则的出发点是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了地震设计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地震的危害,也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安全性原则是在进行抗震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只有保证建筑物是安全的,才能保证人们是安全的,可以为人们构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但是如果在抗震设计中没有坚持安全的原则,会使建筑物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当地震来临之时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或造成二次伤害。所以设计人员应该重视建筑物中的安全隐患,能够在抗震设计环节中解决建筑物的安全隐患问题[1]。
节能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节能。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结合节能理念,减少资源的浪费。在抗震设计中不仅需要满足使用的要求,还需要保证投入的资金成本是比较少的,这样才能节约大量的资金。如果抗震设计只是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不能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设计无法在地震发生时给人安全的保障。同样如果在抗震设计中投入过多的资金,是必会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资金浪费不利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样的设计也是不实用的。
一些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往往会只设计一种方案,这样单一没有比较的方案可能会存在很多的不足,也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需要遵守技术先进原则。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应该制定多种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估后,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案。
首先,应该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建造房屋,这样可以保障在发生地震时,降低地基震动期间的凹陷情况。其次,不能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如滑坡、泥石流等地建造房屋。这是因为如果在这些地区建造房屋,如果发生地震,会对建筑结构产生极大的破坏。
首先,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防震功能,在建造地基时应该使用天然地基或者地桩地基。研究发现,使用这些地基对于提高建筑物地基的刚度和强度有着极大的帮助。其次,在建造地基的基础设施时,合理调控地基的埋置深度,能有效提高建筑物的稳固性。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注重地基基础设施的深埋位置,合理地选择埋置深度。同时还应该对基础凹槽的回填工程和夯实地基土的工程进行全面、系统地监督,从而使回填的土质紧密切合的重合接触,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建筑房屋只有注重其建筑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固性,才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伤。首先,降低建筑周围结构的质量,可以有效的减少建筑物墙体的质量,如果建筑物墙体的质量是比较重的,会降低防震抗震的能力,这样一来如果发生了地震会使建筑物受到极大的损伤。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房屋时,应该注重减少墙体的质量。其次,在建造屋顶时,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是,使用质地较轻、强度高的材料。在屋顶设计中应该减少装饰物的数量,减轻屋顶的负担,提高建筑物的稳定固性。
研究发现,建筑物的高宽比和发生地震的损坏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地震后,地震会使建筑物会出现波动,建筑物会随着本身高度的升高而产生更大歪斜,而当建筑物宽度减小时也同样会加剧这种波动效应。故建筑物的高宽比与其受损害的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故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合理控制户型,降低建筑物的高宽比从而降低风险。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的架构时,应该使建筑架构是规则均匀的。这是因为当建筑物的架构规则均匀的分布时,能减小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出现扭曲破坏。研究发现,当建筑物的平面规则,整体质量和刚度分布均匀时,能有效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损伤。
在设计建筑物时,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建筑物的防震缝设计,具体的设计方法是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应该合理设置防震缝,在分割建筑物时保证分割的建筑物是均匀的、独立的、规则的。设计人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是,防震缝的两边应留有足够的抗震宽度,保证防震缝两侧的结构是完全隔离的。其次,在对建筑的外形进行分析后,在防震缝的两旁最好设置抗震墙。
墙体是建筑物中的承重部件,所以做好墙体的设计工作是比较重要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墙体时,首先,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刚度设置墙体的数量。其次,还需要考虑承重墙如何合理得设计墙体的横面和纵面,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最后,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墙体厚度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设计人员做好墙体厚度的设置,才能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地震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破坏性是比较大的,所以人们对建筑抗震设计是比较重视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地质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