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的干部管理责任和领导干部的自我修养

2018-12-07 00:33:17陈媛佘新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钱财思想道德案例

文/陈媛 佘新华,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在一次活动中,笔者接触到某企业的内部教育材料《警钟声声》,其中的案例令笔者甚为震动,案件涉及的例子都是该企业内部的人员,大多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多位省级公司原总经理或党委书记位列其中。

通过这些案例不难发现,所有的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生轨迹,先是拼搏,奋斗,再是取得成绩和辉煌,最后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警钟声声》通过这些例子明确告诉我们,第一,无论是谁,过去有多少功劳,都不可以躺在功劳簿上肆意妄为,曾经的功不能抵罪。第二,每个掌握了权力的人,一定不要把权力当成谋私的工具,要时刻警醒自己,把握好方向,防止盛极而衰的悲剧。第三,企业选人的第一标准是德,不是才。有德无才尚可以培养,而有才无德者一旦为害,那就是大害。

这些案例里曾经的功臣,最后给国家和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党员和干部的形象抹了黑。而他们自己不仅丧失了权力,光环,而且丧失了岗位,工作,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退休金,最宝贵的自由。这个教训真是太深刻了。为此,我们应该深刻反思,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悲剧屡屡发生。

1 企业应采取的三方面措施

1.1 加强形势教育

出台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国各地加大整治力度,严肃查处、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充分体现了加强作风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坚定决心。大量贪官落马的事实都告诉我们: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视民众利益,必然被民众所丢弃!央企领导干部是国有资本的管理者,所受到的监督越来越多,过去那种依托庞大资产规模获得的优势将逐渐消失,所以央企务必要教育全体干部员工对形势和要求有清醒的认识,牢牢树立“百姓不可欺,不义之财不可取”的概念,彻底改变旧的习惯做法。

1.2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央企要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爱护和保护干部员工的重要内容,让全体干部员工真正的“入脑、入心、入言、入行”,而不是仅仅是停留在宣传口号和领导的讲话层面。案件中涉及的个人,如果其中有一个人能够得到组织上及时的提醒、帮助或警示,也不会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扩大成为恶性违法、违纪的事件。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必要重新认识,要加强工作,就像家长对孩子不厌其烦的说教一样,对自己的员工也需要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的事前教育越严厉,越是对干部员工的关爱和负责。

1.3 坚持依法从严治企

央企要从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训,认真反思各项工作,查找差距不足,发现管理的问题和漏洞,迅速采取措施,抓早、抓小,及时的改进纠正。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和依法治企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纠正陋习,从日常工作做起,从严格自律做起,从遵章守纪做起,着力消除企业管理中的的“发热点”、“出血点”,以严密的制度约束来杜绝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2 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三项修养

2.1 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段话出自《大学》,本身的意思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所以说,人生之路最重要的是目标和方向。理想目标可能很远,但是他是方向,向着正确的目标走,才能保证人生的航向不跑偏。小的时候,我们敬佩周总理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敬佩范仲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济世情怀,我们也曾有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美好初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我们的身边也充满了各种冲击和诱惑,所以必须时刻警醒自己,要牢记初心,牢牢把握方向,始终不被名和利蒙蔽了心灵。

2.2 牢记天地之道

中国有很多老话历经几千年岁月的淘洗依然熠熠生辉,比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是天地间的正道。再比如:“货悖而入,亦悖而出”,不是正道来的钱,必然不会正常地失去,案例里面的人员无论贪污还是受贿,无论敛财数百万还是数千万,最后这些不是正道来的钱财还是被罚没,不能以正常的方式消费。而那些被挥霍掉的钱财,则需要付出更为珍贵的代价,比如尊严,比如自由。还有,“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才是根本,钱财只是末梢,为了钱财而丧失美德,那是舍本逐末。还有,“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事情不可以做,用当下的话说就是心存戒律,不越底线,不踏红线。举头三尺有神明,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2.3 提高追求的层次

《警钟声声》里所有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没有离开一个钱字,没有离开物欲的贪婪和膨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如果不以奢华为乐,而以简朴为乐;不以吃喝为乐,而以工作为乐;不以金条为乐,而以书卷为乐;这些人不会滑到这样的深渊里。在人的需求层次里边,物质需求是最基础的,也是最低端的。当我们把追求提高到超越物质,去追求心灵的丰盛和精神的丰足,我们的快乐对物质的依赖就会越来越小。如果我们的追求再提高一个层次,超越自我,扩大到奉献他人,奉献社会,那么即使苦一点累一点,甚至是受一点委屈,也不会有怨言了。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留给后世的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确,超越了物质的快乐,会更简单,更踏实,也更长久。

猜你喜欢
钱财思想道德案例
钱财与声名
杂文选刊(2022年7期)2022-06-30 11:18:35
钱财与声名
领导文萃(2021年6期)2021-04-02 12:04:37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北在哪?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02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06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2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