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达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116000
结构裂缝是降低混凝土框架稳定性和耐久性,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常见因素。在工程实践中,受到冷热温差、干燥气候的影响,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收缩裂缝,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因此,建筑单位及施工管理人员应当注重检查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如果发现裂缝质量问题,应及时制定维护加固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消除安全隐患[1]。
一是,检查混凝土裂缝的损坏程度。鉴定检测人员应当对混凝土裂缝的宽度、数量、类型做出检测,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为修补、加固提供保障。
二是,勘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岩土情况。参考鉴定检测的数据结果,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实施地质勘察,分析混凝土结构裂缝生成的原因。
三是,测量工程项目的基础截面。检测人员可以使用钢卷尺对工程基础的横截面实施测量。
四是,检测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检测人员应从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选择三个位置,取样混凝土并检测其抗压性能,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符合国家施工管理规范的标准及要求。上述检测位置的选择,通常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决定。
五是,检测混凝土结构的配置钢筋。依旧按照随机抽选的原则,选择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顶板、根梁和根柱,做好鉴定与检测。
六是,检测工程项目的主体构件横截面。按照随机抽选的原则,选择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顶板、根梁和根柱,使用钢卷尺测量上述部件的横截面。
七是,验算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数值。借助PKPM软件工具,检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载荷数值。
八是,得出检测鉴定结论。根据上述多方面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最终的检测鉴定结论,以此来确定选用何种方法来对混凝土框架结构裂缝进行加固处理。
上面的检验表明,贯穿性的裂缝主要分布在现浇板的负弯矩部分,进行深一步的检测,发现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超过了施工的标准,可以推断,出现这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钢筋保护层太厚。钢筋的保护层不仅可以使混凝土有较好的粘连性和使用性,还可以增强钢筋的承重能力。在混凝土的建筑过程中,它的厚度主要受到捣棒的速度以及施工人员踩压力度的影响,尤其是现浇板的负弯矩部分,厚度不容易掌控,所以厚度过大而出现开裂现象是经常发生的,并且,该工程有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负弯矩部分的厚度都超出标准[2]。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超标,这会对整个建筑的安全性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首先,会削弱钢筋的承重能力,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的承载性能,就容易发生案例中的地板开裂的现象;其次,会导致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产生裂缝,有了缝隙之后,混凝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化学反应,使得表层的保护膜失去保护作用,里面的钢筋容易生锈,这直接影响了钢筋的承载能力,开裂现象可能会愈来愈严重。经实践表明,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负弯矩部分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保护层的厚度比楼板厚度的一半还大时,现浇板就不符合设计的标准。案例中现浇板的厚度达到了120毫米,厚度严重超标,所以产生的裂缝现象也比较严重[3]。现浇板出现裂缝,其性质属于结构性的裂缝,会影响房屋的整个结构,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巩固措施。
一般对楼板进行加固的措施主要有:增大横截面积、粘粘纤维复合材料和粘粘钢板。在案例中出现的裂缝问题,如果采用第一种增大横截面积的方法,在上面加上钢筋再次浇筑新的混凝土,这样新的混凝土与原有的混凝土是否能充分粘合有很多的确定性。所以,经过技术工作人员的商讨,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法,即粘粘纤维复合材料来进行补救。采用这种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加固,能够有效的起到防止混凝土变形的作用,不仅具备约束性强的优点同时所耗费的能源也相对较少,并且对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延伸性都有着不错的提升。这是由于当使用碳纤维片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横向包裹时,碳纤维片材本身就具备较大的弹性模量,并且其轻度也是非常高的,这样就能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承载力,并且减少出现裂缝的可能[4]。同时,采用碳纤维片材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横向包裹,还可以平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应变曲线,对其极限压的提升作用显著,这样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钢筋混凝土在受到压力后产生破坏情况的时间被大大的推迟了,也就使得纵向钢筋的性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挥。
强化混凝土养护的控制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不难得知,养护时间的长短、养护条件(温度与湿度)和混凝土的收缩量有着直接的相关关系,养护周期较长的混凝土试件的收缩量相对于短期养护的可降低1/4,同样湿度越大混凝土的收缩越小,越不易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对完成浇筑后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操作的有效落实,重点加强对于裂缝问题的有效控制是必不可少的,应该切实围绕着裂缝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针对裂缝问题进行检测,进而也就能够采取较为合理的措施和方式进行优化控制,提升整体施工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