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玉梅 刘凯,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李强总理多次强调过国家职业资格要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取消一部分不必要的准入证书。这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增强了人才的流动性,并为人才行业之间的转换创造了条件,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模式已经趋于僵化,很多考试内容已经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与真实的会计操作已经背离的很远。
根据统计,我国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将近1900多万,其中有很多都是非会计专业人员报考取得。而他们这些人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面的“懂会计”,所以就造成人才供求与需求之间不匹配,就缺乏真正懂会计的高标准人才。
在现代这信息化时代,大数据、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走向了社会的舞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已经带来了改变。通过各种智能化的财务软件终端,工作不仅省去了各种繁琐的环节,还实现了场所的不固定等。技术的进步,大大的节约了会计人工的成本,所以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还在停留在会计人员筛选的基础上面,这与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
一方面对于进校还可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同学来说,从他们到学校老师就提醒他们要努力考会计从业资格证,而且大部分职业院校在学生大一第一学期就开设《基础会计》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课程,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尽早顺利通过考试。学生还在是激情的奋战,但是突然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他们来说就无疑是打击,他们也会感到很迷茫。另一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从业资格证不再是唯一的从业资格,以后将会被初级会计师取代。但是初级会计师的考试比会计从业资格证难度要高很多,并不是一般自学就能应付的考试,必须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学习能力。
一方面,提升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没有取消之前,有大量非会计专业学生参加考试,导致了会计专业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浑水摸鱼的人进入了会计行业,对会计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现在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加强了会计从业者奉公守法的职业道德。作为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全面学习会计入门必备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会计行业的职业内容、职业规范和道德底线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会计人员运用会计核算专门方法记录财务会计信息,运用会计人员自身职业判断技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和预测,并将分析总结和预测后的财务信息定期提供给使用者,从而确保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所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应按会计专业目标培养会计人才,并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贯穿每门课程的始终,并根据这一目标培养出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
在职业院校教育中,无疑把考证通过率放在了首要问题。以往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量,所以现在教学的重点除了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外,现在更加需要注重的是学生实操能力和积累学生的实际上岗能力。 技能与考证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所以在课程设计方面,不仅要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还要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在职业院校就要求教学团队实地对一些企业调研,来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实围绕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针对会计专业发展的现状,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夯实,在实训中则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引入企业参与开发校本教材,加强企业合作就很有必要。
实训室是学校建设的根本,是服务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注重实验室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就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可以学习和借鉴外校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经验,并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和软硬件等配套设施。其次可以组织各种财务比赛,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另外,实践课要尽量请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作为指导老师,这样他们不仅可以传授会计实践经验,还可以将职业素养通过自己的经验言传身教给学生。最后,应多给学生增加案例分析课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对于会计行业的发展就是一次大的变革。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真正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因此,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跟上国家会计政策的变化,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会计专业人才来服务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