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栋,董海云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州 510925)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的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它是集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区合一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特色小镇”的提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有密切关系。“新型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相关文件中,党的十八大又对其内涵做出了高度的概括,并指明了特色小镇应遵循“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发展方向。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下,小城镇的发展尤其受到关注。我国现有的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自然形成的,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这些小城镇的发展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产业升级、科技研发与创新、人才引入、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因而,为深入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在上述战略的指引下,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公布了两批特色小镇名单,其中广东省有20个小镇入围,分布在全省的各地级市当中。2017年6月,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出,分类探索城镇发展路径,按照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两种形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建设一批符合广东特色的小镇。其中,特色小城镇以打造美丽小城镇为导向,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全面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载体。特色小镇则以培育新兴产业为导向,着力完善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重点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2017年8月,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公布首批32个特色小镇入选示范点名单。至此,广东省初步形成20个国家特色小镇和32个省级特色小镇示范区的格局。预计到2020年,全省将在目前的基础上,建成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届时,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也将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亮点。
1.历史文化类特色小镇。这类特色小镇是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为底蕴,开展文化观光及休闲旅游,让旅游者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同时,以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传统地区城镇商业、居住建筑群、塔等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历史风貌、街巷格局和居住生活形态,保护历代历史事件、商务交往、航运贸易与名人活动的多种历史信息和地方习俗及非物质遗产为发展重点。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是这类小镇的代表。
沙湾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民居建筑式样多,亲水性和实用性强,是珠江三角洲水乡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全镇现存古祠堂约100多座,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沙湾飘色是其特有的传统文化项目,也是岭南水乡文化传承的代表。
除了沙湾镇以外,广东省梅州市梅县雁洋文化旅游小镇、开平市赤坎华侨文化旅游小镇、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都是这类特色小镇的代表。
2.创新创意类特色小镇。这类特色小镇则是以创新和创意为主题,不受历史文化的局限,大胆地进行突破,以某一个项目为创新突破口,进而延伸出“特色+旅游产品”的发展模式,将各种旅游元素融合在一起,带给旅游者“一站式”的旅游服务与享受。在以创新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广东省涌现出一批以文化观光、服装展示、IT产业、动漫技术等元素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其中,惠州市博罗县的哈斯塔特小镇是这类小镇的典型代表之一。
哈斯塔特小镇一座以奥地利风情为主体元素的小镇,是由大型央企中国五矿集团投资,最初是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主,进而转型为以欧式风情为主题,集欧式建筑观光游览、欧式风情酒吧与商业街、魔术娱乐表演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发展项目,是“地产+旅游产品”的综合发展模式的代表。
除了哈斯塔特小镇以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佛罗伦萨小镇、深圳市龙华区的大浪时尚创意特色小镇也是这类特色小镇的代表。
1.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盲目跟风现象严重。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盲目跟风的现象日趋严重。有些所谓的特色小镇根本就没有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也没有明晰自身的特色,只会找别人的小镇来照搬照抄。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却忽视了小镇长远的品牌及战略发展。更有甚者,先借“特色小镇”的招牌把土地拿到手,然后再改变土地用途,将原本国家大力支持的特色小镇摇身一变成为商业娱乐城,玩“瞒天过海”和“障眼法”,结果房子搞了一大片,产业却引不来,反而加大了房地产库存。这样既浪费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也与特色小镇的建设初衷大相径庭。
2.缺少特色产业支撑,发展比较单一。有些小镇的发展模式过于单一,仅仅依靠传统文化做支撑,带给旅游者的也只能是单一的观光游览,旅游者在看过、欣赏过之后,也就戛然而止。究其深层次原因,不外乎是缺少特色产业的支撑,聚不起人气,无法将“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产品延续下去,满足不了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长此发展下去,必将会缺乏后续的发展动力。最终,特色小镇也将走向衰落,在产业升级中被淘汰。
3.缺乏科学的规划与布局。有些小镇的发展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小镇的选址过于偏僻,周边的交通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不齐全,导致出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使得旅游者根本就找不到小镇的所在,严重影响了小镇的发展和形象宣传。另外,小镇自身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也存在着缺乏科学性、整体性的问题,例如,住宅区和游览区区划不明显,生活服务区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特色小镇的整体性发展。
4.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在小镇的发展过程中,开发商和投资者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种短视性的做法只能图一时之快,短期内带来的后果是只顾赚钱,漠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也忽视了社会效益的正面性,致使小镇的发展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无法使特色小镇保持长久的发展力。
第一,精准定位,找准特色。只有定位才能决定小镇的发展方向,只有定位才能指导小镇开发所有环节和细节。定位表明了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镇。因此,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精准定位。投资者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认真、仔细地找准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真正在“特色”上做文章,形成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品牌。因此,特色小镇建设,重在围绕“精、特、强”及规划培育上做文章。与此同时,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也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一种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同样也要强调重视呈现其自身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只有培育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第二,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特色小镇品牌。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要注重小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大特色产业的发展力度,使特色产业形成小镇的品牌和龙头支撑,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延伸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带给旅游者“一站式”的旅游服务,进而将“产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广东经济新的增长点。要注意的是,特色产业与特色小镇应是一脉相承,遥相呼应。要以特色产业支撑起特色小镇的发展,而不是无中生有,硬要把某个不是本土特色的产业“拉郎配”式地落地在小镇上,这样做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违背了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律。
第三,实施科学的整体规划,促进特色小镇全面发展。在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将产业、文化、旅游甚至社区功能融合在一起。要对特色小镇进行整体、科学的规划,从选址、开发、规划到布局,都要做到统一协调、功能完备。要明确特色小镇的整体功能是直击被大城市病困扰的都市人,特色小镇应该是他们回归、放松的栖息地,并能够重拾理想中的人居生活。因此,整体规划和全面发展将是广东特色小镇发展的重点。
第四,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特色小镇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生态统筹”。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平衡与有机融合,使特色小镇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同时,特色小镇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特色小镇真正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亮点。